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1、由陆到海的海底地形分别为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岛弧、海沟、大陆基、深海盆地、大洋脊和大洋隆。2、海沟是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3、根据温度变化状况可以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和内热层等三层。4、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数值,称地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温度每升高1度所需增加的深度,称地温深度,又称地热增温级。5、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就是对流层。6、纵波在固态、液态及气态的介质中均能传播,是最先达到震中的波,又称P波。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是第二个到达震中的波,又称S波。表面波又称L波,他仅沿地面传播。7、莫霍面:纵波达到这一界面后,速度突然增大。地质上将莫霍面以上部分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横波到达这一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速度由原来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8、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分为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硅铝层和硅镁层。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降低的低速带为软流层,并把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9、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壳的机械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按其作用的部位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为固体状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发生成分、结构及构造变化。地震:大地的快速颤动。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块、碎屑甚至土壤,并残留在原地。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第二章1、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称为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含量前三的元素为氧,硅,铝。2、矿物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3、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4、矿物对外来机械作用力的抵抗能力称为硬度。莫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5、有些矿物破裂后沿一定方向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平行而且平坦光滑的破裂面,矿物的这种性质称为解理。有些矿物则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的破裂,其破裂面参差不齐,这种破裂面则称断口。6、石英和长石的特点和区别(P33)7、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机构单位。第三章1、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固态集合体。2、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在地壳中最多,岩浆岩在岩石中数量最多。3、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4、在地下深处天然生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物质称为岩浆。根据岩浆中的SiO2含量多少,分为超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中性岩浆、酸性岩浆。5、鲍文反应(P44)6、岩浆岩按颗粒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及斑状(似斑状)结构。7、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流纹构造,原生节理,枕状构造,晶洞构造。8、岩浆岩的分类(P48)。第四章1、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基本处于固态的原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或结构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2、变质作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3、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4、变质作用有的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一)、接触变质作用(1)、接触热变质作用:斑点斑岩、角岩(角页岩)、大理岩、石英岩(2)、接触交换变质作用:矽卡岩(二)、区域变质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三)、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四)、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第五章1、风化作用是岩石或矿物在原地的机械(或物理)破坏和化学分解与置换,并可以有生物参与的较复杂的综合作用过程。(1)、物理风化作用(也称机械风化作用),是指基岩在地表附近,因释荷或温度、湿度变化等作用,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冰劈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是大气中的成分和水与地表附近的矿物和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发生分解和置换而逐渐瓦解的过程。(酸雨)(3)、生物风化。2、岩石的特征与风化的关系(P65)3、覆盖在地表上的由残积物和土壤组成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风化壳剖面结构:基岩层、半风化基岩层,残积层,土壤层。4、河流的侵蚀作用按侵蚀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下蚀作用的地质现象:“V”字形峡谷,急流和瀑布,向源侵蚀或溯源侵蚀。侵蚀基准面侧蚀作用的地质现象:牛轭湖。5、海平面是入海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入湖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湖面;主流河面是支流河面的侵蚀基准面。6、原来河床两侧的平坦河漫滩称为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河谷阶地。由低处往高处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按阶地的成因、组成和结构,可将其分为三类: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和侵蚀阶地。7、地下水是埋藏于地下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潜水是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含水层里具有自由表面的水。层间水是处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8、化学侵蚀作用形成了噶斯特地貌。9、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为:(1)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2)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3)发育有为地下水流动提供空间的裂隙。10、泉口附近的沉积作用——泉华溶洞内的沉积——溶洞滴石缝隙沉积——石英脉、方解石脉、假化石、胶结物置换作用——化石11、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12、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主要受压力影响由冰川中心部分(冰层厚处)向边缘部分(冰层薄处)运动;山岳冰川主要受重力影响由冰床高处往低处运动。冰溜面,冰川擦痕。13、冰碛物的主要特点(P89)14、风蚀地貌:蜂窝石,蘑菇石,风蚀谷、风蚀洼地,风城。第六章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源物质等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3、化学沉积分异作用(P99)4、沉积后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最常见的胶结物质成分是硅质、钙质、铁质、粘土质等),重结晶作用。5、沉积岩按原始物质成分的来源分为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6、碎屑岩包含四种基本结构组成部分: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7、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及命名(P107)8、圆度或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分选性是指碎屑岩中颗粒大小均匀的程度。9、层理是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颜色沿原始沉积物表面的垂直方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重要的层理类型:(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2)交错层理10、在岩层表面呈现的各种不平坦的沉积构造的痕迹,称为层楼构造。11、砂岩的主要类型: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12、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和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13、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颗粒结构(或叫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和晶粒结构。颗粒结构主要由颗粒(粒屑)、碳酸盐泥、胶结物、孔隙四种结构组分组成。第七章1、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沉积相是指自然环境的产物,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2、冲积扇的相模式:扇根、扇中、扇缘。粒度越来越小。3、曲流河的相模式及二元结构(P162)4、湖泊相模式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从边缘到中心,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湖泊相可分为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深湖亚相。5、三角洲的类型: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6、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系列(P171)7、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关系(P173)8、砂质海岸进积型沉积系列表现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特征。9、威尔逊相模式(P193)10、生物礁是指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建立起来的水下隆起,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具有完整的生物骨架,形成深度从海水表面到水深小于200m,有些地区可延伸至水深500m外。第八章1、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其上,也就是地层上新下老,称为地层叠覆律。2、标志层是指那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分布广泛的特殊岩层。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3、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P211)第九章1、内动力引起地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地质作用,称为构造运动。2、地层的接触关系(P222)3、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由岩层面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方向来确定。4、背斜地层向上弯曲,核心部分的地层较老,外侧地层逐渐变新;向斜地层向下弯曲,核心部分的地层较新,外侧地层逐渐变老。5、褶皱根据剖面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6、等轴褶皱属背斜是穹窿构造,属向斜时是构造盆地。7、褶皱在岩层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称为同沉积褶皱,又叫生长褶皱。特点(P234)8、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平行褶皱群,枝状褶皱群,雁行褶皱群,帚状褶皱群,弧形褶皱群,穹窿和构造盆地。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9、断裂构造的两种基本类型:节理和断层。节理:岩石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断层:岩石沿断裂面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10、张节理和剪节理的特征(P240)1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12、推覆构造:断层面十分低缓而推移距离在数千米以上的大型逆掩断层。构造窗和飞来峰。13、正断层的组合形式:地堑和地垒。14、断层的识别(250)15、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方法。(P253)16、地震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地震的烈度是地震造成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尺度。17、板块的边界类型:分离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平错型板块边界。
本文标题: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