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质运动规律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1.实现地壳物质循环即岩石之间转化的三个条件能量来源、物质运动、物质作用2.地壳物质循环的常见模式图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方法技巧总结3.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技巧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2)把握两组双箭头:变质岩和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其他的都只能单向转化。(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4.地壳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某时某地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对点练习1.(2014·浙江名校第一次联考)下图为甲、乙两处岩层构造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A.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B.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C.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D.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2)①处岩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关于①处岩石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B.是贝壳及珊瑚碎屑沉积形成的C.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形成D.外力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2014·南京二模)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甲),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1)~(2)题。(1)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①B.②C.③D.④(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3.(2014·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考点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板块运动与地貌消亡边界(陆陆板块、陆洋板块)、生长边界2.地质构造的判断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通过岩层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构造地貌(侵蚀前和侵蚀后)来判断注意: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洼,易汇集地下水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岩层中含有的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对点练习4.(2014·西安五校三模)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①处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2)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向斜——沉积——断裂B.向斜——断裂——沉积C.向斜——侵蚀——断裂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3)造成②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降水C.地壳运动D.人类活动(2014·呼和浩特段考)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014·高考命题专家原创)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奥陶系B.下石炭统C.五通组D.下二叠统(2)图示地质结构反映该地经历了()A.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和断层C.水平张裂和断层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考点三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3.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一般原因(1)自然原因:①上游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②下游和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沉积。③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流速更加缓慢,泥沙大量沉积。(2)人为原因: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开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方法技巧总结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对点练习5.(2014·高考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甲,完成(1)~(3)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6.(2014·湖北八校一模)图乙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乙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甲是图乙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1)~(3)题。(1)图乙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A.A河流B.B河流C.C山脊D.D河流(2)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②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③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④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本文标题:地质运动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5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