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重点)
1《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不作为考试内容)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2.1几何地震学基本概念1、掌握基本概念,如地震子波、波面、射线、振动图、波剖面、视速度、视波长、全反射、雷克子波。2、掌握基本原理,如反射定律、透射定律、Snell定律、惠更斯原理、费马原理等。3、地震波的分类。§2.2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时距关系1、基本概念:时距曲线、时距曲面、时间场、自激自收、共激发点、偏移距、初至时间、纵测线、同相轴、正常时差、倾角时差、动校正等。2、基本原理:虚震源原理、讨论时距曲线的实际意义、直达波时距曲线及方程、反射波时距曲线及方程、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2.3变速多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时距关系1、基本概念:均匀介质、层状介质、连续介质、参数方程、平均速度、射线方程、等时线方程、回折波、最大穿透深度等。2、基本原理:水平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情况下讨论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基本思路;水平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2.4地震折射波运动学1、基本概念:折射波盲区、初至波、续至波、交叉时、信噪比等。2、基本原理:产生折射波的条件;利用折射波法研究地下地层起伏的基本依据;折射波与反射波的主要差异。3、分析理解:单界面(水平和倾斜)直达波、反射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的关系;三层介质情况下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及其特点;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2.5地震波动力学理论及应用本节不作为考试内容。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3.1野外工作概述1、掌握基本概念:低(降)速带、频散、群速度、相速度、多次波、虚反射、鸣震、2交混回响。2、掌握基本内容:试验工作内容、生产工作过程、激发条件、接收条件、调查干扰波的方法、干扰波的类型、各种干扰波的主要特点、面波特点、压制面波的方法、海上地震勘探的特点与特殊性、海上特殊干扰波、海上震源等。3、分析比较陆地与海上地震勘探的异同点。§3.2野外观测系统1、掌握基本概念:观测系统、多次覆盖、共激发点记录、共接收点记录、共偏移距记录、共反射点(共中心点、共深度点)记录。2、掌握基本内容:布设地震测线的基本要求、4个勘探阶段的测线布设要求、观测系统图示方法等。3、分析比较4种记录的差异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3.3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1、掌握基本概念:动态范围、可控震源、偏移距、遥测、MEMS、采集站、矢量保真度。2、掌握基本内容:对激发的基本要求、影响激发波形特征的主要因素、A~Q和f~Q的关系、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与记录过程、可控震源相对炸药震源的优越性、对记录的基本要求、检波器的类型、地震仪的4个发展阶段、地震仪的记录过程等。3、理解野外采集参数的确定原则。§3.4低(降)速带测定1、掌握基本概念:低速带、降速带、低速带参数、交叉时、层析成像、τ值时间。2、掌握基本内容:低速带测定的基本方法、浅层折射法或时距曲线法求取低速带参数的步骤、求取交叉时的方法、微地震测井的工作方法、微地震测井资料的解释步骤等。3、分析说明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假设条件以及低速带测定的目的意义。§3.5地震组合法1、掌握基本概念:视速度、剩余时差、时延定理、平稳的随机过程、各态历经性质、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简单线性组合。2、掌握基本内容:有效波与干扰波的主要差别、组合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组合的方向-频率特性的基本思路、组合特性曲线的主要特点、脉冲波的组合特性、描述随机过程的主要参量、组合的统计效应的结论、了解组合的频率效应与平均效应、了解其他组合形式的相关结论等。3、分析说明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步骤与基本原则。§3.6多次覆盖技术31、掌握基本概念:多次覆盖、水平叠加(多次叠加)、剩余时差。2、掌握基本内容:多次覆盖的方法原理和具体实现以及主要目的、共激发点和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异同点、多次波的类型及其特点、讨论全程多次波时距关系的思路及其方程特点、多次波剩余时差的特点、识别多次波的标志、讨论多次叠加特性的思路以及多次波的叠加特性、影响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多次叠加的统计效应等。3、分析说明多次覆盖和组合这两大技术的基本假设条件和方法原理以及压制干扰波的效果差异。第四章地震波速度§4.1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分析1、基本概念:泊松比、纵横波速度比、Gardner公式、Wyllie方程、频散。2、基本方法原理: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速度的一般分布规律。§4.2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1、基本概念: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叠加速度、层速度。2、基本原理:理解各种速度的引入、基本计算公式、适用范围。§4.3地震波速度的测定方法1、基本概念:WS、CVL、VSP、TLS、弹性参数、速度谱、慢度、波阻抗反演。2、基本方法原理:影响求取速度精度的因素、求取速度的基本方法、地震波速度的应用、WS与CVL的异同点、求取叠加速度的方法原理。§4.4各种地震波速度间的转换关系1、基本概念:射线平均速度、Dix公式、各种速度概念与介质的对应关系。2、基本关系: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与射线平均速度三者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得到的主要认识、射线平均速度的特点、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的关系、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的关系。第五章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概述了解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目标与基本处理流程。第六章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6.1获取地震资料的主要途径1、基本概念:同相轴、褶积模型、合成地震记录、波阻抗反演、子波处理、复合子波、绕射波、回转波、特殊波、凹界面类型、广义绕射、物理地震学、波动地震学等。2、基本原理:褶积模型的应用、识别有效波的四大标志、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主要特点、回转波形成条件等。4§6.2地震勘探的分辨率1、基本概念:垂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子波处理、薄层解释原理、介质的吸收衰减规律等。2、基本方法原理:关于分辨率的3个基本准则、影响垂向和横向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提高分辨率的可能途径、分辨率的量化表示。§6.3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1、基本概念:法线深度、铅垂深度、视铅垂深度、绕射扫描偏移、波动方程偏移、波场延拓、三维偏移、二步法三维偏移、时间偏移、深度偏移、成像射线等。2、基本方法原理: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偏移方法的分类。3、分析比较各种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第七章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7.1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1、基本概念:波的对比、“SST”解释方法、层位标定、广义标定、VSPLOG、VSPCDP、Gardner公式、相关系数、均方误差、剖面闭合、地震正演模型技术、地震反演模型技术、水平切片。2、基本方法原理: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或工作流程、追踪对比反射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层位标定的工作步骤、求取R(t)和W(t)的方法、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标准层反射波特征与沉积岩相的关系等。3、分析说明造成测线交点不闭合的各种原因。§7.2断层解释1、基本概念: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断面波、断层要素。2、基本方法原理:地震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断面波的主要特点、地震剖面上的断层特征、水平切片上断层的主要特征。§7.3构造图的绘制1、基本概念:深度构造图、t0构造图、等厚图。2、基本方法原理:构造图层位选择原则、绘制构造图的工作步骤、绘制构造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厚图的绘制方法等。3、分析说明构造图上的各种地质现象。
本文标题: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6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