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
本试卷由591UP组卷系统自动生成(登入您也能自己组卷)591up:全国各省、市质检、高考模拟试题、高考真题及时更新(并可自由组卷)本系统只需轻松注册,下载所有资料及组卷功能完全免费。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24题)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2.(2011年4月皖南八校20题)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A.罗斯福新政实施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C.世界市场的拓展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3.(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20题)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4.(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9题)面对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美国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5.(2010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22题)在1933~1943年之间国会通过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罗斯福及联邦政府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①加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力②打破了三权分立的传统③削弱了美国国会的独立性④使美国集权化趋势有所加强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7.(2011年4月皖北联考21题)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对此的解读,最合理的是()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A.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8.(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27题)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9.(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16题)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就业率有所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推行“以工代赈”10.(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28题)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11.(2011年4月合肥质检17题)1759年,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出发点主要为了()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B.缓和社会矛盾C.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弊端D.缩小贫富差距12.(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22题)针对通货膨胀问题,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表明格林斯潘()A.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3.(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言(1787年宪法)材料二美国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摘编自《原则与妥协》王希著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和原则(不得照抄原文),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是怎样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和材料二核心观点的?(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你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4分)14.(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36题)(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孙中山全集》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四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1)结合材料一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过哪些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和目的(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现阶段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依据。(4分)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在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但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及随后出现的“滞胀”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无法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应对“滞胀”状态,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D解析:罗斯福新政实施属于第②阶段的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属于第①阶段的原因;信息时代的到来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属于第④阶段的原因。故答案选D。3.C4.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题目中罗斯福总统的话语主要和社会保障相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岁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答案为B。5.B解析:美国自1787年宪法颁布以来,一直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非常时期(经济危机和二战期间),总统的行政权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但并不意味着总统频繁使用否决权就是对三权分立原则的推翻。6.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占的比例一直都是最多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德国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且德国长期都是强国,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不正确,排除A。从材料信息看,1929年英国的比例就比美国少,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B。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所以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的提法错误。排除C。故选D。7.A解析:分析“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工业经济取代了知识经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本题选C项。8.B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9.D解析: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提高美国就业率的就是社会福利政策,其核心就是“以工代赈”。10.C解析:从图表曲线看,中国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1.B解析:分析材料,经济学家主张“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分流到大众手中”否则会“威胁社会稳定”,据此经济学家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12.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由材料中格林斯潘的主张“预防性”的措施可看出,他是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13.(1)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1分)原则: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和平稳定;保证自由安全;实现社会保障。(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材料二观点:谈判和妥协使宪法成为“活着的”宪法。(1分)(2)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符合宪法中促进公共福利的原则;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这反映了垄断资本家与工人的妥协,体现了宪法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4分)(3)认识和评价: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丁作积极性。(4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14.(1)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带来的社会弊端。(2分)方案: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节制资本。(4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6分,各2分)
本文标题: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6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