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18班范治平郭子烨王崧匡磊边芃昕一.基于210份自主设计问卷所反馈样本得出的现状:•目前,在互联网中还存在下述不文明现象:•1.网络谣言•2.不良视频•3.作弊取乐•4.语言暴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以及非法牟利提供了渠道。在此次调查中,有3/4的人经历过网络谣言,有约1/4的人在没有求证的情况下转发,进一步加剧谣言的扩散。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公开的特征,且信息传播突破了原本的人与人交往模式,摆脱了距离限制,故短时间内爆发的网络谣言易引起社会恐慌,同时还易引发社会信用危机等危害。由于青少年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低于成人,对于虚假信息危害度的评估不足,更易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由此,网络谣言这种恶劣的网络环境严重扭曲了上网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1.网络谣言2.不良视频同时,当今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大量的淫秽色情信息,在调查中,有59%的人在网上或多或少接触过淫秽色情信息,可见网络环境中存在着相当多的色情毒瘤,这些信息都十分易使网民误入歧途,十分不利于健康阳光的价值观的形成。3.作弊取乐在网络游戏中,许多人为了一时之乐,通过作弊的形式,使自己的游戏战绩看上去光鲜亮丽,受他人赞赏。实则,这种虚伪、自欺欺人的心理十分不利于追求公平、公正等价值观的形成。而这些作弊的罪魁祸首就是网络上有人为了牟取私利,兜售或提供作弊程序的下载。在网络上作弊成瘾的人很容易把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搬到现实生活中来,危害巨大。4.语言暴力从调查之中我们十分震惊的发现,未曾遭受到网络言语暴力者所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考虑到语言暴力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摧残,它所可能造成的病态的认知方式与心理结构无疑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有着极大的危害。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科学家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和报刊杂志上的正能量语言含量呈正相关。语言强大的暗示功能由此可见,如果说消极的话语方式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和消极的行为方式,那么网络暴力变态的话语方式将是对人类内心秩序的摧毁,对真善美等信仰的破坏,有可能催生出“暴虐为快”的病态心理,乃至催生出嗜好网络语言暴力与借助网络语言暴力投机的社会败类。5.总结如今的网络环境堪忧,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其中信息良莠不齐,身处其间的网民难免受到许多负面影响,结合调查内容所反馈的:“人们所使用网络主要为了工作学习”这一结果而言,此现状无疑与期望背道而驰。此外,此次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从前面所提到的调查结果:“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对象经历过网络谣言并进一步的扩散”、“玩游戏的人中有一部分会为了谋取不当利益而使用脚本外挂”、“超过一般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接触网络不良视频”、“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人经历过网络语言暴力”;结合当今社会中“申领结婚证需缴二胎保证金”的谣言、“炉石传说代练、刷金”的风波、“和颐酒店事件”发生后论坛中网民对河南人近乎蛮不讲理的指责等一系列事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近年来网络的不良环境已经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在消极价值观驱动下的人们又进一步恶化了网络环境。由此观之,我们认为,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二.网络对价值观的影响积极与消极两面•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效率观念。因特网的显著特点是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简便性,它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十分快捷。•平等意识。网络的非中心的特性促进人们平等意识的形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平等文化参与的机会,不管人们处在什么样的国度,拥有怎样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可以平等的身份随时随地参与其中,平等交流。人与人之间趋向了平等,这种环境有利于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1.积极影响•开放的观念。网络的开放性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多样的思想、多元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人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加了,不仅扩宽了人们的视野,更打破了他们自我封闭、局限的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开放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他们开放观念和多维思维方式的形成。•参与意识。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将得到较大发展。绝大多数人们喜欢参与网上论坛等互动性较强的活动,比如通过BBS发表言论,已成为当代人们表达自己观点重要途径。2.消极影响•政治观:意识形态西化。互联网作为20世纪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在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本民族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西方异质文化。•自由观:行为取向无政府主义。由于互联网是一片没有政府管理,没有领导监督的“世外桃源”,所以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这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忽视现实世界的约束力量,随心所欲的进行信息的传播活动,从而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道德观:道德评判相对化。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信息以数字终端和符号形式显现,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再熟悉,因而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一旦进入没人认识“我”的互联网这个“自由空间”的界域,很容易导致道德的失范。2.消极影响•交往观:心理空间封闭化。互联网为青年人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扩大了眼界与交往面,但过度依赖网络,让使用者避免直接交往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些迷恋于网络的年轻用户,随着接触信息面的更加开阔,个人心理发育却越加封闭了。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网上沉溺、人际交往受阻、感情冷漠。•读书求知观: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而引发的一些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专业,如金融、英语、信息技术受到青睐,而一些基础学科却无人问津。即使一些本来学习这些所谓冷门专业的学生,也都热衷于计算机证书、英语证书等的考试,长此以往必将对大学生学业和将来国家的就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三.基本概念及哲学原理阐述•1.所涉及的哲学原理阐述•2.什么是价值观•3.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4.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1.所涉及的哲学原理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1.所涉及的哲学原理阐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结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3.1.4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3.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有明确的人生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就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说来,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应该是自由。当然,自由不是任性,与自由对等的是责任,也就是说,享受了多大的自由,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其次应该是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一点,诚信要求我们审慎的对待综错复杂的网络信息,理智对待,做到不造谣,不传谣。•接着应该是友善。若当人人都秉持着友善的价值思想,推己及人,诸如言语暴力等网络恶性事件必将灰飞烟灭。4.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尽管在人类历史上涌现出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身尊奉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侵蚀,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四.正确的价值观对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3]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4]所以,面对互联网正确树立价值观是人们的的当务之急。五.如何用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要用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我们首先应明确实践与认知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了人们思想的主体性、平等性、开放性、选择性。但与此同时,它也产生和放大了人们思想的随意性、盲从性等。前者是正确的思想认识,它会促进互联网世界更好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人们的正确认识,如此良性循环;后者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它会阻碍互联网的良性发展,甚至导致恶性循环。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一步步深化和提高。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不断地发展,带给人们各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五.如何用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善当前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尤其是对思想道德观念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通过积极引导他们接触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分析能力。如此,人们的认识必然越来越理智,思想观念也逐渐趋于成熟,这无疑可以将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比如网络实名制,社会中不知法而犯法者多之而知法犯法者少之。完善法律的震慑作用同样会对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这自然有助于健康网络环境的营造。•加强执法,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有法不依相当无法可依。君不见禁烟法颁布已有一段时日而室内吸烟者猖狂依旧?君不见道路安全法出台久之而“中国式过马路”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本,无非是因为做不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导致法律震慑力下降,使得人们敢于触犯。是以,严格网络执法,有利于人
本文标题: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7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