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垦利县水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1垦利县水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垦利县农业局2016年2月29日一、垦利县水稻发展情况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具有高产、稳产和受自然灾害影响小的特点,在我县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自60年代开始在我县引进试种,70年代末逐步扩大到2万亩左右,1983年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80年代中后期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1992年,全县水稻面积达到18万亩左右。后因黄河枯水期的延长,水稻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到1995年全县水稻面积仅有4.7万亩。近年来由于黄河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兴建,黄河水情得了有效的改善,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增加,据统计,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了17.5万亩,平均亩效益在850元左右(不包括土地承包费),预计2016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一)区位环境优异,造就独特品质。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位于黄河最下游,土壤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成陆时间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土壤矿物质丰富,工矿企业少,大气质量优良,气温适中,黄河水是唯一的农业生产用水资源,水质无污染,适宜于水稻栽培,是发2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区域。同时,全县土地宽满,现有耕地63.8万亩,宜开发荒碱地70万亩,广阔的土地资源能够满足优质水稻种植生产的需求。绿色生态生长环境、晚熟优质品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黄河水浇灌和先进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方式造就是了黄河口大米的独特优质品质,精米率高、蛋白质高、垩白度少、胶稠度大、食口性好,味香米质符合一级食用粳稻标准,具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称。随着品牌的营销和推介,黄河口大米已走出垦利,逐步走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二)种植技术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我县于90年代初承担了国家计委下达的10万亩水稻开发项目,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稻的种植、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创出一条成功道路。成立了民丰社大米农民专业合作社、薛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垦利县生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专业水稻种植农民合作组织27家,万隆农林、宏盛农业、一邦农业等水稻龙头企业近10家。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武育粳3号”、“圣稻15”、“圣稻16”、“盐丰47”“阳光200”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先后推广实施了汛期植稻、旱育大秧、稀落谷育壮秧及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日趋丰富。特别是近两年,我县承担实施了国家水稻机械育插秧项目,年均推广机械育插秧面积2万亩,为水稻实现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全县亩产水平达到539.1公斤,总产稻谷9.4万吨。我县水稻种植3从播种方式上主要有育插秧和直播两种,其中育插秧种植方式为:一般在四月下旬落谷育秧,五月底六月初插秧,十月中上旬收获,种植品种一般为中晚熟品种,如“武育粳3号”、“圣稻15”、“圣稻16”等,亩产在550公斤左右;直播方式为:一般在5月上旬整地,人工或机械撒播稻种,十月中旬前后收获,种植品种多为中早熟品种,如盐丰47等,亩产在500公斤左右。从种植面积上来看我县水稻直播面积约在15万亩左右,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6%。从种植区域来看,我县水稻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永安镇、黄河口镇区域,面积约16万亩(永安约3万亩,黄河口镇约13万亩,其中黄河口镇包括畜牧业示范区及孤岛林场等),董集镇、兴隆街道、胜坨镇、垦利街道零星分布面积约1.5万亩。从规模化经营来看,我县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266户,种植面积16.6万亩,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了近95%。从农业园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万隆、渤海粮仓项目区、黄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2万亩、1.2万亩、2万亩和4万亩。(三)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善。我县把水稻生产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宣传推介,先后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了“民丰社”、“水城米仓”等黄河口大米推介会与新闻发布会,连续五年利用黄河三角洲国际农博会重要平台,进行集中推介,全力打响黄河口大米品牌。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万隆农林公司、一邦合4作社、民丰社等为代表的水稻生产龙头,建立了一邦绿色水稻示范园、六村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叫响了“水城米仓”、“民丰社”“神仙谷”等黄河口大米品牌。通过大米品牌化后,销售价格是是普通大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附加效益十分明显。2011年,通过了黄河口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现已注册民丰社、水城米仓等10余个商标,2014年对黄河口大米商标进行了回购,在全县范围内对黄河口大米商标的使用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使用。同时加大了对黄河口大米加工销售环节的投入力度,2014年投资4000万元新建3.6万吨/年高标准大米加工生产线1条,全县大米加工厂已达到6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2015年建设了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了工厂化育苗中心,优良水稻示范基地1.2万亩,推行工厂化育苗插秧7000余亩。黄河口大米由于营养高、外观美、品质好的独特优势,走上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水稻已成为带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黄河用水量限制严重。近几年来,虽然加大了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但是永安镇、垦利街道南部区域水稻种植区因水利设施不配套,大部分稻田已荒弃或改种了旱田作物。并且,上级规定我县黄河年用水量不超过1.4亿立方,其中包括工业、生活和农业5生产用水,据测算每亩水稻年用水量在600立方,若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仅种植水稻年用水量将达到1.2亿方,黄河水的供需矛盾将异常的明显,据了解国家下一步将制定更加严格的黄河用水量标准,这将成为制约我县水稻产业发展的瓶颈。并且从近几年来看,黄河水情不容乐观,虽基本实现不断流,但黄河水流量偏小成为常态,常常达不到引水标准,因此水稻种植区水库蓄水成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关键条件,但从当前来看,水稻种植区基本都存无大型水库或水库容量偏小的问题。(二)品牌建设仍然滞后,仍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近年来,我县水稻品牌建设成绩显著,“水城米仓”“民丰社”等品牌大米远销省内外,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十几倍,但这仅占我县水稻的小部分,多数的水稻仍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大多数农户享受不到品牌带来的增加效益。同时,我县水稻注册品牌达到10个,并且种植品种杂乱,在我县回购黄河口大米商标之前,都是各自为战,市场竞争力削弱,致使我县水稻发展多年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东北五常大米等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2015年全县收获水稻直接出售的占90%左右,水稻的销售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黄河口大米附加值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三)水稻直播仍占多数,成为我县水稻产业发展的短板。通过几年的摸索,水稻直播技术日益成熟,表现出节本、省工、省力、成熟早等优点,但也有着非致命性缺点如全苗6难,草害严重,易倒伏、产量不稳、米质差等。2015年,我县水稻直播面积在1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并且因成熟晚,在11月份约5万亩水稻遭受雨雪灾害,出现大面积倒伏,增加了收获成本,同时部分稻谷受潮霉变,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损失。三、建议(一)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农田水利建设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近年来,我县实施了多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仍满足不了我县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引黄蓄黄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建议县、市政府在规划本地农业发展时,把垦利水稻产业的发展列进去。同时帮助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最大程度的增加我县黄河用水量指标,增加水利建设项目落户垦利。(二)加快水稻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2015年我县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了“渤海粮仓”项目,在项目区内推行水稻的工厂化育插秧,重点打造生产技术集成化、管理过程机械化、经营主体新型化、营销模式品牌化于一体的核心示范工程,项目区内水稻效益凸显,每亩水稻节本增效近500元。2016年继续实施“渤海粮仓”项目提升工程,主要从提升工厂化育秧水平,建设水稻专业化组织、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拓展销售渠道等,以水稻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来推动全县水稻产业的迅速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给予参与实施水稻工厂化育插7秧等项目建设的企业适当的资金补贴,在提高企业投入水稻产业建设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加快我县水稻产业的发展步伐。(三)加大黄河口大米品牌的创建力度。把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作为水稻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组织制定水稻标准和技术规程,基本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水稻质量标准体系。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生产主体申请水稻商标注册和创建自己的品牌,并积极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国家、省名牌产品,大力推介“黄河口大米”这一地域性公共品牌,逐步缩短与“五常大米”等国内外知名大米品牌的差距。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交易会等国内大型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举办新闻发布会、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加大黄河口大米品宣传推介力度。
本文标题:垦利县水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