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失业与通货膨胀9.判断题9.11一位病得很重的会计师无法进行工作,于是成了失业者。()9.12一位全日制大学生在图书馆拥有一份非全日制工作,他是就业者。()9.13刚毕业的研究生找到一份非全日制工作,他依然是失业者。()9.14非自愿失业的前提是:当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时,工资不能下调。()9.15只要工资有充分弹性,任何现行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9.16一个主动跳槽的员工目前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是自愿失业者。()9.17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工作的人比工作职位多。()9.18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工作空缺的类型同失业者的技能不相符。()9.19失业是因为对劳动力的整体需求下降了,这与经济周期有关。()9.110失业的存在是因为人们找工作时,所要求的工资率超过了当时的市场工资率。()9.111如果通货膨胀稳定并且可以被预期,则它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就能够被控制住。()9.112如果通货膨胀不能被人们预期到,社会交易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9.113非预期通货膨胀的潜在成本之一是使财富从债务人转向债权人。()9.114由于物价上涨,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型的。()9.115低失业率有时与高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有时则不。()9.116国内通货膨胀会影响国际贸易。()9.117制约通货膨胀的“指数化策略”有可能使通货膨胀更加恶化。()9.118通货膨胀会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的水平。()9.119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降低政府支出会使通货膨胀一直降下去。()9.120当通货膨胀成为持续现象时,人们对其预期会使菲利普斯曲线右移。()9.121政府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效果都是暂时性的。()9.122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对失业与通货膨胀采取相机抉择的政策是无效的。()9.123银行贷款增加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9.124政府控制各阶层收入的政策是用来对付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9.125高通货膨胀率似乎总是与高名义利率相伴随。()2答案9.11F;9.12T;9.13F;9.14T;9.15T;9.16F;9.17T;9.18T;9.19T;9.110T;9.111T;9.112T;9.113F;9.114F;9.115T;9.116T;9.117T;9.118F;9.119F;9.120T;9.121T;9.122T;9.123F;9.124T;9.125T;9.2选择题9.21一个下岗工人等待一年以后重返原单位上班,他这时属于()。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9.22某人由于航空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该失业属于()。A.摩擦性;B.结构性;C.周期性;D.永久性。9.23一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这属于()。A.摩擦性;B.结构性;C.周期性;D.永久性。9.24下列哪类人员不属于失业者()?A.调动工作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工资不满意在家待业者。9.25自然失业率()。A.恒为零;B,依赖于价格水平;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9.26以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不同群体的失业率不同;B.失业率随经济波动而波动;C.摩擦性失业率上升不一定是坏事;D.以上都对。9.27如果1998年到2002年间潜在GDP增长9%,实际GDP保持不变,那么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会从1998年的5.8%上升到2002年的()。A.6.1%;B.10.3%;C.11.2%;D.9.7%。9.28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是5%,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是8%,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价格水平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9.29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下列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39.210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特征是()。A.通货膨胀率小于两位数;B.价格保持相对稳定;C.人们能够对其产生稳定的预期;D.以上都对。9.211关于通货膨胀的正确说法是()。A.只有名义GDP有所增加;B.根据通货膨胀的原因,GDP上升或下降;C.只有实际GDP有所下降;D.经济运行超出潜在GDP时,只有名义GDP上升。9.212由于通货膨胀风险增加,人们预期()。A.银行提高贷款利率;B.银行对购房者提供浮动利率贷款;C.人们愿意更多地投资不动产;D.以上都对。9.213如果经济中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价格没有上涨,那么这时()。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恶性通货膨胀;C.存在真实通货膨胀;D.存在抑制性通货膨胀。9.214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是()。A.结构性的;B.需求拉动性的;C.成本推动性的;D.抑制性的。9.215产生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与()。A.总需求结构的变化无关;B.资源的流动性无关;C.工资和物价向下的刚性无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9.216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是()。A.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结果;B.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的结果;C.流通中货币过多的结果;D.价格管制的结果。9.217当货币不再具有储藏价值时,则存在()。A.真正的通货膨胀;B.潜在的通货膨胀;C.恶性的通货膨胀;D.抑制的通货膨胀。9.218弗里德曼批评菲利普斯曲线,是因为他认为()。A.该曲线关系只存在于长期;B.该曲线不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C.提高价格来降低失业会导致利率下降;D.提高价格来降低失业的企图在长期无效。9.219弗里德曼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的惟一办法是()。4A.降低自然失业率;B.管制工资和物价;C.政府举办公共工程;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9.220一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A.对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作用很小;B.能够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C.能够抑制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D.对控制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无效。9.221如果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成立,那么()。A.减少失业的经济政策也会降低通货膨胀;B.任何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都不存在;C.政府改善外贸收支状况将增加失业率;D.政府应尽量使该曲线向内移动。9.222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A.有可能和失业同时发生;B.不可能和失业同时发生;C.有可能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发生;D.不可能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发生。9.223菲利普斯曲线假定了失业率和()。A.收入水平之间的同方向变化;B.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同方向变化;C.收入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变化;D.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9.224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和()。A.收入水平之间的同方向变化;B.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同方向变化;C.收入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变化;D.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答案9.21B;9.22B;9.23A;9.24A;9.25C;9.26D;9.27B;9.28B;9.29D;9.210D;59.211B;9.212D;9.213D;9.214B;9.215D;9.216C;9.217C;9.218D;9.219D;9.220A;9.221D;9.222A;9.223D;9.224B。9.3计算题9.31假定某国某时期有1.9亿工作年龄的人口,其中有1.2亿有工作,1000万人口在寻找工作,1500万放弃寻找工作,4500万人口不要工作。(1)求劳动力数。(2)求劳动力参与率。(3)求官方统计的失业率。(4)求把放弃寻找工作的人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解:(1)劳动力数=1.2+0.1=1.3(亿)(2)劳动力参与率=1.3/1.9=68.4%(3)官方统计的失业率=0.1/1.9=5.26%9.32把放弃寻找工作的人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0.1+0.15)/1.9=13.15%劳动力供给为100+2W/P,劳动力需求为200-8W/P(W是工资,P是价格水平)。(1)求均衡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2)假定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数目为190-8W/P,问均衡工资下降多少?就业减少多少?解:(1)由于市场均衡时意味着劳动力需求等于供给,即:100+2W/P=200-8W/P得:实际工资W/P=10代入劳动力需求方程得到均衡就业量:200-8(W/P)=200-8×10=120(2)当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随之下降,新的劳动力需求方程为:100+2(W/P)=190-8(W/P)实际工资W/P=9,均衡就业量为:190-8(W/P)=190-8×9=118实际工资下降了10%,均衡就业量下降了[(120-118)/120]×100%=1.67%9.33我们把劳动力分成两组:成年人和青年人。成年人占劳动力总量的90%,青年人占10%。6成年人又分为男性和女性,其中女性占35%。下表显示了各组的失业情况:分组权重失业率(%)青年人10%19成年人90%成年男性65%6成年女性35%7(1)计算总失业率。(2)假定青年人失业率上升到29%,对男性失业率造成什么影响(假定男性占青年人60%)?对总失业率呢?(3)假定女性在成年劳动力中的比重上升到40%,那么对成年人失业率的影响是什么?对总失业率的影响呢?解:(1)总失业率=0.1×0.19+0.9×(0.35×0.07+0.65×0.06)=7.6%(2)由题意,男性青年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0.6×0.1=6%。成人男性占总劳动力0.65×0.9=58.5%。这意味着所有的男性占劳动力的64.5%。因此,男性劳动力中青年劳动力占60/645=9.3%,成年人占90.7%。总的男性失业率=9.3%×19%+90.7%×6%=7.2%如果青年男性失业率由19%上升到29%,总的男性失业率是:0.093×0.29+0.907×0.06=8.1%总的失业率将变成:0.1×0.29+0.9×(0.35×0.07+0.65×0.06)=8.6%(3)成年人失业率是:0.65×0.06+0.35×0.07=6.35%当成年劳动力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0%时,成年人失业率是:0.6×0.06+0.4×0.07=6.4%由于成年人占总劳动力的90%,如果它的失业率上升0.05%,将会使总失业率上升0.045%。9.34已知价格调整方程:πt=πet+h×(Yt-1-Y*)/Y*。式中πt是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πet是πt的预期,h是常数。假设某经济社会在0期有通货膨胀率15%,潜收入为100,该经济欲将通货膨胀率降到3%。已知h是0.6。试问利用制造衰退的办法使未来各年的实际收入维持在90的水平,到第几年能够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假设可以把πet看作是πt-1)解:依题意,已知0期通货膨胀率是15%,则:7π1=π0+h×(Y0-Y*)/Y*=15%+0.6×(100-100)/100=15%π2=π1+h×(Y1-Y*)/Y*=15%-6%=9%π3=π2+h×(Y2-Y*)/Y*=9%-6%=3%这样,第3年就可以达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目标。9.35某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为ΔP/P=14-3U,式中ΔP/P是价格变化率,U是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N是4%。人们预计经济将处于自然失业率的均衡水平,但政府以扩大有效需求为手段使得失业率比自然失业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此时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预期?解:当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时,ΔP/P=14-3UN=14-3×4=2,这是人们事先估计的价格上升水平。当政府采取政策使失业率由UN=4降至U=3时,价格水平是:ΔP/P=14-3U=14-3×3=5这是实际的价格水平。此时人们实际感受到的价格水平(P=5%)与事先估计的价格水平(P=2%)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从长期看,该偏差的存在使得工资随失业率的下降而提高,当已知工资上升与价格上升同为5%时,人们知道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他们预期经济将在这一水平上达到新的均衡(即失业率重新回到自然失业率),此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P´=A´-3U,当U=UN=4时,P´=5,将数据代入得:A´
本文标题:宏观习题第9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