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大型综合医院规划布局探讨73
作者:黄佳113380079777黄俊华213380079372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收稿日期:2008-05-17地址;广州市流花路97号邮编:510010E-MAIL:86505729@21cn.comFAX:020-86660135城市大型综合医院规划布局探讨——以株洲中心医院设计为例摘要/通过4个不同方案的实践比较,分析利弊。从医疗体制、功能流线、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当前医疗体制转型期,适合城市大型综合医院建筑发展趋势的合理性布局模式。关键词/医疗体制、功能、流线、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比较ABSTRACT/IntheconservationdesignforZhouzhouCentralhospital,undertheuniversalmedicalsecuritypolicy,wetrytofingeroutthereasonablerelationshipbetweenmanagementsystemandmainserviceofhospital.Bycomprehensiveusingofarchitecturedesignpractices,comparingwiththebasicfunction,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wefocusonhowtoensurethefinallyplanningmeetsthecurrentmedicalneedsandthesanitaryrequiremen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jectofzhuzhoucentralhospital;wethinktheaccumulation+modularunitmodelisthesuitablewayofhospitaldesign.KEYWORDS/managementsystem,basicfunction,flowline,environ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世纪之交,中国医院建筑正经历着经济体制、医学模式和技术革命的三大变革。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医疗服务从供给型转向经营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迎合市场,发挥品牌和规模效应,不少大医院不断扩张规模,兼并小医院,增强自身综合竞争能力,逐步形成规模化、集团化与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产业。中国医院正经历着小型分散向大型集中的转变,体积和规模的增大对传统医院布局提出严峻的挑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大大的扩展了医学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表现在医疗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其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呈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仪器自防护设计,放宽了建筑防护要求,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技术革命使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医院智能化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将极大的突破医疗的时空界限和原有格局。使得医院管理高效和医疗活动更加明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中国医疗保健体系逐步建立,国家医疗资源和政策逐步向城市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集中和倾斜。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可到住地基层医院治疗,病人不必再向大医院集中,大型医院得以加大疑难病治疗及急救等功能,多学科综合性更强,科研实验水平更高。给医院的功能布局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株洲中心医院为例,初步探讨大型综合医院在当今医疗体制转型期,寻求符合医学模式,提高医疗效率和达到医疗质量平衡的合理性规划布局模式。医院方案总体布局的实践与比较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医院总体规划设计的多方案探讨,方案大体从集中式——单元分散式——集中又分散的综合式——集中+单元模块化的医院街式等四种布局比较方案。分析探讨大型综合医院规划布局由传统方式向现代转变,力求有的放矢的解决面临问题。项目概况株洲市中心医院是市政府报告确定的十件大事之一,依托株洲市一医院,在湘江以西建设一座全省地市级一流的高标准现代化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医疗机构;拟建的综合医院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拟投资15亿元;编制床位1500床,远期可扩展至2000床。日门诊量为6000人次,职工总人数1500人,拟分两期进行建设。基地西临长江南路主干道,北临黄山路,东临滨江路风光带,场地北高南底,西高东低。(图1)规划布局中我们考虑将门诊区布置在用地西侧,医院主入口位于宽60m的长江南路上,利于患者寻找和到达,从速看病。急诊位于门诊区北端,设有绿色医疗通道,接黄山路进出顺畅。西北端用地近期为门急诊室外停车场,远期为120急救中心发展用地。医技区位于用地的中部,东西横轴上的核心位置,充分满足医疗需求。病房区:紧邻滨江路风光带,面江而至,景色宜人。后勤保障区设在用地南面,接滨江南路进出,服务住院区。(图2)1)集中式“工”字型组合是将门诊与病房分幢建造,医技科室分别布置于门诊与病房建筑内,形成两幢建筑,以提高门诊容量,避免门诊与病房互相干扰;(图3)方案旨在为医院节约大量占地面积,从而争取到更多的室外活动和绿化用地。同时可使医院各部分间隔缩短,联系方便,节省建设投资与使用维持费。但也存在患者过分集中、工作人员过多、管理难度加大、医疗服务水准的下降、环境质量不符合要求;投入、产出在经济上也难以合理;以及交通、停车、环境、城市资源分配及供应等一系列的问题。(图4)集中式布局是过去医院管理体制下以医生医务活动的便捷为出发点,把医生和医疗设备集中形成效率机器为目的一种常用布局方式。忽视了当代和谐社会下以患为本,强调病人的感受和真实需要的原则。2)单元分散式单元分散式是以不同诊疗中心组成的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功能由不同的诊疗单元和护理单元构成,在不同门诊单元中分设门诊挂号、收费、取药、检验、输液等部门,使病人基本可以在特定的门诊单元中完成治疗。医院的门诊区分设多个开放式入口,使医院形成有序的医疗空间。每幢建筑物均可获得较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并具有环境安静、空气新鲜,便于结合地形和分期建造等优点。(图5、图6)但由于诊疗单元过于分散,造成交通路线长,各部分联系不紧凑,占地面积大,管线长,能源消耗大,建筑费用高,管理复杂的缺点。(图7)此种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较多,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专科医院的三级模式,为病人提供先确诊再选择治疗的方式。前提是城市社区医院数量多,且医疗条件发达,配套完善。但中国城市由于医疗条件相对滞后,医院数量少,病人多,患者到医院需完成挂号-候诊、诊察、仪器诊断、处方、划价、收费、取药到回诊等多个流程,大型综合医院全面承担着社会医疗保障的职能。在中国现行医院体制和医疗条件下,综合医院照搬西方诊疗中心单元分散式的组合不符合中国国情。3)既集中又分散的综合式这种组合形式介于集中式与分散式之间,集合了二者的优点。(图8)基本医疗区的门急诊和医技等公共资源集中设置,满足人们就医看病的基本需求,承担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分科医疗区分科独栋设置,以医科带头人(院士或资深教授)为龙头旨在发挥医院专科优势,将肿瘤治疗中心、老年健康中心、人工生殖中心、眼科中心、心血管中心以其专科专长为患者提供专项医疗服务。集合布置多个专科特长的医疗实体,为广大病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由患者自由挑选,也体现市场经济下医院效益最大化的特点。(图9)但经过与院方多次探讨交流,结合株洲的实际情况,初步认为株洲中心医院中近期应以社会保障型的医疗模式为主,预留医技和住院扩展用地;远期根据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提高,结合医院的发展方向适当考虑高端独栋分科的医疗区方式。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避免盲目过快的超前发展,乃重中之重。4)集中+单元模块化的医院街形式此种方式是将门诊和医技采用单元模块化布局,各功能沿医院主街交通轴线展开,形成水平生长的模式,而住院部采用高层相对集中式设计,使得布局更为紧凑。(图10)单元模块化是将整个部门或者集约化的科室集中起来,每个模块占地1000m2,以医院街为核心和纽带,联系医院的各个功能单元,医院各个功能单元均以模块化的方式组合,既有利于医院结构的清晰和可识别,又为医院今后的扩展提供了方便,使医院成为可生长的细胞组合.方案将门诊分为4个L形的模块,并通过中央候诊大厅组织空间和交通联系,将就诊区与其他区域分隔,分设医生和病人走道,做到医患分流。各科室主要功能房间南北向布置,争取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东西向多为候诊空间与交通空间。(图11)每个模块设置一个科室,各科室均有独立的等候空间和端部,互不交叉,根据需要两科室还可灵活调配。这种布局使一般门诊患者无需穿越其他科室,就能在就诊区域得到各种服务;而需进一步检查的患者,可通过医疗街或各模块的出入口就近疏散,避免出现拥挤现象。在医技楼的设计中,不仅确保建筑满足医院现有的功能需要,而且充分考虑到远期的需求和建筑单体的功能转换。采用标准模块式设计方法,统一结构形式和规格,柱网整齐,空间分隔灵活,有利于医院部门间不同科室的位置调换,充分考虑了医院的远期发展。(图12)株洲中心医院布局方案的构想经过多方案的探讨,通过单元模块化沿医院街主轴扩展的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方案布局兼顾了传统水平式医院与绝对集中式医院的主要优点,使得土地利用最大化,强调了资源整合与集中管理。开敞明亮的中庭和融入生态景观的医院街将门诊区、医技区及住院区有机串联,确保就诊流程简捷明了,医疗活动高效运行,为患者创造人性化的室内环境,提升医疗空间品质。而最终成为与甲方共同认可的合理性方案。结语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中国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医疗体制转型期,医院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做到以人为本,医患分流,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科学管理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本文标题:城市大型综合医院规划布局探讨7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9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