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一的时候,设计课的老师就强烈推荐看这本书,当时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便被“意象”这个抽象的词给吓到了,认为这本书是枯燥的,难以读下去的。等没有了浮躁,静下来心开始读的时候,发现它并没有想象的那般晦涩,相反,我感觉我收获了很多。下面对这本书进行比较全面的报告并谈一些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见解。第一部分:环境的印象无论城市的景观多么平淡无奇,注视城市仍使我们感到特殊的愉悦。城市与建筑一样,都是空间结构,但尺度巨大,需要有很长的时间跨度使人们感受。~可识别性:可识别性指的是它的区域、道路、标志易于识别并又又能组成整体图形。而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明确感觉可以形成安全感。虽然清晰易辨并不是一个美丽城市的唯一要素,但它对城市规模、时间与环境的复杂性仍有特殊的重要性。~建立印象:环境印象是观察者与他的环境之间两向过程的产物。所以作为物质环境的控制者,城市规划人员可以去根据城市居民中多数人拥有的共同的心理图象去设计产生环境印象的外部因素。~结构与识别:环境印象可以分为三方面:识别、结构和意义。一个有效的印象首先是目标表现出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被认出,其次,目标与观察者有空间关系,最后,这一目标对观察者有某种实际上或者感情上的意义。~可印象性:可印象性就是具体对象使每个特定观察者产生高概率的强烈印象的性能。第一部分在此结束了,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去北京旅游的人能够马上画出北京的地图,而有些城市里面的老居民甚至不知道他所在的城市中的某两条最重要的的马路居然不是平行的?为什么有时候,当我们玩GoogleEarth试图找自己的家的时候,总是那么的困难?而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我们住的那栋楼的时候,会有一种迷惑:它怎么是在这个位置啊,它不是应该在广场的正南面吗?在GoogleEarth上,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个城市的卫星地图,不必知道街道的名称,就能马上说:哦,这是北京,哦,这是纽约,而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的地图的样子?是的,凯文林奇已经试图解答这些种种的疑问。一个城市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在一些标志:巴黎的铁塔,北京的中轴线,芝加哥的湖滨;而有些城市,是在细节:红砖铺就的地面,催人慵懒的路灯的灯光。第二部分:三个城市作者在这一部分分析了美国三个城市的中心区:波士顿、洛杉矶、泽西城。虽然到今天时过境迁,已经不是书上的那个样子了,但是,它仍然具备指导意义。波士顿:道路系统复杂,不平行道路带来的困惑令人不安,半岛(边界),阻隔与土地在感觉上被压缩。波士顿的许多地区特征明显,但是结构混乱。泽西城:缺乏特征,没有被一致公认的景观,没有中心。洛杉矶:方格网,开敞,无中心主要原因是大尺度下的结构和个性难以分辨。共同主题:1人们适应环境,但满意度差异大。2,对景观的关注3分区(社会阶层)第三部分:城市印象及其构成要素迄今所研究的城市印象的内容是与物质形式有关的,可以分为五类:道路、边界、区域、结点、标志物1、【道路】习惯,偶然或潜在移动通道,人们通过道路的移动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元素沿着道路展开布局,与之密切相关。a.道路的可识别性(道路上的阻碍使道路变得复杂,但结构却更显清晰,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典型的空间特性及特殊的立面特征都会增加道路的重要性)。连续性(流线的通畅,宽度的连续,景观的连续)方向性(方向上积累的规律渐变,延伸的曲线,起点和终点)可度量性(街区及标识物和节点)b.道路与环境的脱离(原因:视线阻挡,与周围环境其他元素脱离.现阶段的解决办法:设立路标).c.交叉点和道路之间的联系2、【边界】两部分的边界线,连续过程中的线形中断。可见性,连续性,方向性(同道路),分隔作用,景观作用.3、【区域】(城市意象的基本元素):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主题的连续性(包括:空间,形式,居民,维护程度,机理,细部,标志等等).社会意义(社会阶层)区域的边界及核心:内向型区域和外向型区域4、【节点】:连接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道路的交叉或汇聚点。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也可能是简单的聚集点。由于是某些功能或物质特征的浓缩而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街角的集散地或围合广场。某些集中节点成为区域的中心或缩影,成为核心。5、【标志物】:功能的特殊性【元素的相互关系】随着联系的不断增强,结构也就变得有了刚性。各个部分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紧密的联系。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内部。拥有这样的意象地图,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移动。还可以随意联系新的点,在意象逐渐丰富、浓厚的过程中,便产生了整个区域的特征,其中的任何方向,任何距离的元素都可能存在相互的作用。第四部分:城市形式首先,城市的完全专业化是不切实际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城市的形态具有可塑性和动态变化的性质。但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还是存在其特定的气氛。这些气氛的营造者就是一系列的意象元素。这一部分作者分析了城市形态的线路和其他元素的设计,强调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感知元素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停留在功能层次和视觉层次上。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将第三章提到的元素整合起来做了详解:(包括标志物和节点的位置选择:停顿或抉择点,标志物的累加强化和节点和路网的组织).第五章新的尺度主要提及大尺度问题,告诉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可是由于我对当时的背景,以及美国的城市的不了解,在理解方面应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本文标题:城市意象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9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