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诵读教材---四年级下册
-1-XXXX实验小学晨诵读本(四年级下)-2-写在前面的话(代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个规定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当代教育的新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精神,自2010年9月起,我校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酝酿三载,编纂一年,这套诵读小册子终于施施然来到大家面前。它含羞带怯,等待着师生们的品读和品评。诵读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口到、眼到、耳到、心到,通过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积累知识,获取人生的启迪和处世的智慧。“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实验者还给晨诵起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做“与黎明共舞”。而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幸福教育理念中,营造书香校园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晨诵,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教育界关于儿童的语文学习众说纷纭,各种主张各执一词。读经、素读、本色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十二岁之前的语文……各种精彩的背后,我们又常常看到死记硬背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所以,虽然说童年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但儿童不是容器,也不能仅仅为遥远的“成功”活着。儿童教育的原则,应该是基于每一个儿童身体发展、精神生命发展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他必要而适宜的营养和滋润。为此,教材编写小组的成员们在各种学说之间涵咏流连,撷取的,尽可能是各家之长。因为-3-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古今中外,有太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又留下太多辉煌灿烂的篇章。于是,我们从儿童学习母语的需要出发,我们精选出经典的、诗性的文本,让孩子们在日不间断的诵读中体会语言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从童谣童诗开始,浅近的古诗、中华古老文化的诗词经典、外国优秀的现代诗文,六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上行的积学修心之路。我们想将孩子们小小的生命之流,融入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河流的过程,既古今贯通,又中西贯通;我们想让孩子们在“有我”的诵读中,享受母语,享受当下,享受阅读的喜悦,享受生命的成长。我们姑且相信,他们所诵之内容将会为其一生打上精神的底色,让每一个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沈从文说: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我们想说: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孩子们朗朗书声,令人心旷神怡,心向往之。所以,就让这间间教室,成为天天流淌着我们和孩子们生命长河的地方,成为一个需要用知识甘泉滋润的精神家园。在每一个黎明,诗歌承载起我们的使命,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我们的生命,穿越其间,变得饱满、丰盈……为了保证这套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组成的领导小组及以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编写小组,成立了编辑委员会,明确编写目标,制订了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他们宵衣旰食,全力以赴,完成了校本教材六个年级共十二册的编写工作,一丝不苟。-4-希望大家喜欢它,善待它,更希望大家补充它、完善它,创造性地使用它。因为,它是我们的。-5-四下诵读材料第一单元杏花春雨江南风入松元虞集菩萨蛮韦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酒泉子潘阆望江南李煜采桑子欧阳修第二单元遇与不遇渔父屈原访杨云卿淮上别业惠崇寻隐者不遇魏野题李凝幽居贾岛渔翁柳宗元杳杳寒山道寒山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第三单元满眼风光在神州滕王阁诗唐王勃黄鹤楼唐崔颢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风景名胜楹联选第四单元月是故乡明除夜作唐高适逢入京使岑参-6-渔家傲范仲淹清平乐李煜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乡愁席慕容第五单元永远的怀念夜雨寄北李商隐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半死桐宋贺铸水龙吟辛弃疾书陆放翁诗卷后宋末元初林景熙渊明携酒图宋梁栋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采桑子纳兰性德第六单元那一代人的朦胧诗小夜曲海子天顾城相信未来食指向北方舒婷岸北岛成熟席慕容第七单元古老的回声秋风辞汉武帝刘彻杂诗其一曹丕白马篇三国曹植登池上楼南朝谢灵运-7-赠秀才入军(十四)三国嵇康咏怀(其一)阮籍第八单元友谊地久天长友谊如微风特里-范宁送友人李白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调张籍韩愈无题李商隐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饮中八仙歌杜甫第一单元杏花春雨江南风入松元虞集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资料袋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8-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望江南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9-笛在月明楼。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第二单元遇与不遇渔父(fǔ)屈原既(1)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3)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4)。”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ɡǔ)(5)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6)?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7)?”屈原曰:“吾闻之,新沐(8)者必弹冠,新浴(9)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10),受物之汶汶(mén)(11)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12)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13)而笑,鼓枻(yì)(14)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15),可以濯(16)吾缨(17);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18),不复与言(19)。注释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10-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4.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5.淈(gǔ):搅浑。6.哺: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8.沐:洗头。9.浴:洗身,洗澡。10.察察:皎洁的样子。11.汶(mén)汶:污浊。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13.莞尔:微笑的样子。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16.濯:洗。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19.不复与言,复:再访杨云卿淮上别业惠崇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11-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②。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注释:①别业:别墅,住宅,府邸。②振翎:抖动羽毛。翎,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寻隐者不遇宋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⑴,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⑵,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⑶,移石动云根⑷。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⑸。注释⑴少(shǎo):不多。⑵池边:一作“池中”。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⑷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⑸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渔翁-12-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注释⑴傍:靠近。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⑶销:消散。亦可作“消”。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杳杳寒山道唐寒山杳杳寒山道⑴,落落冷涧滨⑵。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⑶,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1]注释⑴杳杳:幽暗状。寒山:天台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13-⑵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⑶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赏析:《杳杳寒山道》是唐代诗僧寒山的作品。此诗主要写作者居住天台山寒岩时亲眼所见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首二句描述这条山道的形势和位置;三、四两句从声音上描摹寒山道的静寂宁远;五、六两句从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画,着意表现诗人顶风冒雪的自我形象;最后两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情中见景。全诗运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大量使用叠字,使诗篇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第三单元满眼风光在神州滕王阁诗⑴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14-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注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⑼槛:栏杆。赏析《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15-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久远的意思。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5、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登金陵凤凰台⑴-16-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⑵,晋代衣冠成古丘⑶。三山半落青天外⑷,一水中分白鹭(lù)洲⑸。总为浮云能蔽日⑹,长安不见使人
本文标题:诵读教材---四年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9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