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方案
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一)、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有学生763人,有教师73名。2007年由国家出资建成,并于同年11月投入使用。当时由初中和小学合并而成,由原初中校长担任新校长,中心小学校长担任书记,原来初中、小学的书记分别任副书记,副校长、中层领导仍保持原职务,中小学事务分开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中、小学貌合神离的工作方式,严重的阻碍了学校的发展。2008年3月新民市教育实行改革,重新公开竞聘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后,迫切希望创建和谐校园。(二)、改变教师、学生现状的需要一方面,我校多年来规模小、底子薄,生源不好,学生缺乏信心,没有爱心;教育队伍也因缺少成就感而不稳定,而爱心不足。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爱于一身,使得不少的独生子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娇气任性、自私狭隘、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要改变现状迫切需要一种措施。(三)、构建和谐德育研究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德育,因为和谐德育是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德育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且构建和谐德育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陶家屯学校全体教职工认同的需要面对现状全校教职工共同研究,献计献策,最后统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认为,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爱才是力量的源泉。最后我校确立了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模式。关爱教育就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教育对象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真理,关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话:“爱,应该是道德的核心,人的爱的需要,是产生伟大精神的源泉;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我校抓住一个“爱”字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领导要关爱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帮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要对学生施以国爱、师爱、母爱为一体的爱,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及学生的每一个侧面。”从而达到通过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本课题将关爱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教学、教科研和管理四方面,并把德育、教科研寓于教学中,实现德育、教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化,即教学化。这样就构成了,以关爱教育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主线的《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研究》的学校管理工作模式,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实施关爱教育的有效途径、渠道、方法。并使之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关爱教育就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教育对象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真理,关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和谐校园不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而是学校教育各层面、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三、研究的意义1、理论价值关爱教育就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教育对象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真理、关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道德的核心,人的爱的需要,是产生伟大精神的源泉;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他还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而关爱教育则是催生心灵花朵的阳光,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用爱给每一个学生铺就通向幸福未来的道路。首先,从现代教育观点看,实施关爱教育,它抓住了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更加和谐,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可以使教育方法更加优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有利,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落到实处。其次,从现代教育心理学透视,如果得不到爱的呵护,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无法形成,而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根据年龄和差异心理,实施关爱教育,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种种缺点,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再次,根据教育社会学,“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接受教育的过程”的理论,极力拓展关爱教育的空间,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把校外德育教育作为“关爱”教育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用所学知识和社会规范,分清是非,分辨美丑,初步培养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阐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是社会的基层单位,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等。综上所述,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能促进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能使学校得到全面和谐的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2、实践价值传统教育弊端在于教育脱离实际,教育理念和手段落后,重视认知,忽略情感,教师单一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迫于压力,被动接受,使师生关系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尚的权威,是专家,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是拿着书本总结金科玉律的输入口。而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关爱教育。面对现实来看,一方面,由于并校和领导聘任制的改革客观上造成了教师间矛盾的加大,再加之教师岗位与待遇不相匹配,多劳不多得,甚至少得,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且工资标准及其他福利与城市相比,农村明显偏低且在发放上时有拖拉,从而造成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对学生缺乏信心,没有爱心。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爱于一身,使得不少的独生子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娇气任性、自私狭隘、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奉献精神。学校内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与教师间冲突也时有发生,再加之家长忽视对子女的约束和管教,造成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校《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正是为提高师生素质,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根据这些实际,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它是融知识、情意、行为为一体的教育。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一)、渗透性原则关爱心教育除了在思品课、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外,更需要结合学科教学日积月累地进行。渗透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目标渗透与过程渗透。首先,以情感为中介,实现知识向信念的转化,学科教学是按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组织的,如何在认知过程中实现情意发展与道德提升。知识只有转化为信念才能成为精神力量,情感是知识向信念转化的中介。运用渗透策略,以情感目标引导认知目标,使求知过程成为情意并举与精神完善的过程。其次,实现教学过程与道德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本身充满着无数的道德互动,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方面。以信任、关怀、合作建立师生与生生关系,以丰富的教学媒体创设教育情境实现情感化教学,是实现过程渗透的重要条件。最后,发挥学科特色,实现真善美的融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美育的目的不在培养艺术而在培养美好的人”。(二)、生态性原则关爱教育的生态性原则,首先要求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现实的道德生活质量。学校道德生活的核心内容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充满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高尚生动的集体生活是纯真心灵的摇篮,要使学校里人与人的接触成为对个人道德内化的最有利条件,就必须改变应试模式下以考分定关系的倾向。用爱心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信任,互爱关系,培植同伴友谊,形成分担共享关系,满足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其次要求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以人文关怀构建校园文化,提升精神生活质量。(三)、仪式化原则仪式是一种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体现某种道德精神的礼仪活动。它对人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关爱教育需要用关爱精神来构建系统的礼仪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化效果。构建以爱心教育为核心的校园礼仪活动,可以使关爱理念具体化,融入现实生活,内化为个体内心需要。(四)、随机性原则人的行为具有不可控的一面,使人具有随机进入道德状态的可能性,尤其情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计的。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的许多自发的适应性行为,并非教育者的有意设计,但它与环境所构成的事情具有道德意义,使个体无意识地进入道德情境,处于一种道德需要状态。这是一种教育的最佳点,敏锐地捕捉这一契机,按照道德内化规律加以特殊处理,使之产生义情沟通,体验整合,行为趋同等心理活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能。这就是德育的随机性特点。这说明关爱教育除了要系统进行外,更需要随机、分散进行。(五)、实现教研与科研的和谐提升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基本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学生为目的,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七)、循序渐进原则尊重学生实际,克服形式主义,研究教学对象,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八)、个性化原则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关爱教育的精髓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非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产品。(九)、自主性原则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研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家、校结合的原则江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在配合学校教育、塑造学生精神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五、研究目标1、我们确定的实验总体目标是将关爱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教学、教科研和管理四方面,并把德育、教科研寓于教学中,实现德育、教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化,即教学化。这样就构成了,以关爱教育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主线的《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研究》的学校管理工作模式,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实施关爱教育的有效途径、渠道、方法。并使之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达到通过系列关爱活动,通过对爱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爱到创造爱,从关心亲人到关心教师,从关心朋友到关心同伴、从关心班级到关心同伴、从关心生态到关心社会,从而形成学生个体的关爱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学会用爱的方式去与学生沟通,建立起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全面改革工作上升到一个高度,同时也为改革工作找到一个理论支撑点,以保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准确性。同时也便于把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契机整合在一起,集中、高效的发挥整体优势,形成陶家屯学校独特的办学模式。六、研究内容(一)、领导之间互相关爱和谐学校的党政领导班子是学校全体党员和整个教师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强有力、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导班子,是新时期按着“三个代
本文标题: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0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