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市管理学15春期末练习与解答补充
1城市管理学2015秋期末练习与解答一、选择题C3、城市出现在()。D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27、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组成。A战略措施B战略反馈C重点战略D战略愿景E战略依据2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和获取。A优劣机威分析方法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31、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产品B城市营销主体C目标市场需求D目标市场32、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生活质量指标B生态环境指标C社会进步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37、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3、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年。C2046、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税收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5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55、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社区成员B社团性组织C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56、()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增长型57、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职业型社区D居住型社区59、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脆弱性B开放性人为性D复合性6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A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62、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B排污权交易制度C奖励制度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64、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根本保障。A法制手段65、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治理方面的制度B监督方面的制度C排污检查制度D预防方面的制度66、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A环境监测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许可证制度D“三同时”制度70、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75、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纵向协调D横向协调D5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73、()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F74、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G58、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混合型C政府主导型D自治型69、过渡性的区域位置使城市边缘区呈现如下特征()。A城乡交错的地域综合性B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C功能的双重性D发展演变的动态性和不均衡性J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A人口数量C产业构成D行政管辖40、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法国7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齐B实C准D快K3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的协调与统一。A生态可持续发展C经济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S2、()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第三次4、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7、()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信息化16、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17()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市人民政府20、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市行政管理体制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市政府构成体制D市建制体制24、()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A市行政管理体制26、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29、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的城市。A适于居住的B银行信赖的C治理和管理良好的D有竞争力的30、()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44、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B信息不对称问题D自然垄断45、()属于我国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收入来源。A利润收入C政府公债D税收收入68、()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C工业化71、()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A撤市(县)设区B撤村设街72、()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77、()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C保障系统78、()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C预防T41、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动态原则B协调原则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D效益原则8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预警系统的建立B危机应对C危机判断D确认危机来源W9、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A建立在集体讨论基础上的首长负责制B纵向层级的集权制C层级制与职能制相结合D完整制与分离制相协同21、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副省级市B县级市C地级市D直辖市36、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60、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67、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X11、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企业资源基础论B企业动力能力论C企业知识基础论23、下列的市政职能中,()属于传统职能。A消防D治安管理38、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萌生。A美国42、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A行政合法原则Y6、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人口的流动B总人口的增长C技术进步D经济增长8、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市场导向B结果趋向C绩效标准D顾客导向10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12、一般认为,增长极通过()对区域经济产生组织作用。A支配效应C溢出效应D乘数效应35、()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B行政合理原则5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中小学年龄B老龄C劳动年龄D托幼年龄5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稳定型B衰退型D增长型63、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处理者B消费者C废物处理者D资源开采者Z5、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功能为主。A军事C政治1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市法院B中共市委C市检察院D市政府14、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市人大B中共市委D市政府15、()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A市人大18、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属于城市政治参与主体。A市政协B市民D城市居委会19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组织。A市妇联B市共青团D市工会22、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25、在市政决策领导体系中,()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34、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的指的是()。A全过程学习B团体学习C全员学习D终身学习39、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47、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4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的特征。A以“间接性”为主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4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外部性B公共物品C非对称信D垄断势力的存在53、在()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D衰退型76、()在区域协调方面,实行强调控模式。A法国B荷兰C日本D希腊2二、简答题1、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什么?1、(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2、如何引导我国城中村城市化?2、(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3、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4、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4、(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在缺乏政策引导及法规约束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往往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城乡交界处规划编制的粗放、政府吸引投资的迫切、投资主体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等综合作用,使农村居民最终成为“弱势群体”。占据优势的投资方在征地费用低廉、适于成为建设用地的农田菜地和居住密度大、拆迁安置费用相对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的居民点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为降低补偿成本,也为了避免处理与城中村相关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城市在征地中有意避开城中村,村镇也乐意保留原有的居住方式与社区关系,这是城中村产生的直接原因。(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交通轴如公路、铁路等是城市对外人流、物流的通道,由于“增长极”效应,临近交通轴的城市地区呈指状发展,介于两交通轴之间的农村地区渐被“环抱”。随着城市辐射力的增强,城市区域垂直于交通轴方向向外扩展。研究结果说明,投资效益与城市辐射力成正相关关系,在交通轴周边体现为衰变规律,即距交通轴越远其投资效益越低,投资效益趋零的地区逐渐演化为城市灰色区。(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原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农村集体组织在“围入”城市后,逐渐意识到土地的价值而不愿被动城市化,或是受“土地增值获利”动机的驱动,不愿马上被“城市化”。如衡阳郊区高兴村,利用与城市的紧密关系,以位置优越的土地为依托,建立起一批服务于城市的农工商联合企业,获利丰厚,故不愿“被动城市化”。或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提出难以接受的安置费用,拒绝征地拆迁,这种农民卖地获利的惯性思维是很大一部分地区难以完成改造而形成城中村的典型成因之一。(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改革开放后,许多城市周边村镇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由单纯农业向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转变。村民从事非农活动的收人大大超过种田、养鱼的收入。兴办“三资”企业或经营房地产开发使不少乡镇数年间就实现了工业化,村民生活水平也迅速达到小康。对于吸引外资而言,有些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因为比城市有更多的引资关系和更灵活的招商手段,也占有优势。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促进下,以出借土地、兴办开发区,吸引“三资”企业为主要方式的村镇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发展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地招商、卖地致富”的直观经验。因此,村镇便设法尽可能多地控制土地。这种村镇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城中村产生的另一直接原因5、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5、(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
本文标题:城市管理学15春期末练习与解答补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0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