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机会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是指将某种资源使用于某项投资决策而必须放弃的其它投资项目的价值。会计成本:又称为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2.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再以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供给:是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3.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的经济部门以及它们的活动在城市的表现;是相对于农村经济而言的包含城市中各种生产关系的综合的有机系统。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地的经济活动,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4.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也即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5.名义GDP:(或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可变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城市化经济:整个城市区域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异类企业的集聚)而下降。地方化经济:主要指同一行业的企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7.聚集经济:是指因企业或活动选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聚集经济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工厂最终取代了家庭个体生产,从而导致工业城市的出现.8.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经济的综合容量与范围,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资产规模、市场规模和经济当量。城市适度规模:9.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较强、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10.城市基础部门:指承担该区域或所属国家某种产品的大部分生产,这些部门的产出品是外部市场导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基础部门理解为以出口为基础的产业集合。非基础部门: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的,如零售业、餐饮业等。11.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2.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处具体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于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对环境要求的,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的各项活动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13.契约地租:也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经济地租:也称理论地租,是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14.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率引起需求量的变化率。需求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15.城市经济增长:作为城市经济动态演化的过程,是把城市经济作为一个系统而获得的整体规模、数量的扩张与质量的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的总体变化,包括经济、非经济两方面。16.资源导向型企业:是指以靠近产品的原料资源为主的企业。市场导向型企业:是指以靠近市场为中心,在有大量人口聚集的地方企业。16.住宅存量:是指形成住宅结构的物质实体或物质财产,表现为住宅单元的数量,它由建筑材料(包括相应配套的建筑设备)、占有的土地和当初建造时投入的活劳动所组成。住宅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里住宅向居住者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它由住宅存量、人员劳动(如清洁、保安、管理、维护、修缮等),以及其他使住宅得以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如电力、电信、采暖、供水、排水、绿化等)所组成。18.城市环境:是指整个城市作为物资实体存在的基本内容及空间存在形式,由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环境污染:是指自然资源诸要素中,混入对人体有害、破坏自然生态的物资或非物资形式,并达到一定程度、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现象。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基本特征:①密集性②.高效性③多元性④经济上的非农业性。本质。城市的本质是特殊形态的生产力。2.为什么会出现城市?(1)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劳动发生手工业和农业分工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中产生的(2)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军事、政治上的需要)3.地方化经济形成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地方化:①劳动力市场共享;②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③知识信息的外溢。城市化:①劳动力市场共享;②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③知识信息的外溢。不同行业的企业分享共同的投入品供应商,商务服务、公共服务中的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节省运输、仓储费用;克服由于单一产品下的市场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波动4.什么是地方投入品?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地方投入品主要有哪些?(1)在厂商生产所必须考虑的”投入“如劳动力、能源或中间投入品等当中,往往总有一部分在实际情况里面临比较高的流动约束或不具备流动性,这些投入就认为是”地方性“的,即地方投入品。5.试比较韦伯区位理论与廖什区位理论的差异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廖什区位理论提出动态模式,并以垄断代替韦伯的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首先,他认为,企业势力消涨取决于其六边形的市场圈的扩大和发展(见中心地学说)。其次,他认为商品都有一个最大的销售半径,由于排出(分散)和吸入(吸引)两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市场圈产生扩张和收缩的变化。6.市场为什么会失灵?①不完善市场的缺陷②市场很难提供所有需要的城市公共产品③城市行业垄断④城市外部效应的产生7.请用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原理来简单描述城市的形成过程。答:城市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活动的比较优势.比较利益是城市形成的第一原动力,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各国(人)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利,比较优势的存在使贸易交换得以出现。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交通和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促使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工厂最终取代了家庭个体生产,从而导致工业城市的出现.聚集经济效益则最终组成大城市的诞生.8.请你在韦伯模型的框架下,简要描述一下投入品及产出品的运输成本波动对工业企业厂商选址的影响。答;由于厂商是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题,所以在现有的产出品和投入品价格给定的情况下,产出品和投入品的运输费用将成为影响利润的唯一因素;进一步,因为产品和投入品的每公里运费是固定的,所以我们说现在厂商到市场和投入资源的距离是导致厂商利润变化的关键。建立在上述逻辑的基础上,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最优区位“理论,给定产品和投入品价格,能够使得厂商首先最大化利润的区位具有这样的属性—他能够确保厂商为其产出品和投入品所支付的运输费是最小的。9.除运输成本之外的地方化投入“指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改革幵放后中国城市在功能(类型)方面的变迁吗?如果可能,请具体举例。10.请你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廖什模型中两个厂商之间的空间竞争过程(教材P70)。11.城市“精明增长”应实现哪些具体目标?(教材P101)①邻里可居性②城市可达性,机动交通量少③城镇和郊区共同繁荣④利益共享⑤低费用,低税率⑥维护开敝空间的开敝性12.简述城市土地位置与其价格的关系.地块距市中心越近,愿意支付的租金越高,土地价格就高。13.论述为什么商业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居住业在城市的边缘,而制造业居于中间?14.怎样由企业的投标租金曲线推导出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现假设有A、B、C三类土地使用者,分别是商业零售业、制造业、公寓住宅业,它们各自给出了自己的土地投标租金曲线,即在一定利润水平下所愿意支付的最大地租曲线:其中AA′为商业用地的投标租金,BB′为制造业的投标租金,CC′为公寓住宅业的投标租金。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土地在众多的不同用途的使用者进行分配时,总是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得之。对于城市不同区位上的土地,最高租金曲线所构成的曲线就是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15.简述城市地租的特征城市区位差异扩大,因而城市级差地租的差幅进一步扩大了;使土地所有者对地租量的决定更加处于被动地位;垄断地租和地价已类似天文数字;土地立体利用更为普遍16.简述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属性是①固定性②差异性③耐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是①稀缺性②区位效益性③边际效益递减性。\17.影响土地租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土地肥力;(2)可达性;(3)要素替代;(4)税收与公共政策18.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体宅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住宅需求因素:(1)价格的影响①住宅价格对住宅需求的逆向调节②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对住宅需求的间接调节③住宅需求的价格弹性(2)收入的影响①收入的构成与选择②住宅需求的收入弹性(3)人口的影响①人口规模②人口构成③人口流动④城市化的发展(4)家庭的影响(5)其他因素的影响①政策因素②文化因素③自然因素④其他商品因素住宅供给因素(1)要素投入:土地、资金(2)住宅价格----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房价与供给量成正向运动(3)市场需求(4)政策法规如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城市规划等19.交通拥挤的经济学定义是什么?画图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交通拥挤现象?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把由社会行车成本决定的交通量称为最优交通量,超出这一最优交通量的均衡,便被看作出现了交通拥挤,并且超出越多,拥挤越严重。显然,经济学上的最优交通量在生活中看来或许并不能使行车速度达到允许的最大化,但却可发挥公路的最大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优水平。拥挤问题的实质――均衡交通流量大于最佳交通流量。20.如果一种商品在生产中造成了污染损害,对这种产品的生产征税和对污染物排放征税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哪种方式在经济上更有效?21.简述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是对立统一的辩正关系,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城市环境问题的本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22.简述我国城市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P195)(1)城市规划,(2)公共工程(3)卫生和环境保护,(4)公共教育(5)文化娱乐(6)社会福利(7)工用事业(8)经济振兴等23.什么是不发达经济的低水平陷阱?答;主要涉及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增长、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产出的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三方面的关系纳尔逊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才能冲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和经济增长,24.房地产泡沫的衡量标准25.简述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P196)答:①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②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主要有:①政府授权经营②政府参股③政府补助。1.试述城市产生的经济动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在经济上有三个主要
本文标题: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0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