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开课教案
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十年的农村改革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个认识是从哪来的?从实践中得到的,所以说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呢?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书翻到第59页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实践”?我们每天都要从事许多活动,但这些是否都是实践活动呢?请同学判断:1、蜜蜂筑巢2、“争论克隆人”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4、2008年军民抗震救灾题号是实践吗?原因归纳1不是主体是物体、动物。实践应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实践的主体──人们2不是认识活动,只是“想”还没有到“做”实践的结果──做(改造、探索)3不是构想、目标、规划等是主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学生归纳实践的含义:主体、行为、结果、范围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理解两层含义:(1)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不同。(2)实践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活动,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举例:你们都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呢?(略)社区服务、技能实训、物理化学试验等。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看出来我们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说是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既包括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为改造客观世界作准备的探索性活动。它们有哪些特征呢?2、实践的特征浩瀚的太空是神秘的,也是令人向往的,大家看从这幅敦煌的飞天壁画以及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古代人对宇宙对太空的美好梦想,为了探索太空的秘密,人们一直在努力。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自己的导弹研究机构,开始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1999年,“神舟一号”首发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今年9月翟志刚成功实现了首次太空出舱。这次载人航天任务将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是实践活动,以此项活动为例分析实践的特征。讨论并发言:第一组: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与燕子筑巢、蜜蜂建房有什么本质区别?(学生回答略)体验: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因为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会去做,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实践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2第二组:人们是如何把“飞天梦”变成现实的?(学生回答略)体验:要把“飞天梦”变成现实,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装备、政策扶持、时间、场地等方面)分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唯物论的特征)提问:实践的两个特征是否自相矛盾?它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二者是统一的,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意识或认识而言,之所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而言,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总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这个关系实质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二者互相渗透。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由于实践所处的特殊地位——是联系客观事物同主观认识的“桥梁”,因此它同时兼有客观性和能动性两个特征。其中“客观性”使其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能动性”使其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第三组:从“飞天梦”到“探索太空”的整个过程中,是个人的活动吗?3实践是在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因此实践具有社会性。(体现联系的观点)第四组:古人的飞天梦为什么到今天才变为现实?(学生回答略)实践活动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的发展的,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实践还具有历史性。(体现发展的观点)就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来说,过去我们通过自力更生搞建设,但是在当今时代已远远不够。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同样不能例外。这同样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让我们跟着小崔一起来回顾一下。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感谢3位同学精彩的表演,看了之后,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问题一:黑土搞“单干”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农村生活的状况,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所以形成这样一种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这种做法是突然就找到的吗?在村民的实践摸索中,我们认识到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正确之路。所以说,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之,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而且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原来搞“单干”是因为没饭吃,现在有饭吃了,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问题二:为什么现在黑土又有搞“合作”的念头了呢?因为温饱问题解决了,单靠种粮食很难致富。黑土想要富裕起来,也就是说又有新的问题。而且在30年的实践中也提供了新的经验。农业工具也在不断的更新。所以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实践探索中也总结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锻炼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三:黑土提出“合作”目的是什么?帮助全体农民走向富裕之路,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问题四:我们如何看待黑土从“单干”到“合作”的变化?对不对呢?是否是哪个人说了算的呢?不是,还是要看实践。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主观符合客观说明认识具有正确性,能够走向成功;主观不符合客观说明这种认识存在问题,必然走向失败。怎么对照呢?通过实践来证明。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成功┃┃认识———→实践-----结果┃┃4┃失败┃┃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悖所以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我们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凡是需要的认识就必须亲力而为呢?大家看这是谁啊?是否认识?请同学说说,有的是直接接触了解他,有的同学是通过校园网还有的通过老师的的介绍,所以我们说对一个人的认识的途径既可以通过亲身接触获得直接经验,(1)、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理解和接受书本知识的基础。但是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等于说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具体途径只能是实践。也可通过书本、互联网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所以我们(2)、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学习书本知识可以克服自身实践的局限性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书本知识只是间接经验,要更为深刻和真实地体验书上的知识,我们就必须多多接受生活风雨的洗礼有时候,你真的去实践了,往往还会发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生活的真谛。(3)、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3、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用人才。小结:这节课我们介绍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理论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青年学生要多读书,汲取书本知识,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
本文标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0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