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家长如何抓好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
1家长如何抓好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科学培育(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是指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学校接受了二三年的正规教育,对学校的生活内容和各项要求已经比较熟悉,心理发展正在由无数次量变引起质的飞跃。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教育不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觉程度都出现了明显差异,根据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表现,通常被分为好学生、中等生、较差生。他们已不再是一张白纸,被画上了“简单素描”,但这幅“画”仍有较大的修改余地。他们以后变化的总趋势是,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明显。这个阶段仍是孩子成长中父母最需要操心、最需要付出心血的一个阶段。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8、9岁。经过入学后的学习,他们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明显变化的阶段。(一)智力发展表现出质的飞跃,同时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开始明朗。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智力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感知能力方面,已经能在词的水平上很好辨认空间概念,时间知觉的准确度也接近了成人水平;观察的精确度、次序性、判断力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不仅能按老师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还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清楚地说给别人听,或是写出来。他们的注意能力也有了提高,有意注意基本占了主导地位,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一次注意的范围已由单个的词,扩展到了整个句子,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他们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思维也由原来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体,转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体,理解、分析、综合、运算等能力都随之有了较大提高。在言语方面,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初步完善;书面言语的发展逐渐超过了口头言语的水平;内部言语也在发展,已经能正确地默读。他们的想象能力正由直观向抽象、虚构向现实、肤浅向深刻转变。这使他们对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的爱好,逐步被富有现实性或结构复杂、想象丰富的作品所取代;对未来志向的憧憬也由比较笼统变得明确起来,幻想的易变性正在逐渐被稳定性所代替。随着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只包括“识字学词学句”、“课文”、“复习”、“口语交际”四个部分,提供的复习指导只限于汉语拼音、字词句的练习、阅读与写字练习。到了二年级,增加了“看图学文”,提供的复习指导增加了“看图说话”、“看图写句子”,学写“留言条”。到了三、四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都有了重大调整,变成了“导读”、“课文”、“读写例话”,没有了每章后面的复习指导,增加了“积累·运用”,内容有: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在要求的高度上明显地又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古诗词的理解”、“阅读”和“作文”,都是新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这时不能扎实地打好基础,孩子的语文成绩从此就会不太高了。而语文课若是没有学好,以后是很难补上的,而且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三年级的数学,要学习“乘、除数是一、二位数”的乘、除法;千米、吨,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周长、面积计算;分数初步认识和简单计算。其中的难点是乘、除法应用题中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需要两步运算的应用题。四年级的数学要学多位数(亿以内和亿以上)的读法与写法;乘数或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定律,有余数的除法;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多种单位名称及相互换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初步知识;土地面积单位;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可以说每一个知识点都很重要,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难点。如果这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就会对五、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三、四年级的外语,这时单词量及课文的深度、难度都会加大,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要求将有大幅度提高。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小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大。拿完成作业的速度来说,优秀学生往往比一般学生要快一倍,而比差生能快二倍。但分化并不稳定,而且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不仅原来的中等生在学习压力加大之后很容易成绩下降成为差生,就是班里的“三好生”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在短期内变成差生。而那些原来就一直学习不好的学生,这时可能更没了信心,越发贪玩了。有的差生为了让老师和同学重视自己,甚至故意违纪,不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会影响他人学习。所以,小学三、四年级常被称为小学阶段的“塌腰期”。当然,不稳定性有时也会表现为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原来学习较差的孩子,由于老师和家长抓得紧,成绩较快地升了上去。2(二)情感、意志发展个体差异加大,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个阶段,还是孩子情感、意志、品德发展上的质变期,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些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1、中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情感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产生的体验。通俗地讲,情感就是人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感受。小学生很重感情,低年级小学生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很容易激动,不善于自我控制,也很容易转移。到了中年级以后,他们的情感开始内化,不再明显外露。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情感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有了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内心感受。这时,他们的情感正处在由弱到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易变向初步稳定发展的转折时期,稳定性还不高,顾面子、自尊心强等特点还很突出。热情是人的一种重要情感,也是对小学生学习情绪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了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对待老师、同学和班集体的态度上。对于老师的尊重和依恋,低年级小学生是普遍的、没有选择的。到了中年级以后,他们就只对那些思想作风好、教学耐心的老师尊敬了。如果教师的教学不好或对学生不耐心、不公平,常常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并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对于班集体,低年级小学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有了班集体的概念。中年级以后,他们就能意识到班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自己是其中一员。如果他对班集体热爱,就会有一种要处处维护这个集体荣誉的责任感,有一种要以优异成绩为班集体争光的愿望,这种责任感和愿望就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他缺少了这种责任感,也就缺少了这种学习动力。小学中年级还是儿童高级情感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当代小学生应当具有的道理情感,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讲究社会公德、遵守小学生守则、珍惜劳动和劳动成果、关心同学、热爱学校和班集体、尊敬老师、父母和长辈,及憎恨社会上一切丑恶现象等正确、健康的情感。他们应当具有的理智情感主要指求知欲的不断扩大和加深。求知欲表现在学习活动上,如对上课、作业和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对疑难问题的好奇心和追求解决的体验等。小学生的美感主要是在绘画、音乐、舞蹈、表演、阅读文艺作品等活动中发展起来,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与欣赏。小学生这些高级情感的发展,需要在成人的教育下,在学习实践中逐渐获得。小学中年级这个阶段,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取这些情感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小学中年级这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培养起孩子这些高级情感,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这个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质量,还将影响孩子整个人生的情感取向,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2、中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变化。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发展特点,一是行为的目的性不断增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行为的目的性和独立性,学习上依赖性极强,总是需要、也愿意得到老师和家长不停地督促。从中年级起,他们开始喜欢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约束,按自己的“主意”去支配行动了。二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遇到困难时,容易表现出慌张或垂头丧气。中年级以后,他们若遇到同样的困难,大部分人会表现得沉着、有信心了。三是意志行为的动机不断发展。从学习动机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大多是为了得到好的分数,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到了中年级,大多数学生有了为集体(学校、班级)争光,争当“三好学生”的愿望。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意志品质的发展既有年龄特征,又有个性差异。低年级小学生不善于根据理智思考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很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很容易轻率从事或三心二意,很容易做错事或耽误事,很容易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虽有遵守纪律的愿望,却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中年级以后,他们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明显进步。中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差异,表现在他们对待学习困难的不同态度上,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遇到了一道难题,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平常,因为有一种非攻下来不可的钻研精神,结果解了出来;一个学生虽然智力测定智商很高,可是缺乏这种钻研精神,反而没有做出来。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讲究的就是个勤奋劲,怕苦怕累的孩子是学不好的。只有战胜学习上的一个个困难,才能把知识学到手,才能通过学习促进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如果这两个孩子,学习中一直抱着各自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困难,长此下去,原来思维能力平常的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定会超过原来智商高的孩子,而原来3智商高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定会变得平平常常,甚至彻底落到后面去了。(三)个性心理特征开始出现但还不稳定,尚可在教育的作用下改变。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征的综合。到了小学中年级,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始表现出来,但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还会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发生改变。1、拿能力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些活动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能力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小学生还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往往把学习与游戏或实际活动混为一谈;不能独立地支配和组织自己的学习。到了中年级,由于思维的有意性与自觉性逐渐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初步发展起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一入学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到了中年级这种差异就更大了。小学中年级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抓好了,会起到“承前启后”的良好作用,如果孩子的学习在低年级有欠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补上,为高年级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学有余力,则可以对孩子的某些能力进行专门训练,使孩子的某些能力,如文学创造、数学解题、模型制作、体育活动等,在高年级时相当突出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这段时间没有抓紧、抓好,孩子旧账未还上又不断添了新账,到了高年级学习将很难跟上。2、拿性格来说。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及相应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性格主要表现在对人对现实的态度上,如是否善于交往,是否勤劳,是否认真,是否诚实,是否正直、果断,是否自信,等等。性格虽与人的气质有关,但同一种气质可以表现为积极性格,也可以表现为消极性格。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过于“娇生惯养”,有很多消极的性格特征,如任性、懒惰、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胆子比较小、不尊敬长辈等。还由此带来不爱劳动、自我服务能力差等问题。很多孩子,尽管智力发展较快,但学习不大刻苦,到了小学三、四级,功课难度加大,就跟不上了。有的孩子,因为父母过分溺爱,又不听老师的话,还会出现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性格无论表现为哪种特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还很不稳定,都还具有可塑性。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常带有消极的或软弱的特点,如胆怯、腼腆、冲动等,但可塑性较大,只要教育得法,就会变得大胆、大方、沉着起来。从小学三年级起,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逐渐明显并趋于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大,改变他们性格的难度越来越大。(四)品德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家长必须适时抓紧抓好对孩子的思想教育。1、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小学生道德的发展特点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概念与道德认识比较具体、比较肤浅,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到了中年级,随着教育的深入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比如:什么是道德高尚的人?低年级小学生多数人的回答是:“不打人、骂人”,少数人的回答是:“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做好事,讲文
本文标题:家长如何抓好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4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