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江西省2019届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06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训练(六)古代诗歌阅读一、[2018·南昌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村行①[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⑤似吾乡。[注释]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②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原树:原野上的树。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有声”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也是他仕途失意心情的显露。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二、[2018·高安三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社日[宋]谢逸①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诗中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练,用典贴切,感情真挚。三、[2018·赣州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答张十一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④知死所⑤,莫令炎瘴⑥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⑦一半加。[注释]①张十一:人名。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的作品。②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④恩波:谓帝王的恩泽。⑤死所:死的地方。⑥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⑦霜毛:白发。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叙事抒情。B.诗歌首联勾画出了春江明净、春山空阔、人烟稀少的空寂景象。C.诗歌颔联写竹子长得蓬勃,花开得鲜艳,增添了春天的生气。D.诗歌后四句是写诗人想到皇恩未报,头发都愁白了。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竞”与“闲”两个词语传神生动。C.诗中景物体现了“闹”和“闲”的特点。D.诗歌含蓄深沉中透露出了压抑激愤的情感。四、[2018·泰州姜堰区一模改编]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金城北楼①[唐]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见之景,“满晴空”“胜画”不仅写出了色彩的明丽,也写出了空间的广阔。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隐含归隐之意。D.“怨无穷”传达出戍边战士对久战不息的忧怨之情。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独特的边塞诗,前四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苍凉雄壮。B.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的“满”字,用词十分巧妙,既写出了开阔壮丽的景象,也是哀景衬乐情手法的生动体现。C.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D.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抒写胸臆,表达情怀。五、[2018·随州模拟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梦中作①[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的焦虑、失意之情。B.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C.末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D.全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看似写梦,其实是为了含蓄地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表达自己言外之意。B.第二句描写的是现实之景,“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百种花”,表明时节是春天。C.第三句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D.全诗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淇上送赵仙舟①[唐]王维相逢方②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③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④,望君犹伫立。[注释]①题目,一作《河上送赵仙舟》《齐州送祖三》。②方:刚刚。③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④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遥:远离。此句意为:刚解开船缆绳,船就急速顺流而下。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逢方一笑”中的“方一笑”表明诗人此次与朋友重逢相聚的时间很短暂。B.“荒城复愁入”是诗人的想象:到达目的地后,朋友祖三独自一人满怀愁情地进入一座“荒城”。C.诗歌第三联交代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时间(日暮)和地点(长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江岸,眺望朋友远去的情景,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逢之“笑”和相送之“泣”鲜明地衬托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友谊。B.“解缆君已遥”,体现了船行之快,更照应了前句“长河急”之“急”。C.诗歌前面三联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和悲伤之情。D.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明白如话。七、[全品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②水清浅,暗香浮动③月黄昏。霜禽④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⑤断魂。幸有微吟⑥可相狎⑦,不须檀板共金樽⑧。[注释]①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②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③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④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⑤合:应该。⑥微吟:低声地吟诵。⑦狎(xiá):亲近。⑧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奢华的酒杯。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独”“尽”二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B.颔联中“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C.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D.尾联是说在赏梅中演奏乐曲,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B.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描绘其倒映在水中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颈联上句写“霜禽欲下”是虚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实写。D.尾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八、[全品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听筝①[唐]柳中庸抽弦促柱②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③。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④洛阳城。[注释]①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③秦人悲怨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④江南歧路: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至南陲海涯。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并借“秦人悲怨声”来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B.颔联描写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之情。C.颈联写人世的悲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一“愁”一“思”写尽人间的无限幽怨。D.尾联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自己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诗人的着眼点在于形象刻画弹奏者的动作情态,表现出弹奏者精湛的技艺。B.“独”“空”二字,使诗歌意境分外凄清,渲染了离愁别恨。C.诗人围绕“悲怨”二字,对筝声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D.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九、[全品原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即事[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描写的是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初春时候。B.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的印象。C.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D.作者笔下的理想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和煦温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B.“纵横”与“高下”为对,工稳恰切,构成一幅和谐匀称画面。C.“草如积”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D.从诗题“即事”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十、[全品原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山村的静谧。B.“鸡鸣一两家”,写出山村的孤寂、荒凉,只有一两户人家。C
本文标题:江西省2019届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06古代诗歌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4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