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密度的教学案例黄运战教学内容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求物质密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分析密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节课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实验中用图象处理数据,这一个环节只是要求学生能联系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个比值反映了一种属性。教学设计思想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2)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3)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提问复习①1cm3=dm3=m3②5kg=g③在使用天平时④应注意什么问题?学习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回答。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认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导入新课一、演示:有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酒精,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可用调平的天平加以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猜想,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解决,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科学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探究实验(一)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设疑,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热情学生分工合作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发挥其主体作用。做好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从现象中观察、掌握科学。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分析数据归纳得到结论交流评估得出统一的结论。3、学习密度的定义:引导归纳三、引入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分别计算每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教师让学生写出的结论,做好“裁判”的角色。4、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学生用铁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展示部分学生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巡回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相互交换实验结果,分析检验结论。5、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教师引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m/v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对公式进一步熟悉、理解。板书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申1g/cm3=1×10kg/m3了解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推导公式的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且会查密度表。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6、密度知识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四、密度知识的应用:讲述课本例题。要求学生解决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①学习课本例题。②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③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叫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定性了解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如金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等等。展示例题,注意讲述计算题中要注意的问题。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7、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新课五、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反思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二、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学生不在课堂上花时间用于计算),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本文标题:密度的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4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