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寒潮与中国的资源专题训练题(缩短版)
《寒潮与中国的资源、灾害》训练题1.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B.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5℃以下C.寒潮发生时往往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D.寒潮只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2.寒潮若在春秋季爆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3.美国与中国相似,也是北半球中纬度国家,寒潮也是其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它能在美国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还有()。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分布D.洋流分布4.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强寒潮对东北林区危害最大②寒潮是形成“倒春寒”天气的原因③寒潮对我国影响范围比台风小④寒潮可以净化大城市的空气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A.高低纬热量交换B.缓解冬季旱情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D.保持物种的繁茂2011年2月10日,内蒙古迎来兔年首次寒潮,牙克石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0.5℃。据此完成第7~8题。7.此次寒潮对内蒙古的主要危害是()。①危害人及牲畜②危害冬小麦③电信、电力中断④交通受阻⑤海上翻船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的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9.下列人类活动不能有效防御寒潮灾害的是()。A.沿海渔民将渔船回港避风B.出门多穿御寒衣物C.农田覆盖柴草D.高速公路正常开放10.下列属于图中B所示的是()。A.铜矿、焦炭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D.森林、海盐11.自从小浪底水库建成使用后,黄河下游河段很少再出现断流现象。这表明水库的作用改变了水资源()。A.利用的广泛性B.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C.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D.补给的循环性读“世界四个大洲年径流总量图”,完成第12~13题。12.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13.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A.水资源总量不足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C.水资源污染严重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完成第14~15题。第10题图14.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B.气候干旱,降水少C.灌溉农业发达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15.下列现象属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是()。①河流上游河湖干涸,荒漠面积扩大②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③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B.大面积排干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C.在城市,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D.在降水丰沛的地区,修建雨水收集设施读图,完成第17~18题。17.图中所示工程,主要是为了开发区域内的()。A.矿产资源B.能源资源C.水资源D.气候资源18.图中所示工程,主要分布在()。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西北内陆19.下列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A.台风B.寒潮C.滑坡D.洪涝20.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修建水库对下列哪种灾害的减灾效果最明显()A.暴雨B.寒潮C.地震D.滑坡21.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判断,下列哪个季节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A.冬季和秋季B.春季和冬季C.春季和秋季D.春季和夏季22.近年来,我国一些山区滑坡现象有增多的趋势,直接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人口数量增加C.工程建设增多,植被破坏严重D.位于东亚季风区23.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A.长江截流——夏季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24-26题。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80%14.7%人口53.5%44.4%耕地35.2%59.2%24.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25.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忆开工的巨大工程是()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黄河小浪底工程26.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B.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C.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D.80%的地表径流集中在南方双选题27、防御暴雨洪涝灾害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是()A、修筑堤坝、整治河道B、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象C、修建水库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28、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叙述正确的有()A、地震发生时躲在桥梁底下B、接到龙卷风警报时,关紧家中门窗C、遇到沙尘暴准备风镜、口罩D、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29、我国以减少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减灾工程有()A、“三北防护林”工程B、沿海防护林工程C、黄河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D、长江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2005年12月27日至2006年1月3日,受天文、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出现一次特大咸潮,对珠海、中山、番禺和广州等地区的部分水厂供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水厂被迫停产。据此和下图判断30-32题30、特大咸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气候干旱,径流量小C、正值大潮,海水涌入D、工厂排放大量含盐废水31、减轻咸潮对城市影响的有效措施有()A、水厂取水口向河流上游移动B、开放上游水库蓄水,增加河口径流量C、跨流域调水,保证城市供水D、建立海水淡化厂,对含盐河水进行淡化3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宜人,地形平坦B、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C、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D、对外开放,宗教信仰自由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些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33~34题。33、下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东北平原34、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会增加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度的是()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B开山挖矿,砍伐森林C长江三角洲挖渠引水D山区垦荒种粮35.(2000年广东高考卷)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A.凌汛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D、干旱36、下列与干旱灾害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A、风暴潮B、台风C.泥石流D、寒潮37、我国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是()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B、调整产业结构,关停高能耗企业C、广泛宣传,提高节能意识D、加强管理,大力开发新能源38、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叙述是()A.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B.保护海洋环境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环节C.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存在数量衰减问题,可放心大胆地利用D.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海洋环境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淡水储量占水体总量的3.47%B.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是目前人类重要的用水来源C.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D.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的场所40、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山地陡坡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居民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41、人们在西双版纳建立了多层经济林,其意义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地4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要采取的措施有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发发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扩宽石油进口渠道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43—45题。43.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旱涝灾害频发B.水土流失严重C.地面径流缺乏D.用水需求量大44.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A.引发构造地震B.引起地面沉降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D.引发风沙危害45.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A.停止开采地下水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C.进行跨流域调水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C2-4.答案:2.C3.D4.C解析:第2题,通过读图a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5倍。但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第3题,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5000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3℃。由图a可知,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第4题,由图a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频发强磁暴、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皆与之无关。5.答案:D6-7.答案:6.C7.A解析:第6题,气温升高,会使雪线(山地0℃等温线)上升;森林生长范围向两极扩展,海平面上升;影响水循环,使部分地区气候更加干旱,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洪涝加剧。第7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脆弱物种的灭绝;对一些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危害会更大。气温变化越剧烈,受到危害的生态系统就会越多,危害也越严重。8-9.答案:8.A9.B解析: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根据图上高程标示,能淹没部分滩涂,但不能淹没耕地;海水倒灌可加剧农田土壤盐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港口设施,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10-11.答案:10.B11.B解析:图示A地气温增高明显,向外气温增高幅度降低,结合范围尺度,应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现。东北部地区气温增高最明显,应为工业区。12-13.答案:12.C13.B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及图示可知,西北通道使北美东海岸与太平洋地区的联系趋于便捷,巴拿马运河运输量将显著减少,而运河收入是巴拿马的经济支柱。第13题,全球变暖使北冰洋海冰融化,温带的范围向高纬扩展,阿拉斯加等高纬地区积温升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上升,将适合落叶灌木林生长,但不一定适合大面积种植小麦。14-15.DC16-20.CBBDD21-22BB
本文标题:寒潮与中国的资源专题训练题(缩短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5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