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西江中学郁南527100摘要:近年来,新课改越演越激烈。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气候,高中生物教学有很大的改变。笔者觉得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要就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结构上下苦功夫,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73-021.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的影响,“金榜题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人们的心目中,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高考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教材,而其中主要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本人根据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现在我们的教学不应像以前那样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1.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1.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1.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1.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1.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2.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要熟悉,认真研究,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之下,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2.1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即是认真研究新教材每个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生物的新陈代谢”三个章的内容,删掉“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四节的内容,增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建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的凋亡”等内容。《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类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假说——演绎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内容。《稳态与环境》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与“人与生物圈”三章内容。删掉“生物圈稳态”中部分内容,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态因素”等内容。增加了“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植物生长调节剂”、“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在三个必修模块中保留了原来必修部分十二个实验中的七个,补充十五个,合计有22个实验,此外,在《课标》活动建议部分还增加了八个搜集资料活动、六个调查活动及一个参观活动、一个学生讨论活动。2.2认识新教材的外延即是不能局限于课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让学生搞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广泛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练习的内容。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上网查资料等,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体现课程本身的价值,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多因素的整合。教师不再只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教学中不是以本为本,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而是注重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课程内容的变化,正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在教学结构上下功夫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来。目前,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怎样才能真正把“新课改”落实到教学中来呢?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我则觉得教学环节尤其重要。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本人有以下几个建议:3.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①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②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③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3.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授新课时,导入新课要有“强力度”,知识过渡要“衔接自然”。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3.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3.4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3.5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总之,教师要努力调整课堂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在导入时,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授课中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难点;抓住一个“悟”字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举措。每一个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探索、勇于探索”的新课堂。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新课改”之花能越开越灿烂。读者喜爱度: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作者:许慧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来源:时间:2009-9-421:28:07阅读229次【大中小】摘要: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背景,指出课程实施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并针对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生物课程实施改革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新课改建构主义三维目标情景创设任务驱动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样政策的指导下,要求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开始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它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1.课程改革的背景教育之所以进行改革,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最完美的教育,可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围绕着分数,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就业,一切从实用出发等成了当前教育的主流。这样日复一日,浇灭了许多学生的求知热忱,已难以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的精神世界、灵动的想象空间的人。学生逐渐地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独特的个性,更失去了创新能力。一个人失去了创新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创新力就可怕了。创新力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是中国富强之术,立国之本。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命运就系于中国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创新能力系于学校教育之改革创新。新课程在此背
本文标题: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6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