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营山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第1页1草原编写:云凤实验小学薛悦审稿:教研室范巧丽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加了解西部的兴趣。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学习准备:课前可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音像、图片),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等。课时安排: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导学准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音范读带、课文插图、课件。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课文导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老舍爷爷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会让你更加神往,同时你更会为蒙汉人民浓浓的真情而深深感动。首先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吧!1、初读课文首先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2、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认真阅读,先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什么,头脑中有个总体印象。3、理清写作顺序。4、要边读边做批注,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与同学、老师交流。5、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6、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相信你能行!!!基础达标: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内蒙.古(mēnɡménɡměnɡ)同行.的人(xínɡhánɡ)好.客(hàohǎo)似.的(shìsì)(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喧()拘()跤()蹄()崖()渲()苟()狡()啼()涯()2、我理解的词语有:。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个情景。学后疑惑:疑问一:疑问二:挑战自我: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2、背诵第一自然段。二、合作探究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同时也生成了很多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草原的美。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营山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第2页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美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阅读提示: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这里的批注不仅是对内容、思想方面的,还应该有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认识,对于重点的优美的句段要背下来,你就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一)、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二)、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准备汇报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三)、小组汇报交流请小组代表,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体会和理解认识。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4、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5、有感情朗读。6、熟读成诵。7、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8、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三、即时训练按要求填空:1、“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绣上了”指的是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________的情景。2、“那些小丘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这句话是把绿色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分明的界线。3、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2)用短文中带点的词语造句。(3)读完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四、评点总结营山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第3页祖国的草原这么美。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附:板书1草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2、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3、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更美。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录音带。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课文导读:1、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教师过渡: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对草原环境的描写,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4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民的热情好客。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ɡāoɡēlǜtǎnróuměicuìsèyùliú()()()()qílìhuíwèijīnpiāodàiwǔ()()()2、词语手拉手: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3、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学后疑惑疑问一:疑问二:挑战自我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2、背诵第二自然段。二、合作探究营山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第4页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有什么感受呢?(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二)、指导学生小组交流理解课文,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各小组各指名读第2自然段。2、小组思考、讨论: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3、小组研读第一层课文,感受“洒脱”。4、小组研读第二层课文,体会“蒙民好客”。5、课堂训练:指导学生背诵第2自然段课文。6、小结: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7、小组研读第3—5自然段,感受“蒙汉情深”(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②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2)、读后小组讨论交流。①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三个自然段。②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③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是什么意思?它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④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相机板书:民俗美三、即时训练1、展开想象,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上的景美更美。3、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画出句子。(5)、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四、评点总结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营山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第5页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附:板书天:清鲜、明朗风光美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1草原美人情美:热情好客、会心感人民俗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丝绸之路编写:云凤实验小学薛悦审稿:教研室范巧丽一、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二、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导入: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师相机板书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比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互相解答。)师生共
本文标题:导学案五年级下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