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万群老师名词解释(及英文)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一对基因。核型(karyotype):一个细胞内全套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及其数目。系谱(pedigree):对某遗传病患者家族各成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再以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绘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和发病情况的图解.有丝分裂(mitosis):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四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meiosis):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延长突变(elongationmutation):因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使原来的终止密码子变成某个AA的密码子,而使肽链合成延续下去,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又称为终止密码突变。纯合子(homozygote):如果一对等位基因完全相同,如AA或aa,称为纯合子杂合子(heterozygote):如果彼此不同,如Aa,则称为杂合子Barr小体:由于女性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处于失活状态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深染块状物,称之为x染色质,或x小体、性染色质、Barr小体等。携带者(carrier):携带有致病基因但未发病的杂合子。填空题:1.掌握染色体命名方法及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表示方法染色体命名方法:对于染色体显带方法,按照ISCN(1995年)的命名体制,一般从染色体着丝粒开始沿染色体的臂向远端开始标记区和带。命名某个区带顺序:①染色体号;②臂的符号(p(短)或q(长));③区号;④位于该区内的带号;⑤带号后以小数点分隔出亚带号。例如10p24.2表示:10号染色体短臂2区4带2亚带。应该掌握书写和阅读这种格式的本领。染色体核型的表示方法是:先列出染色体总数,接着是逗号,然后是男性(XY)或女性(XX)的表示方式及染色体组成,之间用逗号分开。表2—2列举了常见的几种核型表示法2.系谱图绘制中常用的符号临床上判断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常用系谱分析法。系谱(pedigree)或称家图是指对某遗传病患者家族各成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再以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绘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和发病情况的图解。系谱图绘制中常用的符号见图3—1。3减数分裂中遗传信息的两次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一中后期中,父源和母源的染色体随机组合问答题:1.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后果)有那些?(1)有利突变突变给个体的生育或生存带来一定好处。(2)中性突变突变对个体不产生可察觉的效应。(3)遗传多态现象指的是突变对个体虽无危害,但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可体现在DNA、mRNA、蛋白质、染色体等不同水平,分别称为DNA多态性、转录本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染色体多态性等。可以此作为基因定位、个人身份鉴定、药物反应性、疾病易感性、器官移植等的重要依据.(4)导致遗传病突变通常导致蛋白质无功能,又称零突变(nullmutation)。截至2002年4月止,已明确超过1200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疾病效应(5)致死突变突变导致死胎、流产或死产2.人体的细胞分裂的种类?其如何保证遗传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种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最终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各自含有与亲代细胞完全一样的染色体组成。细胞在一系列严格调控机制的控制下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同时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当信号传导系统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常常导致细胞生长失控,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即所谓的癌基因;当控制细胞关卡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不能抑制细胞的生长,也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发生了两次交换:一次是前期I中联会后的交换;另一次是后期I中,父源和母源的染色体随机组合后,移向两极,使子代细胞含有重组后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这使得生殖细胞的遗传信息并非拷贝单一亲代,从而保证了生物多样性.3.在人生长时期中卵子发生与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时间差异?试以已学知识解释“高龄孕妇易生育遗传病患儿”这一说法。精子的发生过程在青春期后连续进行。卵子发生中,所有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于胎儿期的卵巢中,直到青春期前一直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I。每个月经周期排卵时才完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I,受精后再完成减数分裂Ⅱ。由于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初级卵母细胞可长达45年之久(因个体生育期而异),因此卵子较精子更易发生基因突变,这是高龄孕妇易生育遗传病患儿的重要原因。基因与疾病复习题张嘉晴老师(2014)名词解释(掌握每个名词的英文名称):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核内复制是指在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是复制一次,而是复制两次,而细胞只分裂了一次,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正常复制一次,但至分裂中期时,核膜未破裂、消失,也无纺锤体形成,亦无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结果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形成了四倍体。非整倍体aneuploid: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形成非整倍体缺失deletion,del:是指生物的染色体上缺失了一段。会由热、辐射线、病毒感染、化学因子、转移子或重组脢发生错误引起。插入insertion:当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个断裂点后,两断裂点之间的片段插入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另一个断裂点上。倒位inversion:染色体内部某区段上下颠倒后再重接的过程易位translocation,t: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称为易位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r:染色体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二个末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断片彼此可以粘合成无着丝粒碎片,而带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端的粘合形成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是指染色体的两臂在基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面为对称的相同的染色体。脆性X综合症fragileXsyndrome:把Xq27处有脆性位点的X染色体称为脆性X染色体(fragileX,fraX)由其所致的疾病称为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多基因遗传PolygenicInheritance:是由多个基因的累加效应引起的遗传性状,一般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疾病称多基因遗传病(简称多基因病)或多因素遗传病。等显性co-dominant:指某种性状或疾病的遗传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共显性的;微效基因minorgene: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累加效应additiveeffect:若干对基因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累加效应主基因majorgene:微效基因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可能存在一些起主要作用的所谓主基因(majorgene),也就是说各个基因的贡献率是不相同的。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inheritance:突变的基因通过改变多肽链的质和量,使得蛋白质发生缺陷,由此引起遗传病。如果疾病的发生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和数量的异常,从而引起机体结构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问答题:一.染色体畸变数目异常与结构异常的类型。数目异常:整倍体改变,非整倍体改变,嵌合体。结构异常:缺失,插入,倒位,易位,重复,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八简述21三体综合症的核型及遗传学发病机制。核型:游离型:47,XX(XY),+21。(典型的21-三体,占本病的92.5%,几乎都是新发生的突变)。易位型:46,XX(XY),-14,+t(14q21q)。(约占本病的5%,最常见的是D/G易位,14q/21q)嵌合型:46,XX(XY)/47,XX(XY),+21。(约占2.5%,这类患者症状与异常细胞群比例有关,异常细胞群5%以下,症状较轻或正常)遗传学发病机制:1)减数分裂不分离母95%(辐射,甲状腺疾病,传染性肝炎)2)卵裂过程中不分离(mitosis)——嵌合体3)双亲之一是平衡易位携带者,核型为:45,XX(XY),-14,-21,+t(14q;21q)。4)高龄孕妇危险率增高,20岁,1/2000,30岁,1/300,40岁,1/100,45岁,1/50。二.简述分子病的分类1.血红蛋白病(运输性蛋白病)2.血浆蛋白病(如凝血及抗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血友病)3.受体蛋白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膜转运蛋白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胱氨酸尿症)5.胶原蛋白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6.免疫蛋白缺陷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7.蛋白质构象病三简述血红蛋白基因的发育演化过程(1)胚胎早期先合成ζ和ε→HbGowerⅠ同时或稍后合成α和γGowerⅡ、Portland⑵12ζHbF为主。⑶妊娠末期和出生不久,γ链迅速降低,HbA为主。四.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说明镰形红细胞贫血、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发生的机制及特点。镰形红细胞贫血:β珠蛋白基因缺陷(突变):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A→T),使其编码的β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β6谷→缬)。主要表现:异常HbS溶解度下降,使红细胞镰变;镰变红细胞引起血粘性增加,易使微细血管栓塞,造成组织缺氧,甚至坏死,产生肌肉骨骼痛、腹痛等痛性危象;同时镰状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易变形通过,挤压时易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α地中海贫血:由于16P13上的a珠蛋白基因缺陷(突变或缺失)导致a珠蛋白链的合成部分或全部缺失。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β链完全不能合成(β0地贫),部分β链合成(β+地贫)五.下列各病发病机制分别是什么?血友病:凝血因子Ⅷ基因突变→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凝血功能障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缺陷→LDL受体缺如或异常→血浆胆固醇增多→过量胆固醇沉积于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不能合成络氨酸,多巴减少,大脑中多巴胺神经生理功能降低;苯丙氨酸积聚过多,苯丙酮酸增加,苯乳酸和苯乙酸增加;两者都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严重智力低下,引起惊厥、肌张力增高等眼皮肤白化病:Ⅰ型由于酪氨酸酶(TYR)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缺乏→不能合成黑色素→白化症状。Ⅱ型酪氨酸酶阳性;致病基因(P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5q11.2-q12;编码838个氨基酸的P蛋白。P蛋白可能参与黑色素体的生物合成与转运,具体生物学功能还不完全清楚。Ⅰ型半乳糖血症: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糖原贮积病Ⅰ型: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突变,不能合成该酶,葡萄糖减少,6-磷酸葡萄糖增多,合成糖原增多。六.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的特点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七.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遗传学机制?(一)胰岛素基因:目前发现胰岛素基因突变型基本上都是由于点突变所致。(二)胰岛素受体基因:当胰岛素受体发生遗传性缺陷时,常发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三)葡萄糖激酶基因: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的改变以及该酶的活性下降(四)糖原合成酶基因:保持体内血糖平衡的一条通路是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非氧化性摄取,即向糖原合成转化,糖原合成酶(glycogensynthase,GSY)在此起重要作用。如果该通路的损害,可引起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五)线粒体tRNA基因基因与疾病复习题(刘誉教授部分)一.遗传性代谢病名词解释: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metabolicdisease):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的结构或数量异常,从而影响相关的物质代谢而致病。
本文标题:基因与疾病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