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因疗法,你准备好了吗
基因疗法,你准备好了吗?基因疗法,就是利用健康的基因来填补或替代人体中某些缺失或病变的基因,或人为的修改有缺陷的基因达到治病的目的。目前的基因疗法通常是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当载体,把正常的基因嫁接到病毒上,再用这些病毒去感染取出的人体细胞,让它们把正常基因插进细胞的染色体中,使人体细胞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基因,以取代原有的异常基因。15年前,基因疗法遭遇了一系列挫折,使得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严格的重新评估;时至今日,基因疗法已经做好准备,即将进入临床。据预测,美国将于明年批准首个商业化的基因疗法。在很多人看来,基因疗法的转折点发生在6年前一位名叫科里·哈斯的8岁男孩身上。哈斯患有一种退行性眼病,视力因此受到损害。医生采用基因疗法,使哈斯有缺陷的左眼视网膜产生了一种原本无法合成的蛋白质。接受治疗后不到4天,哈斯去动物园游玩,让他惊喜万分的是,他终于看到了太阳和红色的气球。3年后,他的右眼也接受了同样的治疗。到今天,哈斯的视力已经足够让他和祖父一起参加感恩节的火鸡狩猎了。在过去6年中,将健康基因植入先天性失明患者细胞内的试验性基因疗法,已经成功使40名患者重见光明。同时,临床医生们也在超过120名各类血液癌症患者身上,看到了基因疗法取得的空前疗效,部分患者甚至在治疗结束3年后,仍然保持着无癌状态。运用基因疗法,研究人员还帮助了一些血友病患者,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尽管时至今日,基因疗法仍未在医院和诊所开展起来,但这一情况有望在接下来的10年发生改变。2012年,欧洲批准了首个基因疗法,用以治疗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一种罕见但极为痛苦的遗传疾病。2013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取消了对基因疗法的部分非必要管制。一些行业观察家预测,美国将于2016年批准首个商业化的基因疗法。在彷徨了十余年之后,基因疗法终于开始了它革新医疗的重要使命。心碎时刻对比基因疗法曾经的绝境,今天的这些正面成效尤其令人振奋。15年前,一位名叫杰西·杰尔辛格的少年的意外死亡,使得整个基因疗法研究陷入停顿。杰尔辛格患有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在接受基因疗法的过程中,他的免疫系统发动了一场预料之外的凶残反击,夺去了他的生命。早期基因疗法所遭遇的失败,凸显了将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目标组织的艰难性。杰尔辛格参与临床试验时,研究人员选出了一种包含腺病毒的基因传递系统。未经改造的腺病毒能在人体内引发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认为,病毒的最佳注射部位是肝脏:杰尔辛格的肝脏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所以不能产生他所缺乏的那种消化酶。研究人员将制造该消化酶的基因装进了被“腾空”的腺病毒里。随后,研究人员将约1万亿个携带治疗基因的腺病毒直接注入杰尔辛格的肝脏。然而,其中一些病毒踏上了悲剧性的歧途。病毒既按原计划进入了肝脏,同时也感染了大量巨噬细胞。这些体型巨大的树突状细胞执行着免疫哨兵的功能,游荡在人体内的各个地方。被病毒感染后,巨噬细胞向机体发出异物入侵的信号,免疫系统随即作出反应,开始消灭所有被感染的细胞。这一狂暴的过程最终从内部摧毁了杰尔辛格的身体。杰西辛格的死亡并非基因疗法的唯一悲剧。此后不久,20名儿童参与了一项针对X-连锁重度复合免疫缺陷的基因疗法,然而其中5例受试者患上了白血病,1例因此死亡。基因的传递系统再度成为了悲剧的源头——此项试验中充当微型注射枪的是逆转录病毒,它能直接将治疗基因插入宿主细胞的DNA。重新寻找鉴于腺病毒可能引起致命的免疫反应,而逆转录病毒可能诱发癌症,研究人员开始在其他病毒上投入更多精力,寻找更好的基因载体。他们很快就把目光聚集在了两种应用范围更广的候选病毒上。第一个入选的新型基因传递系统,是腺相关病毒(缩写为AAV)。虽然绝大多数人类都曾感染过该病毒,但它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既然腺相关病毒如此常见,它就不太可能引起极端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它具有若干个变体(或称“血清型”),这些变体可以分别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表现出亲和性。研究人员能根据特定的人体部位,选择最佳的AAV血清型,从而减少病毒的注射量,以降低发生大规模免疫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此外,AAV携带的治疗基因不会进入染色体,这就避免了其与原癌基因相互作用的偶发性。1996年,腺相关病毒首次应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的临床试验。从那以后,研究人员鉴定出了11类AAV,将它们进行重组和改造,构建了上百种安全性较高、可针对不同组织的基因传递工具。近期的一些研究正在评估以AAV为载体的一系列疗法,治疗包括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一些脑部疾病,以及血友病、肌肉萎缩、心脏衰竭和失明。更令人称奇的是第二种病毒载体:去除了致病基因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引发艾滋病的病毒,然而,一旦不去计较它“杀手”的恶名,你就会发现它在基因疗法上的优势。HIV是逆转录病毒中慢病毒属(Lentivirus)家族的成员之一,它能够避开免疫系统——这一点对逆转录病毒至关重要,并且一般不会干扰原癌基因。移除了致病基因的HIV结构“具有很大的装载能力”,英国牛津生物医学公司前任首席科学家斯图尔特·内勒如是评价道。公司正致力于研发治疗眼病的“基因药物”。与小个头的AAV相比,“HIV更合适装载多个基因,或是更长的基因序列,”内勒说,“这种载体没有毒性,也不会带来不良的免疫反应。”去除了致病基因的慢病毒正被应用于多项临床试验,包括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治疗。新的目标在以上成果的鼓励下,医学研究人员开始扩大研究范围。他们不再只关心遗传病的治疗,而开始着手通过基因技术,逆转生命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基因损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采用基因疗法,治疗一种常见的儿童癌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缩写为ALL)。尽管大多数ALL患儿能对标准化疗作出应答,但仍有20%左右的患儿对化疗没有反应。研究人员正在使用基因疗法,激活这些患儿的免疫细胞,使之找到并消灭那些顽固的癌细胞。这项试验的手段尤为复杂,它依靠的是所谓的“嵌合抗原受体”技术。一旦与嵌合抗原受体相适配,一种叫做T细胞的免疫细胞便可以“瞄准”白血病细胞中大量表达的某些蛋白,从而“抓住”白血病细胞,并将它们摧毁。2010年5月,5岁的埃米丽·怀特黑德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她接受的头两轮化疗都不起作用。布鲁斯·莱文是怀特黑德的医生之一,他介绍说,到2012年春天,“怀特黑德接受了第三次化疗,药物的剂量足以毒死一名成年人。并且,她的肾脏、肝脏和脾脏已经出现损伤。”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医生们抽取了怀特黑德的血液样本,分离出了她的部分T细胞。然后,他们将搭载有治疗基因的慢病毒转入T细胞样本,并将细胞输回怀特黑德体内。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开端后,基因疗法终于在怀特黑德体内起了效果,她的病情迅速得到缓解。治疗3周之后,怀特黑德的骨髓中已有1/4的T细胞中携带有治疗基因,她的T细胞开始向癌细胞宣战,而后者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2012年4月的时候她还光着小脑袋,”莱文回忆道,“而到了8月的开学日,她已经去学校报到,上2年级了。”怀特黑德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2013年下半年,多组研究人员均报道,他们在120多名患者身上使用嵌合抗原受体技术,治疗与怀特黑德同型的白血病以及其他3种血液癌症。5名成年患者和22名患儿因此摆脱了癌症——这意味着他们的身体目前处于无癌状态。进入临床安全的传递系统已经掌握在基因疗法专家的手中了,现在,他们正面临着所有新药都必须面对的终极挑战:通过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批。这一漫长的过程包括了所谓的“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专门用于评估药物或疗法在大规模受试者中的效果,一般需要1—5年的时间。截至2013年底,近2000项基因疗法试验中,有大约5%到达了Ⅲ期临床阶段。其中位列最前的是治疗莱伯氏先天性黑矇的试验。就是这一疾病,曾经夺走了哈斯的视力。目前,已有数十位患者的双眼在插入治疗性基因后重见光明。2012年,欧洲批准了基因疗法药物Glybera,用于治疗家族性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药物的有效成分(即突变基因)被包裹在AAV之中注入患者的腿部肌肉。荷兰一家制药公司正在与FDA协商,希望该药物能够获准进入美国市场。与许多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类似,基因疗法历经了数十年的迂回与曲折,还远未到达成功的终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科里·哈斯和埃米丽·怀特黑德的出现,基因疗法将逐渐成为一些疾病的主流疗法,同时,它也会为另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稿件来源:《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撰文:里基·刘易斯(RickiLewis)翻译:戴晓橙文章二淋巴癌不是必死的癌症来源: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夏廷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生活节奏也变的越来越快了。环境污染、加班加点、熬夜游戏、暴饮暴食等等都随之而来。从一开始的乳腺癌患者延伸到年轻未婚女性到现在的淋巴癌发病年龄逐渐下降,淋巴癌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品了。淋巴癌虽然是癌症,但和很多癌症不同的是它不是绝症,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五十,通过治疗还是可以康复的。有的人容易把淋巴肿大误认为淋巴癌,其实没必要这么恐慌。癌症的早期发现能够大幅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在于对身体出现的征兆保持敏感性。某些癌症的早期征兆包括肿块、无法愈合的溃疡、异常出血、持续性消化不良和慢性嘶哑。当发现这些征兆时,要及时诊断,如果为了工作忽视这些征兆,可能把小问题拖大,导致可治的变不可治。夏廷毅教授还说到: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得出,虽然淋巴癌受到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还有更重要的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环境等,都是导致淋巴癌高发的致病因素。因此,有以上致病因素的人群需要及时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改掉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习惯,戒烟、戒酒以及增加运动量都能帮助我们改善和增强体质,从而预防淋巴癌。如果遇到身体出现上述的不适状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文章三乳腺癌是可以预防的吗?预防乳腺癌不外乎做到三点:尽可能避免高危因素、定期筛查和及时处理癌前病变。一、需避免的高危因素1、乳腺良性病变:包括非典型增生、硬化性腺病、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被认为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有关。所以这些疾病一经发现,应该尽早处理。而一些常见的乳腺疾病如轻度增生、单纯纤维腺瘤、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乳腺炎等,并不会转化为乳腺癌,无需手术治疗。2、生育与哺乳:初潮年龄较早、绝经年龄较晚、首次怀孕年龄较晚均可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生育次数的增加,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度。另外,哺乳时间的延长,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其机理可能与排卵周期的抑制使雌激素水平下降,泌乳素水平升高有关。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确实是是上天赐给妈妈的礼物。3、吸烟与饮酒:多项研究提示这两个不良嗜好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烟酒嗜好是否为危险因素,取决于基因多态性与激素受体亚型。不过不管怎样,还是戒了吧,除非你对自己的基因、受体之类的十分了解。4、直系亲属的乳腺癌病史:血缘越近、影响越显著。遗憾的是,这一点自己无从选择,如果有相关家族史,只能加强随访、尽力避免其他危险因素。5、其他:电离辐射、环境毒素等,也已被证明与乳腺癌的发病脱不了关系,尤其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二、定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防治乳腺癌的根本。包括自查、常规体检等。搜狐健康将在本周发布一个专门关于筛查频率、筛查内容的文章,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三、及时处理癌前病变对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应尽早处理,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某些散结化瘀的药物上,而延误治疗时机。综上所述,在危险降临之前的防范措施,常是在我们自己可控范围的;而一旦乳腺癌已经长驱直入,即使是与其斗争多年的乳腺外科医生,有时也不能保证将其击退。防患于未然,才是乳腺癌防治唯一的王道!文章来源:外科学博士王子涵
本文标题:基因疗法,你准备好了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