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桑秋燕(淄博科技职业学院08护1)【摘要】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颅脑损伤。通过对我院儿科急症病例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除原有癫痫病史外),均治愈出院高热可加重痉挛,造成恶性循环,增加氧消耗,引起脑水肿,故应用镇静药时对高热患儿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作好基础护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加强安全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病愈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惊厥又称抽风,是儿科常见急重症,因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出现发作性或一过性脑功能紊乱,常拌意识障碍,也可出现感觉、行为的植物神经异常等症状。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介于6个月-5岁,大多数发病急骤,高热(39-40℃及以上),临床常伴为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群不随意收缩,并伴暂时的意识障碍,在几秒内停止,严重者可持续数分钟。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伴有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多伴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一般不超过15分钟,若处置及护理不当可引起脑损伤,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癫痫,应及时迅速抢救并加强护理,严密观察。1临床资料通过我院收治3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其中男23例,女10例,最大的6岁,最小的6个月,因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26例,有癫痫病史的4例,颅内出血2例,中毒性脑病2例。经抢救护理后症状缓解,经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除有癫痫病史患儿留有后遗症外,其他患儿均未留有后遗症,无1例死亡。2护理措施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2.1.1减少刺激保持病室清洁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病直接吹风,也要避免阳光直射。如室内温度过高,可用冰块或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2.1.2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儿T、R、HR、Bp,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改变及尿量改变,并做好记录;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体温变化患儿面色是否潮红,呼吸加快等及时掌握患儿体温变化情况,患儿可因体温骤升呼吸不规则出现烦燥不安,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牙关紧闭、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颈项强直,进而呼吸浅表,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惊厥持续时间有数秒或数分钟上,高热惊厥引起脑乏氧导致颅内压升高,故应及时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及前囱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由于惊厥发作时生命体征的异常改变,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惊厥的多样性,对突发的抽搐是能够区分是由高热所致,并将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及时回报医生,以便争取有效措施控制高热惊厥。2.2饮食护理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应给予患儿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鸡蛋、麦片、藕粉等,指导家属合理搭配膳食,以供给患儿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并应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降温过快引起虚脱,也可给予喂饮新鲜果汁。2.3物理降温高热达39°C以上时,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夏天可用冷水温敷,每3~5分钟更换一次。高热达40°C以上时,用冰水或50%酒精擦洗肢体。从头颈、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腋下、臂内侧至手心,下肢也是同样。在两侧颈部、两侧腹股沟处可反复轻轻搓擦,以增加降温作用。注意不要擦胸腹部。2.4药物降温发热患儿在物理降温未缓解下,体温超过38.5℃应给予口服退热药,如安瑞克、瑞之清、必要时双氯灭痛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2.5控制惊厥建立静脉通路,针刺人中,不能止惊者,首选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直接静脉注射,速度为1ml/min,用后1-2min生效,还可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肠,每次50-60ml/kg,本组病例中小于12个月的12例患儿中,给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能迅速控制惊厥,在1-5岁患儿中首选安定静推,控制惊厥效果好。2.6降低颅内压患儿长时间高热惊厥,要考虑到有脑水肿的可能,如患儿前囱突出饱满,及时静脉滴注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g/kg,必要时6h小时可重复应用,并在抢救的同时进行病因治疗给予抗生素纠正酸中毒。2.7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患儿应地抢救,取侧卧位解开衣领,以利于呕吐物流出,及时清除口腔咽部分泌物,防止吸入窒息,在上、下齿间放垫,防止舌咬伤,避免强行插入,以防牙齿脱落,针刺人中、合谷、十宣、内关等穴位,遵医嘱注射止痉药。本组30例患儿中,通过精心护理无牙齿脱落及舌咬伤。如患儿抽搐时,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氧,给氧吸入0.5-1/分。迅速给予吸氧,对于小于12个月的12例患儿应以面罩吸氧为佳,因面罩吸氧比鼻导管吸氧流量大,可及时改善缺氧症状,减轻脑乏氧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如患儿发生脑疝应给予高压氧治疗,对于较大患儿给予鼻导管吸氧。2.8加强安全防护为防止舌咬伤可用压舌板包裹纱布置于上下磨牙之间,安装床栏防止患儿坠床,在栏杆处放置棉被,以防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上,同时注意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损伤。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及时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一切物品,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可能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患儿发作时受伤。使用冰袋及冰枕时应用毛巾包裹起来,防止使用不当造成局部冻伤。对可能发生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或棉球放在患儿的手心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3体会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应迅速控制惊厥,惊厥缓解后须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及不必要的检查,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智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惊厥患儿常有反复发作史,家属应注意小儿饮食起居,经常做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发热时及时处理。小儿腹泻的护理进展小儿腹泻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全世界每年因腹泻致死的婴儿在400万以上。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有3亿多,病死率0.275%,居儿童主要死因第4位[1,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3]。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4]。故WHO将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5]。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6]。1、病因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分为感染和非感染性[7]。感染性腹泻中,80%都是由病毒引起,还有20%是由细菌感染和肠道外感染所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是由于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个人体质因素等引起。1.1非感染因素婴幼儿易患腹泻与下列因素有关。(1)儿童的消化道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未完全成熟,易发生消化道的炎症。(2)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3)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4)家长腹泻知识的缺乏[8]。还有一些体质的因素,如对一些特定的食物成分如牛奶、大豆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肠道对一些双糖,特别是乳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进食乳类食品后,乳糖积滞在肠腔,被细菌分解为乳酸等有机物质,是肠腔渗透压增高引起腹泻。应该指出的是,乳糖酶缺乏在亚洲人中比较常见。1.2感染因素1.2.1病毒感染80%的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引起,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肠炎,其次还有肠道病毒、Norwark病毒等。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所以又称为秋季腹泻。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Norwark病毒发生在较大儿童,可以经口感染,也可以经呼吸道感染。发病之初小儿常有发热(但不高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消化道症状一般是先出现呕吐,然后出现腹泻。大便稀水样、量多、水多,或呈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实验室检查正常,患儿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天。患儿大便中可查到病毒抗原。近年有报道,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1.2.2细菌感染主要有两类细菌:一类是产毒性细菌引起,该类细菌产生肠毒素,所致的腹泻多为水样便,频繁、量多,但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病程3-7天。另一类为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与杆菌性痢疾的发病季节和特点类似。一般起病急骤,高热,甚至惊厥,患儿精神状差,腹泻大量粘液甚至脓血便,有腥臭味。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除腹泻外还有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可以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如果做大便细菌培养,可以找到相应的致病菌。小婴儿并发于严重感染之后,或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时还可发生真菌(通常是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患儿免疫力低下,常伴有鹅口疮。大便为黄色稀便,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另外一些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患儿也可出现腹泻症状。原因:(1)发热或细菌毒素等引起肠道蠕动增强或消化功能紊乱;(2)感染肠道外的病原可同时感染胃肠道;(3)使用抗生素之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引起腹泻[9]。2、临床表现根据轻重不同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胃肠道症状;(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3)水电解质紊乱。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相对不成熟,各种感染容易在全身蔓延;胃肠道内毒性产物的吸收很容易超出机体的解毒能力,而产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水代谢旺盛,1岁以内每日摄入及排出的水分占体内总液量的1/2(成人为1/7),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轻型腹泻者多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只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泻,便次达到每天10次左右,但每次便量不多,一般没有发热、精神不好等感染中毒症状,也没有脱水、酸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重型腹泻则多由感染因素引起,胃肠道症状加重,腹泻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便量亦增多,伴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同时与轻型腹泻不同的是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严重时出现感染性休克。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即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3、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功能紊乱有关。(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10]。4、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4.1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长的宣教要做好入院后的宣教,不仅对患儿而且还要注意对患儿家长的宣教。由于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易任性发脾气,因此,对于学龄前患儿,护士要用温柔的言语和患儿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让患儿消除恐惧心理,勇敢接受治疗,并且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病房环境,及时说明患儿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患儿的合作。还可让患儿听音乐或用语言、手势等暗示、诱导方法,使患儿情绪安静、心理稳定、思想放松,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11]。并且向患儿家长讲解一些有关小儿腹泻的基本知识,包括日常护理和预防方面的知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助于患儿的康复。教育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换洗衣物,做好玩具的清洁工作。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小儿,家长更要注意饮食,少吃易诱发腹泻的食物。生活规律,不吃不净饮食,不暴饮暴食。调摄寒暖,注意气候变化,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受凉[12]。夏季要注意居室通风,少穿衣服[13]。这些对患儿的恢复都很重要[14]。同时嘱家长在孩子发生腹泻后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以便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4.2饮食护理目前主张对腹泻病儿原则上应继续喂养[1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腹泻小儿如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不可突然断奶[16]。母乳喂养的小儿应按需喂养,母乳中的溶菌酶能溶解细菌并加强抗体的杀菌作用;母乳中的巨噬细胞对乳房和小儿肠道抗感染也有作用[17]。因此,母乳喂养能减轻腹泻儿症状和缩
本文标题: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8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