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1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观测内容..........................................................3(三)、基坑变形观测方案..................................................3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3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33、提交的成果内容.....................................................64、仪器设备...........................................................6(四)、沉降观测方案......................................................7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72、设立水准基点......................................................103、主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04、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1附件:1.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2.埋设点位示意图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2(一)、工程概况1.1本建筑为射洪县中医院扩建工程、射洪县中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建设项目——1#建筑,地处射洪中医院地块的西侧,其在美丰大道的北侧,开元路东侧;本项目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16层。建筑占地面积:2427.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430.63平方米,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5937.5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7493.05平方米).本建筑%%P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为:330.8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2m,根据有关《规范》及成都市建委相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确定为二级。建设方为获取该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顶部的位移变化情况及主体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拟委托我公司对该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和对主体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测区拟埋设观测基准点3个,基坑支护项目埋设水平位移观测点16个,基坑周边临近建筑物及重要道路布设沉降观测点9个;主体建筑物埋设沉降观测点8个(详见点位布设示意图)。基准点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共观测3个周期,并且经常性地检核使用。基坑按每七天为一个周期,共计六个月;主体沉降点观测按主体施工进度,主体每升高2-3层观测1个周期,自内外装修开始至大楼竣工,每1-2月观测1个周期,直至沉降速率达到0.01-0.04mm/d要求为止,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3(二)、观测内容射洪中医院扩建工程及康复中心项目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及主体建筑沉降观测。(三)、基坑变形观测方案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本工程技术设计方案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2.1、水平位移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1)水平位移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周期a基坑开挖时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基坑开挖期间拟每挖1米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原则上每周监测一次,护壁完工至基础施工的间歇期每两周一次。b特殊情况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如遇到变形较大、暴雨、积水、震动、荷载加压等情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4况可适当加密观测。按合同约定共观测六个月,预估观测24次。(3)基坑变形的监测报警值:a护壁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绝对值30mm,变化速率4mm/d;d护壁桩桩顶竖向位移报警值:绝对值25mm,变化速率3mm/d。c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绝对值30mm,变化速率10mm/d.d边坡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绝对值30mm,变化速率5mm/d.2.2、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1)基准点的布设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布设供水平位移观测使用的3个基准点,预计观测3个周期。基准网布设根据场地情况,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度不宜悬殊过大。(2)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在基坑上口边线变形敏感部位布设变形观测点,编号为J#-J#,位置见“基坑水平位移点位布设示意图”。2.3、基准点观测方法观测方法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精度要求进行,基准点水平角观测采用J2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5型全站仪按照5个测回测定,距离4测回测定。初始观测时如不稳定可适当增加观测的测回数,平差后点位坐标中误差应小于3.0mm,否则应进行返工重测,直至点位坐标中误差小于3.0mm。2.4、水平位移观测方法(1)基坑水平位移观测,主要采用前方交会法进行,即:在基准点上安置J2型全站仪,用2测回测定观测点的水平角度及水平距离,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值,与其初始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累计水平位移量。由于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各种水平位移一般均向基坑内测,为直观方便起见,坐标系统采用平行于基坑边的独立坐标系统。(2)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工程技术设计书或施测纲要,并经审核工程师审核、总工审定。然后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0900l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3)每次位移观测完毕后,应及时向业主提交临时观测成果,并作简要分析说明。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2.5、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6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认无误,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坐标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坐标汇总在己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变形量,同时在备注栏中注明日期、观测条件,由此形成临时观测资料,然后再及时送交有关方面。若发现有明显的变形,则及时告之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提交的成果内容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成果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观测结束时,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位布设示意图;(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4、仪器设备变形观测采用J2型全站仪施测。内业采用台式PC计算机+清华三维NASEW专业平差软件平差计算,AutoCAD软件绘图等相关专业软硬件;每次观测时,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及可靠性,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台(套)仪器设备,且每次固定相同观测人员(专人负责)、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7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四)、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a、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合金水准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b、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8降情况或规律。c、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0-15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d、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e、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9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f、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未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一∑b≤ln,表示测站数。(或△h=∑a一∑b≤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50m(3)前后视距差:≤2.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g、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10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2、设立水准基点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米;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1)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布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由我公司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定点,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观测路线由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并每间隔3~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水准基点的稳定性检测,以保证观测数据的高可靠性。(2)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用徕卡电子水准仪(S1型)及相应的铟瓦水准尺和尺垫进行二级水准观测,组成闭合水准路线。3、主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A、拟在主体建筑物上布设8个点,基坑周边临近建筑及重要道路布设沉降观测点9个(编号及位置详见点位布设示意简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点位安装的数量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11和位置可能会适当进行调整;B、沉降观测中误差≤±0.5mm;C、观测周期:封顶前观测6次,
本文标题:基坑沉降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8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