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基础处理有哪些措施①基础开挖;②基础灌浆;③基础锚固①基础开挖:是岩石地基处理中最普通,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按设计要求将风化、破碎、有缺陷的岩层挖掉,将大坝修建在完整、坚实的岩体上。对大坝基岩的要求,岩性应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大坝越高,工程越重要,对基岩要求也越高。三峡大坝属Ⅰ级特大型水电工程,新鲜基岩抗压强度要求100Mpa以上,变形模量30~40Gpa,纵波波速在5000m/s以上。②基础灌浆:大坝基岩不是新鲜完整,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和风化带等地质缺陷埋藏较深,不能用开挖办法进行处理,采用灌浆。③基础锚固:用于高边坡处理打锚筋或安装锚杆、锚索、进行注浆。大坝基础很好,但由于爆破影响或卸荷回弹,把基岩拉裂,可以采用铺设钢筋网处理。二、基础灌浆1.灌浆定义、作用和目的:1)灌浆定义:事先布置一些钻孔或预埋灌浆管,利用灌浆机把某一种浆液施加一定压力灌到基础裂隙或砼裂缝里面,使基岩裂隙或砼裂缝胶结成坚固密实而不透水的整体。这种施工方法叫做灌浆。2)作用和目的:①防渗堵漏,减少坝基渗流量和排水孔联合作用降低坝基扬压力,防止坝体滑动。②加固地基,使大坝砼与基岩结合成一个整体,来提高坝基强度和承载能力,提高大坝整体性。2.灌浆分类:水利工程灌浆,1)从灌浆目的分:①大坝基础帷幕灌浆;②大坝基础固结灌浆;③坝基接触灌浆;④隧洞回填灌浆;⑤隧洞固结灌浆;⑥砼坝体接缝灌浆。其中①②③2属基础灌浆;④⑤属隧洞灌浆;⑥属建筑物灌浆。2)从灌浆材料分:①水泥灌浆;②水泥粘土或纯粘土灌浆;③沥青灌浆;④化学灌浆。①其中水泥灌浆在国内运用较普遍。水泥灌浆优点很多,灌浆效果可靠,结石强度高,设备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水泥灌浆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水泥是一种脆性颗粒状材料,在水中很不稳定,灌浆过程易积聚沉淀,水泥灌浆又有一种局限性,当基岩裂隙宽度小于0.1mm时,可灌性较差,浆液很难进入。水泥灌浆应用条件:a.裂隙宽度>0.1mm;b.地下水流速<600m/昼夜;c.地下水对水泥无危害。②水泥粘土灌浆:成本最低,但是结石强度不高。一般多用于软基处理,例如土基、砂基或砂砾石地基。软基灌浆60年代在国内搞了几个工程,效果不理想,后来软基处理就不再采用灌浆方法,采用防渗墙代替灌浆。③沥青灌浆:一般多用于渗流流速很大的地方,沥青灌浆缺点很多,特别是热沥青灌浆、设备较复杂,国内一般不采用。④化学灌浆:灌浆材料种类很多,造价昂贵。各种化学材料都有些毒性,特别是丙烯酰胺类毒性很大,对环境有污染。70年代日本已禁止使用。我国一般情况也不采用,除非小于0.5mm的的发丝状的裂隙,水泥浆液灌不进去的岩层又是重要工程,采用化学灌浆。三峡二期工程左厂和泄洪坝段,有些部位孔口段出现压水大,水泥浆液又灌不进去,采用了化学灌浆处理,采用的是丙烯酸盐。灌浆效果不错,检查孔压水几乎接近零。从录相看,细微裂隙内都充满了丙烯酸盐浆液。国内外专家都看了录相很满意。化学材料浆液特点,化灌浆液属真溶液,水能进入,化灌浆液都能进入,而水泥浆液属颗粒状溶液,颗粒直径大于裂隙宽度,水泥浆液灌不进。化学浆液一般用来水工建筑物缺陷修补或砼裂缝补强。三、帷幕灌浆定义:在坝基内,平行于坝轴线,多在坝基上游处布置一排或数排钻孔,用灌浆方法把浆液灌入到基岩裂隙中去,形成一道幕体,将上游或下游水切断,主要作用是防渗故称防渗帷幕灌浆。3作用:①截断基础渗流,减少地基渗流量;②降低坝基扬压力。根据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防渗帷幕能使扬压力降低到0.5倍水头,如果结合良好的排水措施可使扬压力降低到0.2~0.3倍水头,有时会更小。③防止集中渗流,避免在基础中发生冲刷、管涌,保证坝基渗透稳定和大坝安全。特点:钻孔较深,钻孔呈线形排列,一般是单孔灌浆,压力较大。四、固结灌浆定义:为改善岩石条件,减少坝基岩石开挖深度,在基础岩石表层大面积布置一些钻孔,用灌浆方法把浆液灌入到表层基岩裂隙中去,这种施工方法称为固结灌浆。作用:①改善岩石力学性能,提高岩石弹性模量和岩石的承载能力;②提高岩石的密实度,增进岩石的均一性,减少岩石变形和不均匀沉陷。也可起到浅层基岩防渗作用。特点:孔浅、孔多、钻孔呈面状分布。当岩石裂隙中充填有粘土等杂质时,有时需要划分孔组进行群孔冲洗,群孔灌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区别:固结灌浆:孔浅、孔多、呈面状分布、灌浆压力较小,可以群孔灌浆。主要作用是提高岩石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增进岩石均一性,减少基岩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帷幕灌浆:孔深、呈浅形分布、灌浆压力相对较大,全部是单孔冲洗、单孔灌浆。主要作用是防渗,形成幕体,截止上、下游水。灌浆方法相同,都是分段灌浆。五、接触灌浆定义:在岩石基础上修建的重力坝,在坝体砼与基岩接触面所进行的灌浆,以及在两岸陡峭的岩壁与砼接触面所进行的灌浆都称为接触灌浆。目的:加强坝体砼与山体基岩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的整体性。提高岩体的抗滑稳定,增进山体岩石固结和防渗性能。六、坝体接缝灌浆定义:砼坝,坝段与坝段之间,或坝块与坝块之间采用灌浆方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措施称为接缝灌浆。4目的:通过灌浆把砼坝的坝段或坝块连接成一个整体。一般情况,重力坝灌纵缝,拱坝灌横缝。三峡工程坝很高,工程很重要,所以纵、横缝全部灌浆。接缝灌浆管路是由进回浆管的支管和干管、出浆盒、排气槽和排气管组成,周围用止浆片隔开,形成灌浆区。见图。接缝灌浆是分区进行的。接缝灌浆施工顺序是:①按高程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②拱坝横缝灌浆应从大坝中部向两岸推进;重力坝纵缝灌浆应从下游向上游推进,或先灌上游第一道纵缝后,再从下游向上游顺次灌浆。当即有横缝又有纵缝灌浆时,施工顺序一般先灌横缝,后灌纵缝。三峡二期工程属此类,本人未搞此项工作,不清楚。③处于陡坡基岩上的坝段,施工顺序可另行规定。三峡二期工程尚未遇到,河谷型电站大坝可能会建在陡坡上,河床宽阔形电站,像三峡河床很宽,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七、灌前冲洗分孔壁冲洗和裂隙冲洗二种。孔壁冲洗目的:将残存在孔底和粘附在孔壁上的岩粉冲出孔外,使浆液和孔壁岩石胶结得更好同时防止堵塞裂隙的进口,影响灌入浆液,冲洗方法可以采用风吹,高压水冲洗或者风水轮换冲洗,直至回水澄清10min后结束,孔底岩粉淤积厚度不大于20cm。裂隙冲洗目的:浆裂隙内的岩粉碎硝等充填物冲出孔外,或推到灌浆范围以外。裂隙冲冼干净后有利浆液流进裂隙并与裂隙接触面胶结坚固,起到防渗和固结作用。固结灌浆可以采用单孔冲洗或群孔冲洗。帷幕灌浆一般是单孔冲洗。如果有串通也可以群孔冲洗。采用群孔冲洗,固结孔不能超过5个,帷幕不能超过3个。裂隙冲洗方洗:最好下入灌浆管至孔底,冲洗效果好。①高压冲洗:冲洗时尽可能升高压力,使整个冲洗过程中在大的压力下进行,以便将裂隙中的充填物向远处推移或压实。但要控制压力,防止岩层抬动。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80%,如果冲洗压力大于1Mpa,就用1Mpa。②高压脉动冲洗:高低压反复冲洗,形成反向脉冲流将裂隙中的岩粉碎屑带出,5这样一升一降,一压一放,反复冲洗直至回水澄清后延续10min,总的冲洗时间单孔不少于30min,串通孔不少于2小时。帷幕如果采用高压灌浆,除第一段需裂隙冲洗外,其余各段可不进行冲洗。原因:因灌浆压力较大,可以通过大压力将裂隙内的充填物挤密压实。但采用栓塞法灌浆,因压力不很大,必须每一段都裂隙冲洗。八、压水定义:在一定压力下,通过钻孔将水压到岩石裂隙中去,根据压入的水量和压水时间计算出代表岩层渗透特性的技术参数,这种施工方法称压水。种类:①灌前压水;②灌后压水。灌前压水目的:1)了解岩层渗漏量,使操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压水量确定开灌水灰比,准备足够浆液。2)用压水量跟灌浆起始吸浆量进行对比,判断岩层是否吸水不吸浆。一般情况,灌前压水在裂隙冲冼后只需压水30min,不需稳定。灌后压水目的:检查灌浆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灌后压水要求稳定。新规范压水稳定标准①在稳定压力下,每5min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四次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②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可以结束压水。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压水压力,设计有规定的就按设计压力,如果设计未做出规定,一般情况按灌浆压力的80%。压水成果计算:压水成果,国内是用单位吸水率w值表示。w值的含义是:每分钟通过1米的孔深,用1米的水头压力,压入的水量为1升,就称为单位吸水率,用w来表示。单位升/分米米。计算公式:w=Q/L*P,P:为压水压力,计算时要换算成水头。1Kg的压力相当于10m水头。在现场为方便施工,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计算。但室内计算成果时,压力必须换算成全压水头,这样计算比较精确。1932年一个叫吕容的法国人建议压水单位吸水率用Lu表示,也就是在1Mpa压力下,1m段长,1分钟压入裂隙的水量为1升称1Lu。单位升/分.米。欧洲、日本等国也都以Lu表示岩石渗透性。这样计算较简便,免得换算全压水头。为与国6际接轨,94新规范也做了规定。计算公式为:q=Q/P*LP为全压力Mpa注意单位换算。1kg=10m水头;1Mpa=10kg压力;w与Lu的关系,1Lu在数值上相当于0.01升/分米.米。压水压力可以采用单点法或者五点法压水。五点法有5个压力阶段,需绘制压力与流量曲线图,较麻烦,不常采用。九、灌浆方法无论是固结,还是帷幕灌浆方法基本相同。灌浆方法:①全孔灌浆;②分段灌浆。①全孔灌浆适用于浅孔(8m以内),固结灌浆一般都是浅孔,三峡二期厂坝工程固结灌浆孔深,基岩有6m和8m,采用的是全孔灌浆。基岩超过10m要分段灌浆。②分段灌浆,又分为自上而下分段,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自上而下分段:适用于岩层不太好,比较破碎,裂隙较多,渗透性较大。钻一段,灌一段,采取钻、灌交替。优点:随着段深的增加,可以逐段增加灌浆压力,提高灌浆质量。由于上段已灌,形成了一定压重,下段灌浆时不易产生抬动和冒浆事故。缺点:钻机迁移频繁,每段存在待凝时间,进度受到影响虽存在一些缺点,但能确保灌浆质量,所以国内帷幕灌浆大多采用自上而下方法施工。自下而上分段:适用于大坝基岩完整坚固,岩层倾角不大,裂隙近于水平,裂隙不很发育,渗透性不很大岩层。一次钻到孔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优点:Ⅰ序简化,钻进和灌浆可连续施工,无待凝,节约了施工时间,避免钻机频繁移动,加快了进度。缺点:由于上部尚未进行灌浆,不能施加很大的压力,灌浆效果受到一定影响,灌浆时易产生抬动和冒浆。由于采用综合压水,压水成果准确度相对较低。综合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进行灌浆。适用于上部岩层较破碎,下部岩层较完整。上部采用自上而下,下部采用自下而上。具体由设计根据岩层情况确定。十、灌浆方式①循环式灌浆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凡是采用颗粒状材料作为灌浆浆液,、必须采用循环式灌浆(如:水泥浆、水泥粘土浆)7目的:使浆液在孔内循环流动,不产生沉淀,避免堵塞管路。压力表安装在回浆管上。见图。②纯压式灌浆不常采用。压水或者化学灌浆可以采用。因为化灌浆液属于真溶液,不存在沉淀问题。压力表装在进浆管上。十一、灌浆施工时间1)固结灌浆:一般情况,大坝砼浇至4m以上进行。有了一定压重,可以加大灌浆压力,减少冒浆事故。缺点:灌浆和砼浇筑干扰较大,易打到钢筋、冷却水管、接缝灌浆管路和预埋件,但从确保灌浆质量角度考虑,应该采用砼浇筑一定厚度,再灌浆。也可以安排在基础开挖后,砼浇筑前,进行固结灌浆。可以直接看到基础表面节理裂隙分布情况。缺点:由于无盖重,不能采用大压力,易抬动。冒浆事故较多。三峡二期厂坝固结灌浆,大部分坝段是在砼浇筑后施工的。泄1#、泄2#下块等少量坝段是在找平砼后施工的,串冒现象较严重,导致基岩被拉裂,三峡固结灌浆是利用砼间歇期施工,与砼穿插进行2)帷幕灌浆一般要求在廊道内或平洞内施工优点:①避免砼浇筑和灌浆发生干扰;②大坝在运行期间,帷幕长期使用,一但发生防渗失效或受到冲刷破坏,在廊道内可以进行补灌;③由于有了一定压重,可以加大灌浆压力,有利于保证灌浆质量。帷幕灌浆尽量安排在水库蓄水前完成,水库蓄水后,孔内出现较大的扬压力。增加了施工难度。由于存在地下水。浆液易流失,
本文标题:基础处理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9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