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小结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列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到压制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南北危机(1)儒学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适应:新儒学思想是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前提是国家统一,而此时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思想的统一性受到冲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思想,在大分裂时期,受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现实的冲击。“仁政”在战乱中无法实施。(2)外部环境看:佛、道教的广泛流行,冲击了儒家的统治地位。宋明“理”“天理”复兴、重新确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道家思想不被重视。•秦汉之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之时,“无为而治”思想便受到重视,如西汉初、唐初、明初。古代学派的兴衰——道家•战国时期,因其观点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备受重视。•秦王赢政采用法家理论,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严刑苛法,横征暴敛,秦短命而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了,但重视法的作用,强调君主专制的思想却被历代继承下来。古代学派的兴衰——法家易错点与易混点易错点: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易错点与易混点易混点: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一、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本思想(民贵君轻)•荀子——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礼法并施。“水亦载舟,水亦覆舟”•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二、古代各学派的兴衰情况——儒家•1、春秋、战国大动荡时代,孔子等的思想因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未被重视。•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列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统一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重创。•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到压制。•3、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而提出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原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面临危机。•原因:(1)儒学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适应:新儒学思想是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前提是国家统一,而此时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思想的统一性受到冲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思想,在大分裂时期,受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现实的冲击。“仁政”在战乱中无法实施。(2)外部环境看:佛、道教的广泛流行,冲击了儒家的统治地位。•5、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6、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冲击,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专制的不断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腐朽。•7、维新变法时期:被康有为借用来作宣传维新变法的工具。•原因:康有为的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阻力。•8、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使其正统地位发生动摇。•原因:(1)儒家思想是封建势力的代表。(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复古尊孔的逆流。(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宣传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传民主与科学,解放思想。•9、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掀起“批林批孔”运动。•目的是借批孔之名打倒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篡夺权力。•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被尊崇的原因:1、其理论宣传天人感应,讲究道德规范(纲常、忠孝、等级等),提出大一统,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统治者需要。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人民需要。3、儒家思想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者所推崇——与时俱进。总结;①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引深: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完善、与时俱进。评价儒家思想:历史积极作用:①“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②“仁”、“仁政”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缓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③“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⑤儒家思想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⑥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家学说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欧洲影响巨大,西方启蒙思想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冲破中世纪教会思想禁锢的锐利武器。在法国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儒教乃是“理性宗教”的楷模。儒家思想对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对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对儒家思想的态度:•1、取其精华:对那些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品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坚决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4、总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2.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练习•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CB练习•3、据明史记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文中的“其”是指•A、白晋B、利玛窦•C、南怀仁D、巴多朗•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BA孔子用德教化百姓练习•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思想•A、民为贵,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6、近年在汉堡以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本又译自拉丁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等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DA当时中国闭关自守
本文标题: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1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