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扎染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统印染工艺,扎染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在我国广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手工工艺,又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欣赏价值的印染艺术。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中国染缬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以具备。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到了六朝时代,绞缬已经是“贵贱服之”(它的意思是说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喜欢穿),可见当时应用已经很普遍。解放后从新疆地区先后发掘出土的六朝时代的红色白点绞缬绢,绛色白点绞缬绢,均说明我国扎染工艺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其时制作技艺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如梅花形的“鹿胎染缬”和鱼子形的“鱼子缬”,一直到如今,仍为人们所赞美。唐宋时期,我国的染缬艺术趋于成熟,染缬的染料使用、染色工艺、以及主题纹样、艺术形式、风格等出现了新的面貌。宋元染缬继续发展,《碎金》一书所载当时的染缬名目有檀缬,蜀缬,锦缬等九种。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历时千年的扎染工艺几乎失传。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二、扎染的工艺特点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三云南大理的扎染工艺现在这种扎染工艺以逐渐被更便捷的印染方法所取代,近代以来,已很少见到。然而在云南大理,这种传统工艺不但被保存了下来,而且目前还在继续生产着。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这种蓝白相映的工艺品,与白族人的审美观是相吻合的,当地的一首白族民间歌谣唱道:艳蓝领褂白衬衫,叫人不得不喜欢。“用扎染制成的手帕,还是婚后当了妈妈的白族妇女的标志。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扎制工艺也多采用绞缝的手法,所使用的染料则均为植物靛蓝,所以染制的成品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三、扎结技法捆扎的技法有很多种,大致致可分为捆扎,缝绞和夹扎三大类,其中每大类在又有不同的变化,此外还有三种扎法的综合应用及一些自由的扎法。技法一1.将布折成长条状。2.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技法二1.于布尾1/4处,将布抓成一束。2.稍微整理以下布尾,染制时注意均匀染上染料。3.用棉线于刚才手握处打结固定。4.开始环绕,此时需紧密的绕紧,绕的宽度越大,染制完留白处越大。5.完成后,将线头打结固定,即可放入染料中。技法三1.将布抓起一小角后,用橡皮筋捆绑。2.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四、染色技法工艺程序染前处理--捆扎布料--浸水--染色--冲洗晾干--熨平完成制做扎染一般需三个步骤: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1、浸染法(冷染法)将扎好的织物放入配制好的染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染完后用清水冲洗,解结,熨平。常用纳夫托染料和活性染料。(1)工艺程序:溶解色酚--织物打底--晾水备用--配显色剂--放入织物--显色--配碱液--碱洗--冲洗晾干(2)使用方法——纳夫托染料:①配制色酚打底液打底液处方:色酚AS10-15克太古油15毫升36Be烧碱15-18毫升加水合成1升将色酚、太古油混合搅拌成浆状,再倒入烧碱搅拌;加入沸水调整到规定液量,液体呈无混浊的酱油色为宜。②打底将布料放入打底液中浸泡15分钟,取出晾至避光处不滴水后待用③显色剂的配制:取色盐VB蓝10克,加入40-50温水800毫升搅匀④染色将打过底的织物浸入显色剂中翻动使其均匀着色,约15分钟后取出⑤碱洗将染过色的布料浸入碱液中翻动约2分钟后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冲洗,晾干完成。碱洗的目的是洗去打底液在织物上留下的黄色,使留白处洁净。碱液处方36Be烧碱10毫升加水合成1升2、煮染法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染锅内沸煮达到高温染色的效果。最常用的是直接染料与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易溶于水,适染棉、麻、人造丝、绢类。酸性染料色彩鲜艳,易于拼色,最适染动物纤维。(1)工艺程序:溶解染料--放入织物--煮染30分钟--冲洗晾干(2)使用方法——直接染料:①备好染料及助剂纯碱,也可用食盐代替;②以布料的重量决定染料和助剂的使用量,即染料为布重3%,助剂为1.5%(食盐为10%),水为布重的20-30倍;③用少量开水溶解发染料和助剂,再加至需要量,并加热;④将织物浸入染液中,用竹棍搅动,连续沸煮约30分钟后冲洗晾干。1.将水煮开后,以水的多少加入小匙的染料,视染物的大小,水量也随之增减,颜色的深浅也可自行斟酌,染料越多,则越深。2.将预染的布先沾湿后,放入锅里。3.随之,加入适量的盐,可以加深染料的粘合度。4.滚煮40分钟,其间可以搅拌使染料能均匀粘合。5.完成后,将布捞起。6.于清水中搓揉冲洗。7.清洗完毕后,将布拧干。8.吊于通风处晾干。3、蒸染法将扎好的织物先浸泡于染液中染色,然后放入锅内蒸一定时间固色,常用的有缩聚染料。缩聚染料是一种新型的暂深性染料,既可染棉、麻等纤维织物,又可染羊毛、蚕丝等动物纤维。(1)工艺程序:温水溶解染料--放入织物染色--用吹风机吹干--蒸6-7分钟--水洗、皂洗、水洗--晾水熨干(2)使用方法——缩聚染料:①备染料、助剂(尿素)、固色剂(硫脲)、小苏打;②用温水化开染料搅匀,加入化好的尿素、硫脲等搅匀,加入温水至规定量。③浸入织物染色约30秒,翻动使之上色均匀;④取出,用热吹风机吹干后,蒸6-7分钟(或浸入硫化碱固色液中固色);⑤水洗,皂洗,熨平。缩聚染料染色处方染料10-100克尿素50-100克硫脲40-80克小苏打10-30克加水合成1升硫化碱固色处方5%硫化钠20-100克食盐100-200克加水合成1升五、扎染应用蜡染工艺与制作方法1、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2、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3、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4、工艺过程(1)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贵州蜡染的图案,一是古老纹样,例如与贵州铜鼓有关的光纹、锯齿纹、图纹、瓜米纹、云纹、雪纹、线纹、花纹、花瓣纹、鸟纹、鱼纹等;二是与汉族文化交融形成的纹样,如蝙蝠纹、石榴纹等;三是取自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纹样。色彩以蓝色为主。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苗族擅长蜡染
本文标题:扎染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1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