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商务礼仪案例集(二)
商务礼仪案例集2案例11:松下与理发师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之助从前不修边幅,企业也不注重形象,因此企业发展缓慢。一天,理发时,理发师不客气地批评他不注重仪表,说:“你是公司的代表,却这样不注重衣冠,别人会怎么想,连人都这样邋遢,他的公司会好吗?”从此松下幸之助一改过去的习惯,开始注意自己在公众面前的仪表仪态,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现在,松下电器的种类产品享誉天下,与松下幸之助长期率先垂范,要求员工懂礼貌、讲礼节是分不开的。讨论题:(1)注重仪表的意义何在?(2)为什么说当今社会中企业的形象和员工的形象有重要的关系呢?案例12:小节的象征一位先生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的办公室做事,先生的朋友挺奇怪。先生说:“其实,他带来了不止一封介绍信。你看,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进门后又先脱帽,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很懂礼貌,做事很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那本书是我故意放在地上的,所有的应试者都不屑一顾,只有他俯身捡起,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文尔雅,思维十分敏捷。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讨论题:(1)本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2)你已经拥有哪些“介绍信”了?(3)反省自身一天的言谈举止,看看有哪些忽略的细节,并请注意及时改进。案例13:请另谋高位一次某公司招聘文秘人员,由于待遇优厚,应者如云。中文系毕业的小节同学前往面试,她的背景材料可能是最棒的:大学四年中,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3万字的作品,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政论等,还为六家公司策划过周年庆典,一口英语表达也极为流利,书法也堪称佳作。小节五官端正,身材高挑、匀称。面试时,招聘者拿着她的材料等她进来。小李穿着迷你裙,露出藕段似的大腿,上身是露脐装,涂着鲜红的唇膏,轻盈地走到一位考官面前,不请自坐,随后翘起了二郎腿,笑眯眯地等着问话,孰料,三位招聘者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主考官说:“李小姐,请下去等通知吧。”她喜形于色:“好!”挎起小包飞跑出门。讨论题:(1)李小姐的应聘为什么会失败?(2)服装美的最高境界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案例14:穿衣服别出洋相以下是世纪秘书网的一篇文章:记得有一次有国外朋友请我去看歌剧。我满心欢喜穿了一套白色的礼服美美地准时赴约。因为有好几个人,我们约定先到他家会合再一起出发。到了他家,我一看,不好!其他人都穿得很随便。我穿着礼服显得格格不入,甚至笨头笨脑。原来这天的歌剧在一个运动场演出。大家都将坐在草地上。可以说是一次正规但轻松的演出,所以不用穿礼服。都怪自己没有问一问朋友,结果出了洋相。说起洋相这个词儿,里面所包含的东西真可谓概括了中国近百年的变迁。出洋相,就是出丑的意思。原来从前我们中国人觉得露出了洋人的样子就是出了丑。明显这个词儿刚出现的时候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一切不符合中国文化的都是不好的、丑的。但是经过了近百年的起伏变迁,中国人的审美品味有了很大提高。穿不穿洋服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但是我觉得有些中国人穿西服还是不地道,给人一种穿错了衣服的感觉。就好像我们第一次看见穿唐装的外国人一样,说不出的别扭。经常听到同胞们说洋人穿衣服随便。可能因为这样的想法他们穿洋服的时候就也随便了。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洋人穿衣是有很多规范的。一般来讲场合决定了穿的服装是否合适。正式的场合不能乱穿不说,就是平常的场合也是有约定俗成的一套穿衣规则。譬如洋朋友请吃饭,虽然跟英女王请吃饭的重要性不同,穿牛仔裤还是显得不是很尊重主人家,就是不穿西装也最起码该穿西裤。但是如果是好朋友一起去麦当劳又不一样了。所以那次的歌剧,我虽然穿的是很好的白礼服,但因为场合不对还是出了洋相———穿得过于隆重了。回国以后,我发觉这问题好像又有不一样的看法了。不少人好像是采取了洋为中用的政策,西服还是照着自己的规矩穿。我家旁边工地上的工人基本上就都是穿西装上衣和泥的。我提到他们不是我歧视,觉得工人不该穿西装上衣和泥,而是因为我对中国人穿西服要不要自创一套规范还没有想到答案。在国内我还经常看见一些人穿着睡衣在街上跑。最好玩的一次在上海,在南京东路上,看到两夫妻都穿着睡衣在逛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带着太阳镜,脚上还穿着皮鞋!在国外睡衣是绝不能在外人面前穿的。很多外国人觉得穿着睡衣跟没穿衣服没什么分别,他宁愿你看到他穿着内衣,也不愿意让你看到他穿着睡衣。这样的偏执实在也有些奇怪,但他们的习惯就是这样。所以大家千万别穿着睡衣就到洋邻居家串门借糖借盐,否则女主人一定会觉得中国男人不文明!讨论题(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2)你对着装的“TPO”原则是怎样理解的?案例15:为什么这次合作没能成功国内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叶明,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终于使德国一家著名的家电企业董事长同意与自己的企业合作。谈判时为了给对方留下精明强干,时尚新潮的好印象,叶明上身穿了一件T恤衫,下穿一条牛仔裤,脚穿一双旅游鞋。当他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带着秘书出现在对方面前时,对方瞪着不解的眼睛看着他上下打量了半天,非常不满意。这次合作没能成功。讨论题(1)为什么这次合作没能成功?案例16:西服革履小刘和几个外国朋友相约周末一起聚会娱乐,为了表示对朋友的尊重,星期天一大早,小刘就西服革履地打扮好,对照镜子摆正漂亮的领结前去赴约。北京的八月天气酷热,他们来到一家酒店就餐,边吃边聊,大家好不开心快乐!可是不一会儿,小刘已是汗流浃背,不住地用手帕檫汗。饭后,大家到娱乐厅打保龄球,在球场上,小刘不断为朋友鼓掌叫好,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小刘勉强站起来整理好服装服装,拿起球做好投球准备,当他摆好姿势用力把球投出去时,只听到“嚓”的一声,上衣的袖子扯开了一个大口子,弄得小刘十分的尴尬。案例17:请代我向你的先生问好李丽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某公司做文秘工作不久,一次在接待客户时,领导让她照顾一位华侨女士。临分别时,华侨对小李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非常满意,留下名片,并认真地说:“谢谢!欢迎你到我公司来作客,请代我向你的先生问好。”小李愣住了,因为她根本没有男朋友。可是,那位华侨也没有错,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看见小李的左手无名指上戴有一枚戒指。讨论题(1)为什么华侨会对李丽说“请代我向你的先生问好?“案例18:服装美与个性列夫·托尔泰《安娜·卡列尼娜》有这样一段情节:在安娜和渥伦斯基相识的舞会上,安娜穿着全黑的天鹅长裙,长裙上镶威尼斯花边,闪亮的边饰把黑色点缀得既美丽安详,又神秘幽深,这同安娜那张富有个性的脸庞十分相称,当安娜出现在舞会的门口,吸引了在声所有人的视线,吉蒂看到安娜的装束后,也强烈地感受到安娜比自己美。安娜的黑色长裙在轻淡柔曼的裙海中显得高贵典雅,与众不同,也与安娜藐视世俗的个性融为一体。又如:一位性格活泼的姑娘,身穿全体的裘皮大衣在路边与他人手舞足蹈地高声谈笑,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尽管裘皮大衣高雅华贵,但与姑娘的性格极不相称,给人一种“张扬、毛躁”的感觉。思考题:服装美的最高境界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案例19:程冰如遭遇尴尬2002年,著名表演家艺术程冰如在香港遭遇了着装带给他的窘境。那次境遇让程冰如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老观念:穿衣服确实不能忽视场合。当时,正在香港的某影星获悉程冰如也到了香港,邀请他出席胞兄的画展,并嘱咐他一定去帮忙“捧场”。程冰如到展厅的时间不早不晚,展厅里的人熙熙攘攘,程冰如深深的感到人们的装束无不得体异常,而自己的一身打扮实在有失体面。程冰如加快起当时的情景还感慨不已:“我身边的几位老总穿得都很到位:精制西装,风度翩翩,头发抹的光亮整齐,整齐得能看出柱子在头发上划过的一绺绺痕迹。那们明星一头短发,上衣的两个大尖领,像两把刀一样伸向两肩,腴白的脖子上是金光闪闪的小珠子项链。胡慧中身穿明艳的晚礼服,黑色套头衫,显得那么帅气,那么干练。我呢,尽管西服料子不错,也合体,只是在香港穿了一个星期没离身,裤线早没了,上衣的兜盖不知怎么的反了向了,兜口老是张着,领带呢,恰巧又忘了戴。”程冰如说最发怵的头和脚。头发乱,因为他从不来抹油,习惯于早上起床后用柱子随便扒两下就算完事。“当时,根据头发都各自为政地在头上横躺竖卧,尤其是脑后‘旋儿’旁边的那一绺,高高地矗着,不照镜子都能‘心知肚明’。脚下一双皮革更显得寒酸,因为我穿着它已经走了整整一个星期。不亮不说,整个都走了形,像两个大鲶鱼头套在脚上。”程冰如说他感到了一种不自在,一种被环境隔离开来的不自在。更不自大自在的是很多人都认识他,知道他是内地著名的相声艺术家,这个握手,那个交谈,问这问那,他则答非所问,因为脑子里老想着头上‘旋儿’边的那一绺站立着的头发……从那以后,程冰如非常注意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环境的服饰穿着和饰物的搭配,使处自己的形象更完美。思考题:程冰如在画展上为什么会有“一种被环境隔离开来的不自在”的感觉?案例20:纳粹间谍现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反间谍专家奥莱斯特·平托上校释使译名狡猾的纳粹间谍现形了。当时盟军部队已经进入比利时,德军仓皇溃退。一天,两名士兵在驻地附近逮捕了一个叫艾米里约·布朗格尔的人。平托上校感觉到:这个人的穿着和谈吐虽然是典型的北方农民,口音也是地道的瓦隆地区(比利时某地区)的土音,但他粗壮的颈部和魁梧的运动员体型,与当地常见的惰性十足的人截然不同,于是决定对他进行审讯。第一次审讯:问:你是农民吗?答:过去是,现在不是。德国鬼子抢走了我的牲畜,杀死了我的家人。问:会数数吗?答:数数?问:对,把桌上这盘豆子数一数吧。答:一、二、三……(慢慢地用法语数)在第一次审讯中,上校未发现任何破绽,但仍不气馁,决定进行第二次审讯。这次审讯换用了特殊的方式:他派人在布朗格尔的住处放了几捆草,一个士兵点着了后,烟从门的下面进到了屋里,值勤的士兵用德语大喊:“着火了!”布朗格尔惊醒,动了动,又睡了。接着平托上校用法语大声喊到:“着火了!”布朗格尔一下子跳了起来,绝望地敲打着门。这一次,上校仍未发现破绽。第三次审讯,上校又用了新的方案。在布朗格尔被带来时,上校拿起一支从他身上搜出的铅笔。问:你带这个干什么?答:不就是支铅笔吗?问:用他来写情报?答:(流露出不屑回答的样子)“可怜的家伙”上校用德语向身边的军官说,军官也用德语反问:“为什么?”上校说:“他还不知道明天上午就要被绞死,已经21点了。他肯定是个间谍,不会有别的下场。”平托上校一边说一边用眼睛斜视桌布朗格尔,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喉头。但布朗格尔没有任何表示,他以神态证明自己不懂德语。很明显,第三次审讯没有结果,到此为止,上校几乎绝望了,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判断。但直觉让他进行最后一次审讯——第四次审讯。如果再没有突破,就决定立即释放了。最后一次审讯是这样进行的:当布朗格尔像平时一样走进平托上校的办公室时,上校装作正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铅笔在上面签了字,然后抬起眼睛突然用德语对布朗格尔说:“好啦,我满意了,你自由了,现在就可以走了。”布朗格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动了动肩膀,像是卸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眼睛放着光,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空气。当他发现平托上校嘲笑的眼光时,一切都已经晚了,身后的士兵已紧紧地抓住了他。讨论题:阅读了此案例,你有何感想?
本文标题:商务礼仪案例集(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4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