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多排螺旋CT血管应用分析论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68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发现38例动脉瘤患者共40个颅内动脉瘤(2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主题词】颅内动脉瘤/放射摄影术;脑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随着16排以上螺旋CT的广泛应用和强大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CT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全身动脉系统疾病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颅脑动脉疾病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分析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图像,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对照,评价其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01-2009-12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患者行头颅CTA检查,男39例,女29例,年龄20~70(平均52.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1.2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以OM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颅底至颅顶,扫描方向自下向上,非离子型碘影剂(350ml/mg)85~100ml,4.5ml/s,肘静脉团注后,颈动脉跟踪并触发扫描。2结果本组中发现38例共40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2处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0例,大脑中动脉8例,大脑后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6例,椎基底动脉10例。3讨论动脉瘤是常见病,大多患者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诊。动脉瘤发病部位好发于颅底基底动脉环的分支,特别是动脉的分叉部位。从本组38例患者CTA检查来看,结果与DSA检查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有学者认为它有望取代DSA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1]。本组40个动脉瘤中大部因破裂出血而就诊,最大动脉瘤直径约4.5cm,最小为0.3cm;囊状25个、梭性12个,尖角状3个;并发瘤内血栓3例;伴脑实质血肿2例,脑室积血11例。2例多发病例中,均为年老患者,有动脉硬化血管改变。CTA的图像重建后处理主要运用VR、MIP、SSD、MRP等几种方式,多种重建方法相互结合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本组均采用以上四种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瘤颈宽度、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长期以来,DSA一直被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DSA本身是一项有创性操作,技术要求高,有一定的风险。而CTA操作简便、耗时短;创伤小,较DSA检查安全,可以作为危重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研究发现CTA与DSA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基本一致[2],已成为DSA检查的有益补充[3],能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帮助。【参考文献】[1]滕才钧,黎志文,廖明壮,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4):270-273.[2]毛俊,王艳萍,彭秀斌,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1):10-12.[3]吴中学,许百男,沈建康,等.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6):401-402.
本文标题:多排螺旋CT血管应用分析论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68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6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