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桩基础施工方案贵州建天下建筑有限公司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八日1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业主的要求及现场踏勘情况,结合本工程特点,按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结合我项目部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本桩基工程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1、施工单位的中标施工合同。2、黎平县五一路市政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纸。3、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技术标准。3.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3.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5)3.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3.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3.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_2-2008)3.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3.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3.10《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03)》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黎平县有关地方性法规、文件。6、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详尽踏勘工地现场,参加会议和咨询的相关情况,会议精神等。7、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1.3编制原则21、科学部署,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均衡生产。2、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3、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艺。4、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5、精打细算,降低工程成本。6、临正结合,节约用地,节约投资。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1.4编制范围黎平县五一路西段工程起点K0+0.000终点桩号为K0+669.941全长为669.941米。本方案涉及桥梁部分桩基共14根,桩径为2米。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1、工程名称: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四中桥。2、工程地点:黎平县新建五一道路上,起点与规划薛家坪路平交,终点与现状五开路平交。3、建设单位:黎平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4、工程总承包单位: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贵阳市建筑设计院6、监理单位:贵州国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分公司7、施工单位:贵州建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2设计概况说明一、工程概况五一路西段工程为城市次干路,属新建道路,为城北地区道路布局中的次干道3之一,是黎平第四中学师生及周边学校居民出入的主要道路。五一路为东西走向,起点与规划薛家坪路平交,终点与现状五开路平交,道路总长669.941米,道路红线宽度均为24米,设计速度为39km/h,道路在K0+500处跨越西门河,河道宽度为5米到10米,设计洪水位标高为504.000米,跨河段拟建桥梁一座,桥梁长度为82.68米,宽度20米,为一座3×25米连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桥。二、主要技术标准1、建设标准:设计速度:30km/h2、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3.5KN/m23、抗震标准:基本地震烈度6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s;4、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5、设计洪水位510.000(1/100)6、桥梁纵横坡度:桥梁纵坡:0.3%;桥梁横坡:车行道为1.5%,人行道为2.0%7、防撞护栏的防撞等级中央防撞护栏等级取用SB级;8、结构设计基准期本工程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9、环境类别本工程所处环境类别为I类;410、高程系统和坐标系本图坐标采用黎平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三、主要依据2.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2.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2.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2.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5)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2.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2.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_2-2008)2.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2.10《黎平县五一路西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03)》四、地勘资料4.1气象条件根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黎平属中亚热带,东潮湿夏半湿润型,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平均气温15.8℃,最冷月1月平均4.5℃,最热月7月平均25.8℃,极端最高36.5℃,极端最低-9.3℃,年平均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为50.3天,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27.4天。平均无霜期277.2天。年平均降水1221.9毫米,集中于下半年,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189.1天,日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66.1天,暴雨日(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0毫米)2.7天,最大一日降水量曾达102.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317.9小时,年平均风速1.9m/s,全年以N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自然地理气候良好。4.2地形地貌5黎平县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上,拟建场区位于溶蚀残丘-剥蚀低山斜坡地貌区,本桥为跨越黎平西门河而设,小溪流平时水量不大,河床裸露,汛期涨水,最大洪水位504.0m,场地标高502.8m-511.9m,相对高差9.1m,河流西岸为农田,东岸可见基岩出露,局部覆盖残坡积土层,斜坡上植被较发育,地形坡度20-30°,河床宽2.5m,河水位深0.5-1.0m,勘查时河水标高502.8m。4.3工程环境本次勘察范围位于黎平县五开大道西侧,交通方便,桥址区主要以耕地为主,分布少量空地,无任何建筑物,故桥址场区工程环境较简单。4.4地质构造据1:20万黎平幅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拟建场区在大的构造上地处华南褶皱带,拟建场地附近没有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层、褶曲,也无活动断层发育。场地基岩为青白口系隆里组(Qbl)是一套浅变质岩系(粉砂质板岩),岩石产状95°∠25°。石炭系黄龙组(C2h)是一套碳酸盐(石灰岩)沉积,岩石产状130°∠15°,青白口系隆里组与石炭系黄龙组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4.5岩土构成及岩体质量单元划分据钻探资料表明,场地上覆土层一次为耕植土、粉质粘土、红粘土等;场地基岩为石炭系黄龙组(C2h)石灰岩、青白口系隆里组(Qbl)粉砂质板岩。各岩土层自上而下特征如下:1.耕植土(Qed):褐黄色-灰黑色,多见植物根系及残茎,场地分布范围较广,局部缺失,结构松散,厚度0.50m,平均厚度0.50m,层顶标高510.90-511.90m,主要分布0#桥台。2.含碎石粉质粘土:褐黄色,呈可塑状,稍湿,无摇震反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质地均匀。碎石颗粒主要成分为强风化至中风化粉砂质板6岩等,呈棱角状至次棱角状,粒径0.2-4.2cm,含量约占15%,厚度0.3-4.2m,平均厚度1.7m,层顶标高503.80-511.40m,主要分布于0#桥台、1#、2#桥墩。3.可塑红粘土,褐红色,偶夹碎石,呈可塑状,结构较致密,土质较均匀,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网状裂隙较发育,含少量碎石,其主要成分为灰岩、呈棱角至次棱角状,厚度0.5-10.6m,平均厚度3.79m,层顶标高508.80-511.90m,主要分布于3#桥台。4.石炭系黄龙组(C2h)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及块状含沙粒生物碎屑灰岩,夹灰色白云岩和钙质砾岩,块状构造,重结晶强烈,普见方解石团块和细脉,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存在陡倾溶隙,可见1cm方解石晶洞与溶孔发育,部分节理裂隙面可见铁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短柱、柱状,岩芯采取率80%,RQD值为45%,场地基岩以中风化为主,表层发育少量强风化及破碎中风化岩体,厚度1.6-11.2m,平均厚度5.59m,层顶标高500.50-509.20m,主要分布于3#桥台。5.青白口系隆里组(Qbl)粉砂质板岩,可分为两个亚层:强风化粉砂质板岩:灰黄、紫红色厚层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充填粘土、铁铝质氧化膜及石英细脉,岩芯呈沙砾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45%,RQD值为0%,属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钻孔揭露厚度0.9-2.0m,平均1.14m,层顶标高501.50-510.20m,主要分布于0#桥台、1#、2#桥墩。中风化粉砂质板岩:浅灰、灰色,厚层状,夹变余砂砾岩透镜体,且发育有波痕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柱状。岩芯采取率84%,RQD值为35%,属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钻探揭露深度3.5-16.1m,平均12.04m,层顶标高494.80-509.00m,全桥区均有分布。4.6岩溶发育特征7桥址3#桥台分布石炭系黄龙组(C2h)可溶性的厚层及块状石灰岩,岩溶问题对桥台建设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现将桥台岩溶发育情况分述如下:4.6.1地表岩溶根据我公司技术人员对3#桥台及K0+540—K0+669.941道路周边100m范围内工程地质调查,地表未见溶蚀漏斗、裂隙、溶洞等岩溶现象。4.6.2地下岩溶洞穴3#桥台下伏基岩为可溶性碳酸盐岩,本次勘察设计桥台钻孔8个,实际钻探孔15个,因zk29、zk34、zk35三个钻孔遇岩溶洞穴1个,通过对溶洞圈定增加7个钻孔,通过钻探资料分析,该岩溶形态为陡倾溶蚀裂隙(见附图),溶洞中为软塑红粘土充填,场地基岩岩溶形态除裂隙外,偶见溶孔发育,溶孔内见方解石晶体,岩溶发育底标高多在500.4-500.5m之间,溶洞裂隙发育特征详见表3:钻孔揭露岩溶现象统计表表3钻孔编号岩溶形态洞顶标高m洞低标高m洞高m顶板厚度m充填情况Zk29间断性裂隙502.9502.10.86.0软塑红粘土Zk34间断性裂隙504.8500.54.36.2软塑红粘土Zk35间断性裂隙501.3500.70.610.0软塑红粘土2-2间断性裂隙503.6502.90.77.4软塑红粘土4.6.3.场区岩溶特征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情况,场地岩溶情况较发育,根据岩溶地区相关经验及参考相邻场地工程地质经验,拟建场地岩溶具备以下特征:⑴岩体中的岩溶形态以表层溶蚀槽隙及溶蚀裂隙为主,另可见部分呈散装8小溶隙。溶槽和溶隙的形态,或呈单独出现,或呈串珠状垂直分布。⑵岩溶主要沿岩体垂直节理发育,以垂直形态为主,其发育宽度一般不大,但深度较大,在平面上的发展为展布方向也受节理方向所控制,当两组溶蚀裂隙相互交错时,彼此渗透连通在岩体中形成网格通道,形成较大深度的溶蚀洞隙。⑶岩体中的岩溶洞隙,一般均有软塑粘土充填,其特点是深度越大,标高越低,内部充填物状态越软。4.7水文地质条件4.7.1地表水根据勘察期间地表地质调查,拟建道路内有黎平西门河穿越,由南向北径流,河道宽2.5m左右,河水深0.5-1.0m,勘察期间河水面标高502.80m,最高洪水位标高m,位于K0+500处,流量受季节控制。在K0+375处有一人工水渠,水渠宽2.0m,深1.0m,标高524.00m,水渠中水常年流过。4.7.2地下水据1:20万黎平幅水文地质资料,拟建道路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⑴孔隙水赋存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属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居民生活用水补给,埋深浅,主要赋存在于地形低洼地带。以径流方式及蒸发方式排泄,其中粉质粘土、红粘土渗透性低,属弱透水层,勘察期间未测得稳定地下水位。⑵岩溶水拟建道路K0+250—K0+699.941段,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基岩中的岩溶水,拟建场地下伏基岩灰岩为区域含水岩组,属溶洞—裂隙型含水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溶蚀裂隙及溶洞中,埋藏较浅,场9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
本文标题:四中桥桩基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6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