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三、学习方法: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合作。四、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接受的建议,“”。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3、思考:“动脑筋”: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文景之治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文景之治作用:奠定了汉代________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原因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大一统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措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主备人:李英贤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检查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2、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到汉武帝所实施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4、“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教学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教学方法:自学法,比较法过程:一、导课教师朗诵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导入,毛泽东这首气魄宏伟的诗篇点评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位风云人物,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来?生答。师:谢谢,好,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其中的一位。板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二、自学目标(出示)(2分钟)1、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3、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自学指导(8分钟)新课标第一网㈠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①汉武帝推行“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物质基础条件。②知道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直接原因。③知道汉武帝为确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进,还采取了那些措施㈡阅读第二子目①明确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②“推恩令“内容及作用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㈢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知识点,也可同桌间讨论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查(8分钟)三、当堂训练课堂巩固1。汉武帝采纳了的主张,推行““的政策。从此,儒家学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2.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颁布“推恩令“3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主要措施是设立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能力拓展:1.“推恩令“巧妙在哪里?2.为什么西汉初年统治者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3.评价汉武帝功过,并比较一下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四.小结(学生谈收获)五.作业布置:大一统的汉朝——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主学习】(一).阅读76-77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1.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2.什么原因造成了西汉初年的这种经济形势?3.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的几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二).阅读77-78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1.汉武帝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的?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谁的?哪一主张?又是如何去实践这一主张的?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有何意义?(三).阅读78-79页,了解东汉的统治【知识小结】背景:“文景之治”措施:意义:大一统的汉朝背景:政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思想:意义:【巩固练习】1.文景之治是指()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2.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A.巩固中央集权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C.颁布了推恩令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3.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光武帝C.周文王D.汉武帝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A.剥夺王国的封地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8.按先后顺序排列汉初的几代皇帝应是()①汉景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汉文帝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过程三、自学指导:阅读课本76-79完成以下内容2.西汉文景时期,重视__________,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3.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4.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____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5、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实行。6.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7.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_________的为主要教材。8.公元___年,______建立东汉,定都____.刘秀就是_____.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______.9.列举两汉时期两个著名的清明政治时期.10.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本节课涉及政治上、思想上的措施,以后还有经济上、军事上)二)合作探究(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阅读77-78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3、)阅读78-79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3、老师精讲的问题: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三)拓展创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一、课前准备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二、导入新课:西汉建立的时间、谁建立的、都城?1、汉朝又称两汉,指___和___.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措施、表现措施、结果2、归纳:学习封建统治的巩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客观原因: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原因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用人才汉武帝大一统政治:削弱诸侯国实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措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五)完成同步训练(六)预习14课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在讲课之前,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然后教师结合课文,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部分见相关资料和媒体资料),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例如关于重视人才的内容,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关于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补充强调:诸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爵号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定封号。这样,可以使一个大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使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权力越来越分散,大大削弱王国同中央对抗的实力。后来,汉武帝又用其他方法如酌金夺侯等,逐步夺去王侯的爵位,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为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把推恩令与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比较,进一步分析它的巧妙之处。关于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和取消地方铸币权,教师可从国家税收和商品交换的角度提问此项措施的必要性。可回顾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原因,提醒学生学会类比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师也可联欧元的出现进行讲述。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
本文标题:大一统的汉朝教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6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