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大同三中高一历史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大同三中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汉朝时期D.唐朝时期2.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3.右图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的图片,该鼎是下列哪个朝代铸造的?A.商朝B.周朝C.秦朝D.汉朝4.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5.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8.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10.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C.种族之间通婚D.战争难民涌入11.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1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3.“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4.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A、辅助军事工业B、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C、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D、瓦解本国的自然经济15.洋务运动“预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16.“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面粉业与榨油业B、烟草业也火柴业C、化工业与钢铁业D、纺织业与面粉业17.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A、买办资本B、日本资本C、民族资本D、官僚资本1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19.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19.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A、片面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0.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B.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C.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很大成就D.1966—1976年的“文革”,严重干扰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2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A、纠正文革以来“左”倾教条主义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打破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农村B、沿海城市C、城市D、国营企业23.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4.“引进来”战略引进的东西不包括:()A、资金B、先进技术和设备C、先进的管理经验D、西方资本主义制度25.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开发开放上海的浦东B.中国加入WTO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大连等城市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6分)(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6分)(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10分)27.瑞蚨祥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瑞蚨祥l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蛱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材料二右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材料三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请回答:(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l912—1925年、1925—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分别指出其原因。(10分)(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分别指出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4分)(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6分)万两19041912192519371949年0万两20304010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27、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ABBDBDCAC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DDABABADDA二、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2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4分)(2)原因: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3)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4分)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6分)27.(1)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分)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有了初步发展。(2分)(2)1912~1925年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2分)l925~194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2分)上升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的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6分)下降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进行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中国长期的战乱。(4分,答对两点即可)(3)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2分)(4)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文标题:大同三中高一历史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7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