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1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5校联考政治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表明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2.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④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下表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及其行为表现调查表。图表内容表明比较世界观行为表现幼年相信一切童话都是真的极力模仿青年怀疑一切道理都是假的总是叛逆中年认清了世界的半真半假处事稳重老年体会到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较劲、不折腾、难得糊涂,就会天天快乐与世无争A.只要是具有一定世界观的健全的人都具有哲学思想B.哲学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世界观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D.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4.“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四个全面”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2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告诉我们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根据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说明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国家测绘地信局数据显示,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这一研究发现①体现了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②佐证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意味着人们可以发现规律,认识规律④表明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1.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B.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3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2.12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认为多元宇宙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通过一些数学模型,科学家发现宇宙必须永远膨胀下去,进入无序扩张状态中。如果是永远膨胀的宇宙,那么多元宇宙是其后果。但这个观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支撑。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A.意识不依赖于物质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意识是人创造出来的产物13.围棋人机大战,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围棋比赛,特指2016年3月9日至15日在韩国首尔进行的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与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之间的五番棋比赛。比赛采用中国围棋规则,最终结果是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4比1战胜人类代表李世石。“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是人机大战最终极的受益者,这有力地佐证了①机器已经具有了极强的思维能力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人工智能将部分代替人的大脑思维④高科技延伸了思维的物质器官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14.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因为①作为真理,它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②作为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③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它是永远正确,永恒不变的④作为一个真理,它与谬误相伴而生,其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下列俗语,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是①三思而后行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士别三日,刮目相看④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6.在学习“气旋”这一地理知识时,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②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4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仅17%的小学生经常运动。由于青少年体质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因此,家长和学校很容易忽视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这会埋下隐患,比如如果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这告诫我们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本质联系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C.既要看到眼前的联系,也不要忽视长远的联系D.任何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都是不可改变的18.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19.读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对春联又名对对子,对春联是重要的年俗活动。有人出了一句上联“千古江山今朝新”,请你对出下联,要求既要符合写作要求,又要符合联中的哲理。下列最恰当的是A.万事如意步步高B.百年岁月当代好C.日丽风和河山绣D.春满人间百花艳21.“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时偕行”所做的必然选择,也必将贯穿整个“十三五”,5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①长江后浪推前浪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2.2015年我国预计发射5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这体现了A.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B.发展是质变的必然结果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3.在我国GDP增速下调的背景下,2015年各地预期增长目标也大都进行了下调。目前,除西藏GDP目标与去年持平外,北京、河北等26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这说明①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②事物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24.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A.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B.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C.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D.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顾此失彼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014年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出口下滑等问题为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和挑战。针对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具体压力,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中央政府决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将经济工作重心放在结构性改革上。为此,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发展思路,主动下调经济增长速度预期,大力促进服务业和内需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一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占比达到51.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型主导转型取得重大成果,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请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政策调整和影响。(9分)26.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6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请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10月5日,因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本文标题:四川省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7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