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课后翻译答案课文翻译(版)
Unit1关注地球母亲(《意识》杂志的麦肯立博士就环境问题对几位专家进行采访。)麦肯立博士:您认为目前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阿曼·莫特万:现在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我们人类对环境的态度。我们对环境的看法决定着我们周围世界的环境。大多数人认为万物是彼此孤立的。但事实上,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息息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比如,一颗树看上去或许是孤立的,但它却对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日光、雨水、风、鸟、矿物质、其它植物和树木、你、我等——施加影响,同时又处于环境的的影响之下。一棵树会影响从它周围吹过的风;风同时又会影响这颗树的生长。了解这棵树与其环境的关系,你就可以预见它的未来。塞姆基博士,您好。您在研究过程中觉得哪些环境问题最为紧迫?大多数人对万物之间的相关性视而不见。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会造成的后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睁开双眼,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一个因果相循的完整集合体。塞姆基博士:我们认为最严重的两个环境问题是森林砍伐和全球变暖。由于大量砍伐,现在地球上的树木仅有一万年前的一半。毁掉树木也就破坏了生态环境,因为树木可以维持表层土壤,保证干旱气候地带的降雨量,净化地下水,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树木把水从地下带到地面,并让水蒸发到大气中,随后这些蒸发气体又再化为雨水返回地面。这对天然的干旱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毁林地区的下风区域会因缺乏降雨来源而变为荒漠。全球变暖的原因是燃烧石油等矿物燃料引起的,因为这会释放出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会聚积热量,最终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麦肯立博士:纳可森博士,谢谢您专程从澳大利亚远道赶来参加我们的访谈。请您告诉《意识》杂志的读者怎样做才有助于解决环保问题。利昂·纳可森:保护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去摧残它。要尽最大努力去善待它,尽可能少索取,多回报。麦肯立博士:对于环境的现状及未来,您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利昂·纳可森:空气和水污染是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我们正在污染我们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这真是让人难以理解。空气和水这两种物质并非取之不竭,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旦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我们的子孙就将一无所有。麦肯立博士:德塞博士,很荣幸有这个难得的机会采访您。能否请您与我们的读者交流一下您的高见,告诉我们环境危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阿姆力特·德塞:我们不是与环境问题无关的。我们本身就是问题的起因。我们过着双重标准的生活。一方面,我们贪婪地要求工业提供更多便利、舒适和财富。我们沉溺于消费,造成工业浪费。另一方面,我们却忽视了这种需求和地球母体的承受的能力;生活已是十分优裕,我们却依然贪得无厌地索取,滥用我们自身和地球的资源。地球母亲用她健康的环境抚育着我们。就人类而言,母亲生病,孩子就会遭殃;我们既造成了地球的病态,还得自吞恶果。麦肯立博士:在本次访谈结束之际,我要谢谢各位嘉宾的参与。聆听了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成员应该怎样做才有益于周围的环境,我感到受益匪浅。希望这次访谈会激励《意识》杂志的读者去采取行动,制定自己的战略方针。多数人都习惯袖手旁观,还说让专家们去处理这些问题吧!。这种态度等于是在毁灭这个星球。本次访谈的目的正是想说明个人采取行动有多么重要。谢谢各位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蛙的故事最近发生了几桩怪事儿。我在北威斯康星州的树林中有一座小木屋。是我亲手搭建的,前面还有一间花房。住在里面相当惬意。实际上我是在户外做音频制作和环境方面的工作--作为干这一行的工具,我还装备了一间带电脑的工作室。还有一只树蛙也在我的工作室中住了下来。去年十一月,我第一次惊讶地发现他(只是这样称呼罢了,事实上我并不知道该称“他”还是“她”)坐在电脑的音箱上。我把他放到花房里去,认为他呆在那儿会更舒服一些。可他又跑回来呆在原地。很快我就习惯了有他做伴,清晨我上网查收邮件和阅读新闻的时候,他也在一旁关注这个世界。可上周,我突然对这个爬上爬下的“小绿人或小灰人”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有一天,我正在工作室里干活,电脑嗡嗡作响。当树蛙从我面前爬过时,我不得不停止工作。他停下了并转过身来,坐在那儿看着我。好吧,我也干脆停下来望着他。五个月了,他一直这样陪着我。我突然有一股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为什么他要呆在这儿而不乐意呆在花房里?我认为对树蛙来说,花房显然要舒适得多。“你为什么呆在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问他。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也直视着我。然后我听到一种叮咚声。这种声音似乎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大脑中枢,因为它和电脑里发出来的声音十分接近。在那个声音里我听到树蛙对我“说”:“因为我想让你明白”。唷,太不可思议了。“明白什么?”我脑海中突然跳出了这个问题。然后经过短暂的体验这种交流之后,我觉得我已经理解了树蛙待在这儿的原因。我开始理解树蛙只是想听到其他同类的叫声并并与之交流。或许他误以为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就是其他树蛙在呼唤他。真是有趣。我继续工作。我正在写一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故事。有个朋友刚好发过来一份传真,说地球的温度正以每十年1.9度的速度上升。我知道,照这种速度下去,每年春天我都爱去提取树浆的这片枫林,到我孩子的那一代就将不复存在。我的故乡美丽的威斯康星州也会在下一代变成一片草原。此刻,树蛙从我脚背跳过去站在电脑前的地板上。然后他伸出手来从后面拢起左耳凝神倾听,接着他又站在电脑前伸出右手拢起另一支耳朵。他这样转动着脑袋,聆听那个声音,非常专心致志。他的皮肤起了微妙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亮丽的绿色,然后他就用尽全力跳到电脑上。我猛然想起去年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一则关于青蛙的消息,说是全世界的青蛙正在死亡。消息说因为青蛙的皮肤就像是一个内里朝外的肺,所以正在受到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据说已经发现有些青蛙的皮肤已变得像纸一样干瘪。还说青蛙是一个物种指示器,由于对环境敏感,这个物种会先遭灭顶之灾。这时我明白了。青蛙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一些头脑清醒的人士也曾向我们传递过同样的信息,那就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也为青蛙,我们必须对这个星球负起主人的责任。因为我们休戚相关。我还明白了我们之间没有界限,明白了时间的紧迫。为了我们的亲人,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于是我明白了这只青蛙此行的目的,也知道自己在这儿该做些什么。Unit2爱因斯坦的指南针小爱因斯坦是个安静的孩子。爱因斯坦夫妇赫尔曼和波琳认为他“或许太安静了”。爱因斯坦到三岁时才开始说话。父母差点就误认为他是反应迟钝,但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因为他真的开口说话时,说出的话便异乎寻常。两岁时,母亲波琳许诺给他一个惊喜。小爱因斯坦非常高兴,以为妈妈会带给他一件有趣的新玩具。但当妈妈把刚出生的妹妹玛嘉抱到他面前时,小爱因斯坦只是以疑虑的眼光盯着她,最后说道,“车轮在哪儿?”爱因斯坦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赫尔曼送给他一个新玩意。正是这个小玩意启动了他的智力。那是小爱因斯坦第一次见到指南针。他躺在床上摇晃摆弄着这个稀奇的东西,认为自己能将指针糊弄到指向另一个方向。但是无论他怎样摆弄,指针却总是会回到原来指北的位置。“真奇妙”,他想。引导指南针的无形力量使爱因斯坦认识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事物背后还有“某种东西,某种深藏着的东西。”爱因斯坦就这样踏上了他穷其一生的探索之路。“我没有特殊的天份,”他常常说,“我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不仅仅只是有好奇心。他的耐心和毅力使他做起事情来能比大多数人都更能持久。其他孩子用纸牌搭楼房,搭到四层高时房子就会摇摇晃晃地坍塌下来。而玛嘉却惊奇地看着她哥哥爱因斯坦能有条不紊地搭起14层纸牌高楼。后来爱因斯坦说道,“这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我能坚持得更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维发展得益于他有机会与成人进行智力交流。他的叔叔是工程师,经常到爱因斯坦家里来,于是爱因斯坦就有机会参与他们的讨论。爱因斯坦的思想还受到一位医科学生的启迪。此人每星期都来爱因斯坦家一次,与爱因斯坦一家共进晚餐,一起谈天说地。爱因斯坦12岁的时候发现了一系列他认为是“神圣”的观念。那是一本有关欧几里德平面几何的小册子。原来人可以证明那些不易明显看出的角度和线段的定理。这个想法给年青学生爱因斯坦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把数学当作满足自己好奇心并用以证明他后来发现宇宙运行规律的手段。他坚信美丽寓于简朴。或许这个悟性才是激发他天分的真正动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表象复杂的大自然中寻求简朴的美,并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真理。爱因斯坦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思想也许只有少数才思敏捷的科学家才能理解,但他却能简洁地阐明自己思想之精随,使人人都能够理解。比如说,他的相对论推翻了数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完整地描述了自然界一切规律的牛顿定律,给科学界带来了一场彻底的变革。但是当有人敦促他举例说明,以便让大众能理解相对论时,他说:“把手放在烫人的炉上时,一分钟就像是一个小时。坐在漂亮姑娘的身边,一个小时就像是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创新思维在年仅26岁时就达到了高峰。1905年他写了三篇重要的论文,分别是关于光的本质(证明原子存在)、相对论以及著名的原子能等式:E=mc2。在随后的20年里,正是由于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控制了指南针的指向所激发的这份好奇心以及坚持追求简单答案的毅力,引导他将空间与时间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由此发现了一种崭新的物质状态。他追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我想知道上帝是怎样创造世界的……我想知道他的思路;其余的就都是细枝末节了。”来自斯德哥尔摩的唤醒电话10月12日凌晨5:40,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阿莫德·扎威尔教授接到了一个来自瑞典的电话,告诉他“你这辈子只有这二十分钟的清静时间了”。全世界很快就会知道扎威尔获得了199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接着,扎威尔就会收到世界各地的来信。几天之内,他的电子邮件将激增至两千封;美国和埃及的媒体将纷纷打来电话,急切要求对他进行采访;朋友和同事也会不断打来恭贺电话,他的三条电话线都将响个不停。但是现在,这位53岁的男子首先要与家人共享这条喜讯。扎威尔亲吻了妻子德玛和两个小儿子纳比尔和哈尼。当他把这个消息告知远在家乡埃及的母亲时,她禁不住喜极而泣。扎威尔说,他的两个女儿玛哈和阿曼妮“从电话里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高兴得快疯了。我甚至连话都没法讲下去了。”“纳比尔的反应让我有些失望,”他补充道。“我告诉他我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却只说了一声‘不错’。”当扎威尔问他是否会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学校里的小伙伴们时,这个六岁的小家伙答道“不会。那些家伙只会说‘那又怎样?’”不过纳比尔倒还确实问过“我们要去见国王吗?”瑞典皇家学院因扎威尔在观察和研究原子层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面所作的开创性工作而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他向世人证明,“利用快速的激光技术有可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时分子中的原子是怎样运动的。”扎威尔将物理领域内最有威力的仪器引进化学实验室,从而引发了一场革命,超微(千万亿分之一)化学从此诞生。瑞典发布人说,这是“一场发生在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革命,因为这种研究方法使我们能够了解并预测重要的化学反应,”能从自然界最基础的层面探测自然。扎威尔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师及校友中第2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同时也是最近十年里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学院教师。在经过了一周的激动和忙乱之后,扎威尔说:“根据我的经验,无论你在什么时候跨越学科或引进新的观点和仪器,你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因为你开启了新的窗户。”扎威尔走向国际科学领域前沿的道路快捷而别具特色,正如他所观察的原子跳出的分子舞步一样优美。童年时,扎威尔在埃及国内进行了很多化学实验,并由此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使他在就读亚历山大大学时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在亚历山大大学接受的正统理科教育本可使他在数、理、化、地质等任一领域中获得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终身任教职位。不过他最终还是决定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去见识一下化学的分子世界。”扎威尔以前也曾听说过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但当时这位年轻的埃及人认为,“学院”的名字听上去没有大学响亮。事实证明,在扎威尔从正统理科研究转向他后来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博士后科研的过程中,宾夕法
本文标题: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课后翻译答案课文翻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