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七册课文要点第一单元1、老师,您好!一、课文内容1、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2、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教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二、品味语句1、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答:“浸透”“蕴含”两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从时间和地域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会、人类作贡献。从“心血”“辛劳”两个词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辛勤工作,表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2、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答:这里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和赞颂了教师工作的美好和神圣。这里的“春蚕”喻指教师,“理想的丝线”喻指教学成果,“甘露”喻指教师的心血,“茁壮的新苗”喻指学生。三、拓展1、赞美老师的词语:春风化雨、教学有方、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和蔼可亲、诲人不倦2、赞美老师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始干。22、但愿人长久一、课文内容1、本文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体现了苏轼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2、苏轼:豁达大度、热爱人生3、苏轼的情感变化: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二、品味语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美好的月色。句子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2、“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三、拓展1、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古诗两首望洞庭一、字义1、两相和:相,互相。和,和谐,协调。指湖光与月光交相辉映。2、镜未磨: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未,没有。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波纹。3、遥望:远望。4、青螺:指洞庭湖中青翠的君山。二、诗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3三、中心1、《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洞庭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两句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峨眉山月歌一、字义1、半轮秋:半圆形的秋月,诗中指残月。2、影:月影。3、流:流动。4、夜发:发,出发。夜间出发。5、向:驶向。6、思:思念。7、君: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8、下:顺流而下。二、诗意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伴随着诗人顺流而下。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三、中心1、《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2、这首诗中连用了5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四、拓展1、描写月亮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描写月亮的词语: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月大如盘、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月明星稀3、李白的诗:《古朗月行》《望天门山》4、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山行》《枫桥夜泊》5、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秋天一、课文内容1、课文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3、最后一节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二、品味语句1、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秋风像娃娃一样顽皮可爱。2、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答:这句话中的“香”用得很好,它写出了野菊花开得很旺盛,香气浓郁。3、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答:高粱成熟时是火红火红的,又能酿酒,它们高唱的是一首赞美秋天的歌。4、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答:这句话把“秋光”比作“发亮的汗珠”,写出了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内心充满了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5、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答“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所以“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三、拓展1、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秋色宜人、天朗气清、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第二单元55、给江主席献花一、课文要点1、本文记叙了“我”随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2、课文先写“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接着写“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最后写“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3、江主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4、文中难以忘记的日子是指:1997年6月30日二、品味语句1、他望着热泪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答:这句话中的“俯下”“爱抚”“拥进”写出了江主席和蔼可亲,对“我”很慈爱。因为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我”能代表香港二百多万青少年给自己国家的领袖献花,感到欣喜若狂、激动万分、无比幸福,所以热泪盈眶。2、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答:这句话写出了“我”为香港能够回归祖国而感到欣喜和幸福。6、天安门广场一、课文要点1、这是一篇说明文,第一节概括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第二、三节按照方位顺序分别介绍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第四节介绍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第五、六节描述了清晨和节日时的天安门广场。2、天安门广场:壮观辉煌3、对偶: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二、拓展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雕梁画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67、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文要点1、课文讲述了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2、徐悲鸿:勤学苦练、为国争光3、写法:前后照应。时间顺序。第二段(4、5、6节):先总后分。4、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指时间、精力。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获得成功。文中指徐悲鸿经过奋发努力,终于在绘画方面取得了成功。5、有眼不识泰山: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浅陋无知。文中指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对他有偏见。二、拓展1、形容学习努力、勤奋的词:夜以继日、只争朝夕、废寝忘食、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埋头苦读8、虎门销烟一、课文要点1、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2、林则徐: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忧国忧民3、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3日4、写法:事情发展顺序首尾呼应5、销烟的顺序: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6、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1)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2)仪式隆重;(3)销毁的鸦片数量多。7、虎门销烟的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二、拓展1、描写人多的词: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熙熙攘攘72、描写高兴的词: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气洋洋、欣喜若狂、心花怒放3、表现爱国的词: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精忠报国、忧国忧民、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浩气长存、敢怒敢言4、爱国名言:课内:(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课外:(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5、爱国人物:岳飞、郑成功、屈原第三单元9、泉城一、课文要点1、本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泉多、泉美、泉奇),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第一节总写泉不但多而且美。第二到五节具体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位置、特点。第六节写泉城名字的由来。(济南被称为“泉城”。)3、珍珠泉:神奇;五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大、清、美。4、描写泉水流动的样子:珍珠泉(涌)五龙潭(汇注)黑虎泉(喷吐)趵突泉(冒)5、描写泉水样子的词语:银花盛开、明珠散落、晶莹剔透、白浪翻滚6、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咕嘟咕嘟二、品味语句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答:“涌”写出了泉水少,流速急。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答:“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3、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8答:“喷吐”写出了泉水流量多流势猛。4、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答:“冒”写出了泉水多,流速缓。三、拓展1、描写水的词语: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光接天10、九寨沟一、课文要点1、课文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九寨沟:神奇美丽、充满诗情画意3、九寨沟的景物特点:雪峰:插入云霄湖水:清澈见底树:古木参天瀑布:高低错落4、最后一节: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二、拓展1、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诗情画意江山如画、山清水秀11、田园诗情一、课文要点1、本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2、荷兰:如诗如画3、课文描绘了这样一些画面:草原奶牛图、村野郁金香图、低地骏马图、草原家畜图、傍晚挤奶图、宁静夜色图。4、结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总结全文。9二、拓展1、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意盎然、辽阔无垠12、桂花雨一、课文要点1、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2、本文作者:琦君。3、第一节采用比较手法,突出桂花香气迷人。二、品味语句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答:这句中的“缠”写出了“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2、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答: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三、拓展1、描写桂花的词语:丹桂飘香、小巧玲珑、沁人心脾、金灿灿、竞相开放第四单元13、开天辟地一、课文要点1、本文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3、盘古:神力无边、勇于献身4、写法:对仗(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10二、拓展1、描写开天辟地的经过: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2、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3、带“天、地”的成语:谈天说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上天入地、顶天立地、昏天黑地、天南地北、
本文标题:四上课文要点(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