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题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感受乐曲的蒙古族音乐特点。过程与方法:认识并能够准确地演唱前倚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地参与歌表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教学难点认识并能够准确地演唱前倚音。课前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打击乐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欣赏《草原放牧》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玉荣和龙梅。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关于她们的音乐《草原放牧》。1、多媒体出示龙梅和玉荣的图片师: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当时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主题歌和一支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二、欣赏《草原放牧》1、初听,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3、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分为几段?。教学补充24、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5、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2)、同学们试想想这段音乐会刻画了什么的情景?画了小姐妹俩6、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1)、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宽广、抒情)2)、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7、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8、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波可爱的形象。第二课时歌表演《老鼠和大象》(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1.复习歌曲《小螺号》。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3(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2.当两个声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唱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第三课时欣赏《哪吒再生》(一)图片导入:1、“欢迎大家进入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图片)?”2、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其中的哪段故事?3、请一位同学叙述《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二)乐曲欣赏《哪吒再生》:1、初听乐曲《哪吒再生》。2、提问:“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43、引导学生自由回答。4、分段细听:(1)金光洞里(2)哪吒苏醒(3)师徒相见(4)出发报仇5、完整欣赏。老师准备两份表现《哪吒再生》四个部分音乐不同情景的图片。全班分成两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随音乐的顺序在黑板上贴图,然后进行评价。6、聆听小结。(1)再次完整播放《哪吒再生》,请学生用伸出手指数的方式分辨四个部分的音乐。(2)老师针对学生的听辨做简单的小结。第四课时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一、故事导入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二、学唱歌曲1、感受情绪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2、初步学唱(1)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个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3)跟老师听唱第五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5(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三、处理歌曲(1)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2)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四、表演小结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师生评价。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6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四年级音乐第二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9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