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大学生就业状况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及促进就业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状况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及促进就业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我国剧增,加之国家取消大学生包分配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低迷,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经历着更为寒冷的冬天。本文通过调查和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在分析了就业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我国剧增,加之国家取消大学生包分配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低迷,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经历着更为寒冷的冬天。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也正视到了这一点。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通过调查与了解广大学生找工作的实际经验与体会,我们认识到当前就业状况的主要体现、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不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二、用人单位热,毕业生就业表现冷,人才需求不平衡。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总体而言还是较大,很多单位急需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一些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三、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五、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就业明显高于文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这其实是由中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中国目前是一个制造大国,需要广大的技术人员。六、男大学生就业好于女大学生就业,工科专业的学生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直以来的性别歧视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依然存在。工科女生就业难也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工科男生就业相对要容易很多。尽管工科同一专业一男一女两学生,即使女生成绩很优异,男生成绩不理想,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聘用男生,而非女生。文科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都是症结所在,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是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一、高等院校的分类与定位不明确。高校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类与定位,导致各个高校一味追求综合性大学建设,不断设置新专业,开设新学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充分发挥专长效应。专业多而全,专业建设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专业与学科实力薄弱,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造成学生专业知识的薄弱。二、专业过于细化,我国自50年代初开始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教育,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专业教育体制。根据2005—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料汇编的数据资料分析,本科的专业种类(除艺术类)达到433个,专科的专业种类更是高达634个,本科与专科的专业种类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单就学科专业设置的个数看,最高年份为1039种,社会具体职业不过2000余种。这样,我国高校基本上是一个专业仅对应2个以上大的具体的职业种类,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却是一个学科专业对应10个以上大的具体的社会职业种类。专业口径狭窄,使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服务领域受到较大限制,工作转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就业适应能力有限。知识结构单一,使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不足,知识视野不宽。三、过分强化理论的学习,而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文科学生。社会日新月异,学生带着过于理论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四、知识的时效性不强,部分大学教师(尤其是老教授)的知识结构过于陈旧,造成学生所学到的是一种过时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五、毕业生眼高手低,没能正确地自我定位。毕业生没有正确定位自己,还以天之骄子的心态给自己定位,认为自己是精英,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又达不到相关要求。正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所以造成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甚至越来越严峻。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了“校漂族”,“蚁族”,所以他们真的很苦。他们不仅仅承受着生活上的拮据,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就业不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科技产生的源动力,只有充分利用大学生人力资本,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使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感慨之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思考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基于调查及上述的分析,促进大学生就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知识和技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是有密切联系的。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的,掌握知识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识,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反之,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人才对新知识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有机联系有利于人才能力的发展,促使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在当今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需要具有相关的技能,这样才能满足用人部门的要求。学习的各种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的,必须通过技能这个中介环节。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由单纯的学校教育,转为学校、企业合作教育联动发展。教育与产业结合,学院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处理好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关系,侧重进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帮助每个学生顺利完成从在校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其次,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教学的重要原则,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实践课程可分为实验型、实习型、设计型、创造型、项目课题型以及学位论文型、社会调查型等。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课程大多以实验为主,而文科学生可以课程设计,项目课题来加强实践。此外,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联合培养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与行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合作,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使知识不断升华。再次,作为社会与政府同样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天地。政府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强行禁止就业市场中的男女性别歧视,制定相关法律,使用人单位在就是市场中不敢歧视。此外,增强大学生定向培养机制,校企联合培养,这样技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使企业与大学生实现双赢。最后,大学生定位应该正确,切忌眼高手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平凡,大学生天之骄子时代已经结束,大学生应该摆正心态,正确定位。曲线就业,先就业再择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因缺乏工作经验与理想的工作擦肩而过,所在就业时不妨先积累工作经验,再去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参考文献[1]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47.[2]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M].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3.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状况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及促进就业的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