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1]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我们在2010年11月——12月,对我校朝阳校区,两个系部展开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们却缺少这方面的具体数据。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二、调查意义: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三、调查方法:调查以随机抽样为主,同时对本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老生(注:大二学生)50份,新生(注:大一学生)50份,担任学生干部的占30%。报告将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调查对象: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朝阳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组员及分工:苏义音翟立新李永锋王淑芬胡梦瑶夏吾旦正多日杰才布旦敕丹坚措四、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1、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缺乏责任感的”。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37%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高达56%的人选择“偶尔参加一次”,另外有7%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在我们对无偿献血的问题上,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只有11%的同学积极参与,有70%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还有19%的同学认为影响身体健康不去献血。这也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面对乞讨你的态度A、看对象定B、给予帮助C、鄙视61%36%3%对于献血你怎么看A、经常B、不献C、持中立11%19%70%你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吗A、经常去B、偶尔去C、从不去37%56%7%3、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89%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6%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5%。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在公车给弱势群体让座A、一定会B、不会C、看情况89%5%6%见老师打招呼吗A、一定会B、不会C、看心情65%7%28%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你会A、主动道歉B、等对方道歉C、看实际情况27%17%56%在公共场合,你会把手机调振动吗A、一定会B、没有意识C、偶尔记得66%8%26%4、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校园的优美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是否会时时处处维护这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呢?当问及“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忘了关,正哗哗流水,你恰巧经过,你会怎么办”时,有88%的大学生选择“随手关上”,只有2%的大学生会视若无睹,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65%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19%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看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关时会怎么做A、过去关掉B、视若无睹C、有时会记得关掉88%2%10%你遇到有人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会怎么做A、上前制止B、漠视C、跟风47%49%4%在看到垃圾扔在地上,你会怎么做A捡起来B、想捡,却没捡C、视而不见65%19%16%你会为了操近道而践踏草坪吗A、经常B、偶尔C、从不1%56%43%你会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吗A、一定不会B、会C、不一定,有时会71%10%19%5、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6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考试的时候你会作弊吗A、一定不会B、看情况,有别人作弊,我就作弊C、作弊考分高,为什么不作弊38%53%9%你是怎么看待插队问题的A、无所谓B、敢怒不敢言C、据是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而定25%48%27%在过马路的时侯遇到红灯时你一般会怎么做A、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B、直接闯红灯过C、偶尔闯红灯59%19%22%当你乘手扶电梯时,你会怎么站A、随便站B、自觉站到右边C、随行人站19%57%24%五、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原因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与部分学生的座谈,基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一、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来并不困难,对于常年受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实到每一项,有很多同学达不到公德要求的。可以想象,完全符合这五个方面的学生的数量会更少一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观虽然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已非一统天下了,其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道德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有其家庭背景、学校背景与社会背景。1.首先是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2.是高校教师本身的道德观具有多元化特点。3.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大量存在。。总之,大学生道德观的多元化、复杂不是某一因素造成的,是学校、社会包括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道德“知”“行”脱节道德标准的双重化“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问及“在食堂打饭,遇到有人插队,会如何反应”时,调查结果中48%选择了“心中抱怨”,27%选择“视而不见”,有超过7成的大学生明知应该通过言行去制止这种不道德行为,可是他们却选择了沉默。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道德“知”“行”脱节原因多由以下引起:1、社会道德环境不佳、学校德育不力、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等。2、个人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刚成年,其心理尚未成熟,知识虽然丰富,可是阅历浅、生活经验太少,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六、我们的建议(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4.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二)加强校园教育。1.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2.进行公德素质大评比同学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更具有约束力。3.学校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三)加强家庭教育。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四)加强个人学习。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牢记宗旨以守德。4.严格自律以养德。七、文献参考:【作者】顾世群《大学生公德素养培育的路径探析》_青年探索2009年02期【作者】高巍奇;陆晓丹《大学生公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构建》_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5期【作者】杜宇波,杜昕《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及思考》_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43-144【作者】李海容《网络道德研究综述》_法制与社会,2009,(15):370,374【作者】郑红玲《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消费者身份》_法制与社会,2009,(03):246-247【作者】郭月菊《论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_继续教育研究,2009,(05):115-116
本文标题: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