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一)职业生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国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了。有些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灌输职业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从中学开始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近几年才缓慢起步,蹒跚而行:相当一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的宣讲、求职技巧的培训等层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一张白纸;(二)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占据了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应试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虽然文化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但是思维单一,缺乏创造能力。一切唯“高分论”,似乎只有高分才是走向成功的敲门砖。(三)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使大学生难以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许多大学生上了四年大学,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子,一旦走出校门,面对招聘单位时却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既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又不知道有能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许多人甚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关系,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应聘过程中被无情的淘汰。还有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经过几年的专业课学习后,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现在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自己不知道是该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选择一个认为适合自己但专业却不对口的工作?也有的同学在就业压力下,只要碰到一个单位想录用自己,不管该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就马上签了就业协议书,结果是刚到单位报到就要毁约,还交了许多违约金,自己后悔莫及。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时自嘲:上小学时想当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上中学时想当个成功富有的企业家,上大学时想进入一流的外企当个令人羡慕的白领,当真正面临毕业找工作时只想留在大城市里有口饭吃就可以了。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二)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三)急功近利的职业生涯规划。(四)把盲目跟风当作职业生涯规划(五)把所学专业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基础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一)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冲击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商品意识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冲击人们的大脑,社会世俗观点在评价人们成功与否时,往往把财富、地位放在首位,(二)人才高消费现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三)性别歧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四)就业指导缺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第二节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一、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今后一个长期现象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2001年我国有各类高校毕业生118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到2007年达到了495万,整整翻了两番还多。根据政府公布的数字,2004年至今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在70%左右,就是说全国每年有近30%大学毕业生当年不能实现就业,如2007年当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超过600万人。以河北省为例,200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不足5万人,2005年有19.5万人,2006年就达到了23.8万人,2006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约30万,如果算上历年没就业的、重又失业的大学生,人数绝对超过35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与此同时,我国每年需要安置的城镇待业人口为1200万,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1.2亿常年在外打工。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刺激了外国资本的引进和商品的出口,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对政府妥善安置就业人口,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谐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演变过程三、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带给我们的思考单从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看,似乎我国已经进入了大学生过剩的时代,那么大学生是不是真的过剩了?是不是真的到了大学生没有用武之地的地步?我国权威的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部门的报告认为,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国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还偏低,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还很少。目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5%,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为20%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这都是大学毕业生可以施展才华的有力依据。解决这个难题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需要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整体趋势,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做到职业与理想相结合。教育大学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念,才是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从我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实际需求看,大学毕业生并不存在过剩的问题,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都有非常大的需求。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素质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最短的那块板。(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你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避免出现就业落差。(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你正确评估职业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修正前进方向。(五)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你发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职业目标,搜索或发现新的有上升潜力的职业机会。(六)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你学会锻炼自己的谋略与胆识,运用敏锐的眼光与魄力,迅速提升职业竞争力。二、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劳动者各尽其所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价值。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第一节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原则(一)以专业兴趣为出发点规划职业生涯(二)以个人特长为出发点规划职业生涯(三)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规划职业生涯(四)以自我实现为出发点规划职业生涯二、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一)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二)博览群书,增加储备,为职业生涯规划开拓视野。(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职业生涯规划积累经验。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与模式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了五大基本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明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影响等等。所谓知彼就是认识社会,是探索外在世界,包括职业的特点、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择业就业的渠道、岗位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前景、工作要求及待遇等。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才能够进一步做到人职匹配,和谐发展。所谓抉择就是指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备选项进行权衡、比较,分析其中的优势、劣势、阻力、助力等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选择。所谓目标就是指决策做出以后,明确了大方向大目标,但是这还不够,要把大目标一一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形成目标系统。最后,行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只有美好的愿望和目标,没有把目标付诸实施的行动也是徒劳。只要按照计划采取积极行动,我们确定的生涯发展路线才能最终实现。二、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大体都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是职业准备阶段(一般从14、15岁开始,延续到18~22岁,读研究生则延续到25—28岁)。这是一个人就业前学习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时期,也是人的素质形成的主要时期。二是职业选择阶段(一般集中在17~18岁到30岁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三是工作初期——职业适应阶段(一般在就业后1~2年)。这一时期是对走上工作岗位人的素质检验。四是工作中期——职业稳定阶段(一般从20~30岁开始,延续到45~50岁)。这一时期是人的职业生涯的主体。五是工作后期——职业素质衰退阶段(从45—50岁开始,延续到55~60岁)。这一时期,人开始步人老年。六是职业结束阶段。这一时期是人们由于年老或其他原因结束职业生活历程的短暂的过渡时期。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过程(一)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案例:小兰同学在学校时曾是个积极向上的学生,学校的各项活动都乐于参加,并经常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做技术工作,周围的同事也都是来自各个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对小兰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太过沉闷,每天周而复始地对着电脑开发程序,而且多数工作是在重复,越到后来越感觉没有长进。平时在学校里积累的社会经验根本用不到,对她这样一个性格外向活泼的女孩子来说,这种工作环境太枯燥乏味了。非但如此,每年大批新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纷纷加入进来,慢慢地赶上甚至超过自己,老的同事有不少跳槽去了更有发展前途的公司。而自己在公司三年多来,勤恳努力工作,却没换来应有的回报,非但技术上没有很大突破,能力上没有很大提高,三年前的工作激情也在枯燥的工作环境中慢慢磨灭殆尽。案例中的小兰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也有很强的适应工作的能力,但却在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就茫然地开始了工作,最终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之中。(二)设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理想(三)进行自我评估分析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的测评。其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诊断出个人问题所在。对于环境的分析,则要依据对现实的清晰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实践,这一过程应该与其它过程紧密联系。(四)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环境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就是一个人渴望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结果。(五)制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六)实践学期行动计划(七)自我评估与调整第三节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准备(一)Whatyouare?首先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我分析过程。分析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过往经历和思维能力。这样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二)Whatyouwant?你想要什么?这是目标展望过程。包括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学习目标、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只有不断确立学习目标,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三)Whatyoucando?你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何在?最好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个人工作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积累。判断你能够做什么。(四)Whatcansupportyou?什么是你的职业支撑点?你具有哪些职业竞争能力?你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关系,也许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五)Whatfityoumost?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行业和职位众多,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看个人的选择了。选择最好的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根据前四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六)Whatyoucanchooseintheend?最后你能够选择什么?通过前面的过程,你就能够做出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了。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做好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做出了准备,当然比没有做准备的人机会更多。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一)评估所学专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一,自己是否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第二,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所学专业。第三,自己的特长是否适合所学专业。(二)做好就业准备为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大学专业的确定,也就是职业定位基本确定。职业定位并不等于完事大吉。在大学期间第二项任务是做好就业准备,为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自己不但需要认真学好
本文标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