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安徽大学学生处二OO八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职业环境…………………………………………………洪仁杰第一节就业形势与政策第二节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第三节专业思想、职业意识、创新意识第二章职业探索…………………………………………………孙自盛第一节概念与分类第二节职业道德第三节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第三章职业理论…………………………………………………黄烈第一节生涯发展理论第二节生涯规划理论第三节西方职业理论第四章自我探索…………………………………………………陈德胜第一节认识自我、合理评价自我第二节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与职业规划的关系第五章职业生涯规划……………………………………………蔡俊萍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三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及应用第四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问题第六章职业素质…………………………………………………罗晓志第一节专业能力第二节职业能力第三节大学生能力培养途径和认识误区课程简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首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优点、缺点、兴趣、性格、能力、动机和需求、价值观等,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选择合适的职业。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检验其可行性。学生应学会推销自己的技能,包括简历的准备,面试的技巧,如何选择、如何决策以及找工作的技能等。总之,学生要掌握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提高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在学生的非毕业学年开设的必修课程,以非毕业班学生为讲授对象。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把握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责任意识;进行自我探索,对自我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定位;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目标构想。本课程计划18个学时,1个学分。授课形式:讲授;讲座;讨论;多媒体;模拟;参观考察等。考核方式:论文;模拟或参观考察活动的总结报告等。教学进程安排表:周次学时数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备注33就业环境课堂教学43职业探索课堂教学53职业理论课堂教学63自我探索课堂教学73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1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83职业素质课堂教学第一章就业环境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与意义,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及需求状况,明确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逐步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业环境计划三个学时。二、课程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逐步由适应市场需求的并轨制所取代,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的转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需求状况也被赋予新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一项繁重的系统性工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缓解就业压力,高校从专业设置到培养学生的目标也都有新的变化,毕业生在掌握国家就业政策和扎实专业思想的同时,努力培养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节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与意义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任务:1、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2、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3、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4、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1、把握理论知识的传授同转变思想观念紧密结合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的自为精神紧密结合3、坚持一般教育同个别教育紧密结合就业指导的定义:就业指导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就业指导的意义: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2、是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3、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4、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第二节就业形势与政策一、目前大学的就业状况(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1、统分统包制建国初期至其后的数十年间,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由国家负责,按计划统一分配的制度,即“统包统分”的制度。2、并轨制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毕业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这项决策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同年,国家教委就在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改革试点。1988年,安徽省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试点经验,在安徽机电学院进行改革试点。1993、1994、1995年试点分别扩大到3所、6所、9所高校。1997年,除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外,这项改革扩大到我省所有高校。2000年,招生“并轨”生毕业,在我省除享受专业奖学金的学生,原则上由国家安排到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外,其余毕业生均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需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至此,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国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导向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新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初步形成。(二)、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继1996年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后,1999年又出台了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见表一)。表一:2003至2006年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年份全国安徽省安徽大学2003212万人6.8万人3362人2004280万人9万人4528人2005338万人11.9万人5618人2006350万人15万人6094人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家宏观计划的指导下,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与2003年相比,短短的四年间,全国毕业生人数净增了138万,安徽省更是翻了一翻。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用人政策和制度限制或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旧的工作思维定势、工作惯性还在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方式还没有完全破除;传统的择业观、就业观、用人观还有一定市场,转变观念在许多方面还仅仅是一句口号等等。一时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出现了供需矛盾,给就业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尽管如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04年,全国本科生初次就业率84%,本专科(高职)生平均最终就业率83%,好于2003年;同年,我省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7%,本科生最终就业率93.7%,本专科(高职)生平均最终就业率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截止到8月底,我省本科生就业率已达到了86.6%;我校本科生就业率也达到了79%,与去年同期就业率基本持平。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及时找到了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在各自岗位上锻炼成长,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三)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趋势分析、研究历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对培养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004年,安徽省教育厅在编制的就业工作年鉴中就公布了此项数据统计(见表二)。我校历来重视此项统计工作(见表三),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有详细的数据统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为下一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增添第一手资料,为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参考。表二:安徽省2004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布单位性质本科生专科生(高职)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例(%)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例(%)国家机关4941.33470.12科研设计单位10812.921180.30高等学校8942.412520.64其他教学单位979626.46614315.59医疗卫生单位27087.314101.04其他事业单位9732.633660.93金融单位5171.401650.42国有企业511713.82437011.09三资企业17874.8311152.83其他企业1076229.072463662.52部队3140.85470.12其他25796.9717344.40合计3702210039403100表三:安徽大学2001、2003、200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布单位性质2001年2003年2004年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国家机关784.36632.441103.39科研机构543.02321.24732.25高等学校1448.052188.451404.32其他教学单位512.85532.05631.94医疗卫生单位20.1100.0060.18其他事业单位794.421716.591815.58金融单位844.701806.97972.99国有企业38821.6944917.4040512.48三资企业804.471465.661935.95其他企业26014.5429911.5985426.33部队995.53863.33441.36考取研究生33618.7866425.7374623.00出国40.22240.93200.62未就业1307.271977.633129.62合计178910025811003244100将表三与表二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安徽省2004年全省毕业生就业流向基本相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基本情况是:1、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倍受毕业生的青睐,但因吸纳能力相对有限,就业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毕业生到各种经济所有制企业就业日趋成为主流,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在逐年增大。3、考研继续升造学习是本科生毕业时首选道路之一,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对求学求知、提高能力、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渴望。4、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也是他们就业观理性、成熟的表现。面对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能与社会需求较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就业渠道,就业层次也呈多样化的趋势,所以就业率没有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而大起大落。二、国家的就业政策(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的改革,广开就业门路,放宽就业限制,逐步建立开放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巩固和完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2、基本原则:就业工作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由培养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鼓励和引导广大毕业生到企业和山区、贫困地区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二)、目前国家的主要就业政策和措施1、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规定。2、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3、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5、培育和建设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6、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7、深化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并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8、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9、构建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10、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和宣传工作。11、建立
本文标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