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园林设计(我要复习看的)
绿地:绿化:造园:园林风格:园林艺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内容):7大(城市绿地包括那些)园林规划设计应符合哪几方面要求: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的特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原则:5大原则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创作方法:中国园林总体来说园林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自然→→人工→→仿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之上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加以人工修饰)横向上来看园林的分类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西亚(古埃及的墓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1、生成期:2、转折期:3、全盛期:4、成熟期及成熟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一)、江南园林(庭院)(二)、北方园林(北京室园)(三)、岭南园林(庭院)(四)、巴蜀(川西)园林(一)、中国近代公园(二)、中国现代公园:中国园林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日本园林:日本园林发展时期:日本古典园林的类型:古埃及与西亚园林分类:欧洲园林分5大类试述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五大1、生态效益:2、社会效益6大方面:(对人民的作用)3、经济效益1、按绿地位置划分:2、按服务范围分:3按规模划分: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内容):7大(城市绿地包括那些)按照《城市绿化条例》它将园林绿地分为:7大类(城市的绿地的做成)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公共绿地:交通道路用地:单位附属用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风景林地: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一、城市园林绿地指标及其计算1、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既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绿地面积+道路交通绿地面积+单位附属绿地面积+生产防护绿地面积+风景林地面积。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人口。3、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城市用地面积*100%(2010年30%以上)。4、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各类绿地的绿色植物覆盖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35%)5、道路绿化面积指标:绿化横断面/道路横断面长(宽40m、﹥27%;宽﹤40m、﹥27%)6、生产绿地面积指标:城市苗圃面积/建成区总面积(2%)。7、防护绿地面积指标:城市内河、海、湖、铁路要有30米以上的防护林带。另外,工业企业的防护林带也有相应规定。8、居住区绿地面积指标:30%以上。9、单位附属绿地面积:30%以上(各别情况、特殊对待)二、影响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城市自然条件第六章城市及绿地系统规划⒈考试内容⑴城市规划与设计。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⑶城市绿化树种规划。⒉考试要求⑴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相关人物以及相对应的人物。⑵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⑶掌握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第四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6个形式:(1)、块状绿地;(2)、环状绿地;(3)、带状绿地布局;(4)、楔形绿地;(5)、混合式绿地;(6)、片状绿地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手法: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应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把绿地系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成为花园城市,充分发挥他的功能。(点—花园、公园等大面积绿地;线—道路两旁、滨河绿带、工厂及城市的防护林;面—单位附属绿地)第三章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第一节园林美美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自然美:自然美具有多样性、象征性、直观性等特征。(二)、社会美:1、社会美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阶级特征2、社会美中人的美是主导3、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侧重于内容(三)、艺术美1、艺术美具有典型性;2、艺术美具有理想性;3、艺术美具有普遍性园林美的10大内容:1、山水地形美;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游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第四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⒈考试内容⑴生态学原理。⑵园林美学原理。⑶环境心理学原理。⒉考试要求⑴掌握生态学原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⑵掌握形式美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⑶熟悉环境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第二节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一、形式美法则(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5大美1、线条美;2、图形美;3、体形美;4、光影色彩美;5、朦胧美(二)、形式美法则及其应用:1、多样统一的原则;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⑵掌握形式美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A、多样与统一在园林中的应用是指: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包括: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与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B、对比与微差对比:是指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包括:空间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明暗对比、质感对比和布局对比、直与曲.人工与自然。微差: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成为微差协调:是指事物和现实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整体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中的统一。(相似协调和近似协调)C、均衡与稳定均衡:主要是园林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均衡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和质感均衡稳定:是园林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D、韵律与节奏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常见的韵律包括:(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旋转韵律、自由韵律、拟态韵律)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E、比例与尺度比例: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单位尺度引进法、人的习惯尺度法、夸张尺度)二、园林意境的创作法则:(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创作原则:4大(1、自然;2、淡泊;3、恬稳;4、含蓄)(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10大法则和指导思想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5.欲杨先抑,柳暗花明6.起结开合,步移景移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掇山假山最根本的法则就是“有真为假,作假成真”。“有真有假”说明了掇山的必要性;“作假成真”提出了对掇山的要求。“作假成真”的7大手法:掇山整理布置方式1、山水结合,相映成趣2、相地合宜,造山得体3、巧于因借,混假于真4、独立端严,次相辅弼5、三远变化,移步换景6、远观山势,近看石质7、寓情于石,情景交融51、“作假成真”的手法:朵山整理布置方式1、山水结合,相映成趣2、相地合宜,造山得体3、巧于因借,混假于真4、独立端严,次相辅弼5、三远变化,移步换景6、远观山势,近看石质7、寓情于石,情景交融第三节园林布局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园林布局方法:动态布局、静态布局、色彩布局园林形式的确定:根据园林的性质、根据不同文化传统、根据不同意识形态、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园林的布置形式:1、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体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2、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山水式园林。它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3、混合式园林:即介于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之间的一种园林设计方法,因而兼容了自然式和规则式的特点。从整体布局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将一个园林分成两大部分,即一部分为自然式布局,而另一部分为规则式布局;二是将一个园林分成若干区,某些区域采用自然式布局,而另一些区域采用规则式布局。4园林布局的原则:4大(1)、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a、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b、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c、起开结合,多样统一。(2)、因地制宜,巧与因借。(a、地形、地貌和水体应结合地形特点,就地取材。b植物与气候条件应相适宜。)(3)、应主题鲜明,主景突出。(4)、应适合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5.色彩在园林绿地中的有哪些作用:(1)天然山水和天空的色彩。(2)园林建筑、道路和广场的色彩。(3)园林的植物色彩配置合理可以创造出秀丽的园林景观效果。(4)观赏植物的配色可以丰富园林的色彩。第四节景与赏景景: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园林景观的类型:园林景观按景的主题可分为:1、地形主题;2、植物主题;3、建筑景物主题;4、景饰小品主题;5、人文典故主题形成景的两个条件:一是其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二是它所在的位置要便于被人觉察。赏景的方式和视觉规律:(一)、赏景的方式:2大1、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动态观赏:)游人在行走中赏景即人的视点与景物产生相对移位,(动态观赏的景物称为动态风景。)(静态观赏:)游人在一定的位置,向外观赏景物,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静态观赏的景物称为静态风景。)2.平视、仰视、俯视观赏: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又可以将赏景方式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二)、赏景的视觉规律:3大视觉规律观赏点:游人所在的位置即人的眼睛的位置,也称为视点。观赏视距:观赏点到被观赏的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视域:视距范围之内的区域,也称视场、视线区。1、识辨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离为25~30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30~50m,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13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了。2、最佳视域: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3、适合视距:{H:建筑物高度;h:人眼高}景物高﹥宽:3.78(H-h);景物高﹤宽:3.7(H-h);什么是水平视角:水平视角是观众不转睛水平主向看屏幕、舞台、画边缘视线的夹角,叫水平视角。一般不能越过150度。什么是垂直视角?指在垂直方向上清晰看见屏幕影像所构成的最大角度。上狭角过大使人的头部过分上仰,引起不舒服,因而一般要求不超过水平面上一般不越过1~2度,而下边视线的夹角越大越好。第五节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1、造景: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⒉考试要求⑴熟悉植物造景的意义与特点等内容。⑵了解植物造景的依据与原则及植物造景的形式与类型等内容。⑶掌握植物造景设计的内容。2、造景的艺术手法:9种(一)、主景与配景:突出主景的6大方法:6大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2.中轴对称法;3.动势向心法;4.构图重心法;5.仰面朝向法;6、对比法(二)、层次与景深: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增加景深的方法:1、增大前景和透视距离;2、增加前景的层次;3、色彩及明暗处理;4、其他错觉的应用。(三)、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四大---借景的内容:借形、借声、借色、借香。五大---借景的方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四)、对景与分景: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式。)分景:是以山水、植物建筑、园林小品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的境界。分景
本文标题:园林设计(我要复习看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1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