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国内各高校学分制改革各具特色
国内各高校学分制改革各具特色2002年,对国内各高校来说,似乎是“学分年”。新一轮的推行和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热潮此起彼伏,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不少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复旦大学建立“完全学分制”全国最早实行学分制的高校之一——复旦大学正式推出了“以通才教育为目标,文理教育为特色”的“完全学分制”建设方案。建立在原有学分制基础上新方案,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主要特征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1.1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全学分制”的建设基础是课程结构调整。该校正在制定文理教育课程计划,在全校性课程中建立综合教育课程平台和文理基础课程平台,优化专业主干课程结构,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增加大量的新课程,让学生广泛选择。同时,学校强调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逐步转变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1.2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完全学分制”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改革。该校将陆续推出多种学位计划,进一步开放专业选择,实施弹性学制,让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同时,推进学期制开课计划,适当缩短原有两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腾出时段在暑期开设短学期课程,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锻炼。1.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校力图通过深化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完善导师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和育人工作,多开课、开好课、开新课。此外,学校已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文体设施等教学资源进行了总体规划,为学分制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撑。2.东华大学推出特色学分制东华大学2002年秋季入学新生将开始实行全新学分制教学模式。据悉,新模式有三大特点:2.1通识教育不分文理——该校学分制改革的核心是三大课程平台+实践环节。三大课程平台是:通识教育基础平台、学科大类基础平台、专业及专业前沿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即学生不分文理,全校打通的课程占50%,有政治法律、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军事体育、人文素质。2.2教师讲课要有资格——根据新的制度,该校的青年教师将不能马上开课。因为即将实行的讲课资格制度规定:讲课老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讲师职务;要通过岗前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普通话达标;担任过两年教学辅导;工科类教师有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新教师一轮试讲课评价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2.3一周七天全天排课——学校一周七天全天排课:周一至五安排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周六与周日安排辅修和二专课程;暑假初安排一个短学期开设辅修和二专课程。同时,新模式规定,综合测评前8%的优秀学生可以重选专业,3%的学生通过校内插班考试更换专业,有特长的学生通过一定手续转到合适专业。3.同济大学试行德育学分制同济大学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医学三个学院中试行德育学分制,有效解决了以往德育教学中存在的知行分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等问题。德育学分制即德育活动的制度化、课程化、学分化,它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教学中。在德育学分制中,德育成为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并围绕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必须正视的重大人生课题,如环境适应、学习、交往、恋爱、择业等,从思想、道德、行为等层面分年级、分学期依次展开。据介绍,德育学分制每学期1学分,其中理论部分成绩占40%,实践部分成绩占60%,德育成绩作为评选先进和毕业依据之一。德育学分制的实行,使德育工作超越了原先狭窄的思想品德课和综合测评的范畴,而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培养挂起钩来,对所有学生都有引导作用。参加德育学分制试点的学生普遍反映,德育学分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医学院99级学生主动到一些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在社区敬老院开展爱老服务、在校园内开展健康服务等。4.重庆大学设立不及格者不予毕业的“国防学分”作为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一个新举措,重庆大学设立了不及格者不能毕业的国防教育课程学分。在重庆大学的带动下,西南地区有10所高校正在推广这一做法。针对部分学生国防教育不重视,国防观念淡薄等现象,重庆大学制定了国防教育学分制。该制度规定,学生每月国防教育课程不得低于3个课时,每学期不得低于15个课时,学校每学期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课。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重庆大学推行国防教育课程学分制后,学生上国防教育课、学国防知识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明显提高,大学生更加了解祖国经历的风风雨雨,更加懂得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澄清了以前认为“国防只是军队的事”的错误观念,树立起了每位学子都有义务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的大国防观念。学校的做法在社会上也引起强烈反响。5.云南师范大学推出“创新学分”云南师范大学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学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校为落实“创新学分”教学工作,于近期颁布了《创新教育及创新学分实施细则》。《细则》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其成果以科研论文形式体现出来,给予相应学分;学生参加知识、技能创造发明、竞赛获得奖励也给予相应学分。最佳成绩,可一次获得6个学分。创新学分可以替代校、院、系3级选修课学分,并作为评选省级以上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凡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出任本科生导师,负责指导10至15名学生。学校要求,教师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真正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开放实验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6.西安交大学生培养新方案规定:课外必修8学分西安交通大学为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出了本科生“课外必修8学分”培养方案。这一方案规定,自1999级本科生开始,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实践环节学分外,还必须获取8个课外实践学分,方准予毕业。“课外必修8学分”活动范围包含科研活动、设计创新、科技竞赛、校园文化、体育竞赛、学术论文、社会实践、艺术培训等方面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为落实这一方案,该校将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途径课外实践机会,把课外实践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与课内重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课内外整体培养方案。7.长沙各高校将性健康教育计入学生学分从下个学期开始,位于长沙岳麓区内的22所大中专院校将新开设“人口与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其考核成绩将计入学分。长沙岳麓区是湖南高校最集中的地区。据了解,该区现有未婚青年15.4万余人,其中大中专学生近10万人。近年学生中同居现象明显上升,甚至还出现非法怀孕和计划外生育。据该区计生协会对2000名大中专学生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殖健康和性教育很有必要。据悉,性健康教育将以课堂教学为主,自学为辅,每学期不少于3个课时。
本文标题:国内各高校学分制改革各具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2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