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国旗下的演讲(1124侯羽菲)
谈节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12月21日,明天我们将迎来全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俗话说:“冬至大似年”,从前,每到冬至,人们总要丛火、把家庙、拜父母尊长、设家宴、亲戚相贺,礼俗活动与过年相差无几。现在到了冬至,爸爸妈妈也少不了要提醒我们多吃几个饺子。相传名医张仲景曾见白河两岸的百姓饥寒交迫,面黄肌瘦,耳朵都冻伤了,于是,他亲自支一口大锅,放几味药材,煮成祛寒汤,再把羊肉、胡萝卜等剁成馅儿,用面包成耳朵的形状送给老百姓吃,百姓祛了寒,治好了耳朵,这习俗也就传了下来,所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也由此而来。另外,饺子又有“交子时”这一层含义,冬至又被人看做阴之至阳之始,是返本开新的节点,两者在这一意味下不谋而合。所以冬至吃几个饺子,我们感受到的是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心,是为接下来的数九寒天养精蓄锐,也是对来年的生活寄予美好期盼。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提起二十四节气,那首朗朗上口的歌谣便浮上心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国早在西周便有了“二至二立”的记载,每个节气都经过人们精密的计算,甚至可以确定到几点几分,对我们千年以来农耕文明的延续与发展起着指导性作用。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民风民俗、制度礼仪、神学占卜、中医药理等众多丰富的元素,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特有的情结。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当世界在我们眼前打开,我们一哄而上,争抢着新奇的事物,我们会在万圣节带上面具,会在圣诞前夜采购大包小包装饰品,会激动地问起小伙伴的星座,查询各种星座性格分析,再提起我们的节气时,我们的语气变得平淡,知识变得贫乏。有谁还记得在立春那天起个大早用各种食材包个春饼来尝尝“咬春”的滋味?又有谁了解雨水与尽孝的某种渊源,或是在白露祭祀治水英雄大禹的典故?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我们作为中国人,首先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这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亲密关系,我们受这种氛围的熏陶,更应心怀传承与发扬它的使命感。将来走在异国他乡,每逢节令,念起家乡的风俗人情,心中便多了一分安慰,一分温情,当我们对他人讲述这诗一般的节气,就如同讲着一个诗化的中国的时候,我们会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民族的自豪感。前苏联诗人里德曾说:“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没有一种权力或是一种制度能将文化意识灌输给群众,除非我们真正意识到它的可贵并爱上它,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留心每一个节气,你会听到第一声春雷惊醒蛰伏的昆虫,会感到空气中渐渐升腾的雾气就在你耳边波动,会看到万物踏着相同的鼓点却错落有致的生长开来……,你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仿佛身体中每个细胞都找到了它最原始的节律,最本真的状态。节气在这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它成为一种科学,一种美学,让汲汲于名利的人放慢脚步,为芸芸众生的精神世界输送营养。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会变得有所不同,到那时,我们或许会真正理解,沈从文穷尽一生而不懈追寻的那种质朴而又美好的人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1401班侯羽菲2015年12月21日
本文标题:国旗下的演讲(1124侯羽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5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