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单元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是在三年级下期学生认识了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对图形运动的再一次研究,重点把学生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部分内容的不同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取材不一样,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重点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基本上都取材于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图形。二是要求不一样,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只限于感知,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需要理解和应用。三是学习方式不一样,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主要采用观察与操作获得运动表象,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要采用操作、分析、归纳和应用的方式掌握图形运动的本质属性。本单元的图形运动都是把平面图形放在方格纸上进行研究,强调方格纸的目的是因为运动的表现形式为位置或距离的变化,位置的改变在方格纸上表现得最明显;另外,方格纸虽然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直角坐标系,但是它具备了直角坐标系的本质特征,所以在这里也渗透了直角坐标系的一些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教科书回避严格的定义,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图形的运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科书编写时注意揭示图形运动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挖掘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彼此之间的关联,比如平移、旋转、对称与设计图案的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上对应点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本册的图形的平移安排的是在方格纸上平面图形沿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的平移,重点让学生观察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对方向的观察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通过对距离的判断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从中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本质特征。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O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教科书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旋转过程中关注旋转的“点”“方向”“角度”,就是关注旋转的三个核心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掌握了这三个核心要素,才算掌握了旋转的本质属性。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由于对称轴是轴对称概念中的核心概念,所以教科书抓住对称轴的判断,由对称轴去判断对称图形上的一些对应点,由对称轴画图形的另一半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目的。设计图案是紧接着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编排的。编排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知识的及时巩固;另一方面,又通过综合应用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并强调知识的应用意识。探索规律是个系列的学习内容,本单元结合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图形变化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原来掌握的探索规律的方法应用于新情况,让学生感受探索规律方法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综合与实践是将这些图形变换方法应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体会这些变换方法的应用价值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这个活动对环境和条件的要求都不高,因而适用性比较强,几乎所有学校的学生都有条件来开展这个活动。教科书呈现了活动的一些主要的程序,学生只要按照这个程序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活动。适用面广、操作性强、参与率高是这个活动的主要特点,通过这样一些特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综合应用中,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科书强调观察、比较和操作,通过观察和物体前后位置的比较,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从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中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通过学生的操作,一方面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操作。[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平移距离、旋转角度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距离、旋转角度,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本文标题: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单元内容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8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