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研究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研究综述姓名:XXX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X班学号:XXXXXXX成绩:XX指导教师:XXX职称:XXX2014年12月12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研究综述作者:XXX指导教师:XXX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土地利用活动。土地利用活动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土地利用结构是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以及各用地类型组合而成的格局,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土地利用功能与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从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出发,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当前有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的状况,归纳总结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优缺点,指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资源有限、人增地减、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客观现实下,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持土地资源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土地利用变化是自发性过程和自组织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自发性过程取决于土地利用需求、供给和局地条件,自组织过程则是土地利用时间序列的结果[2]。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其结构变化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产生效益,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益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是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进展土地利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与经济社会、国家政策等密切相关,土地利用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愈加趋于紧密,两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互影响[3]。关于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有四个发展阶段: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工业革命,围绕工业革命出现而导致的土地利用配置结构等问题的研究;到了20世纪上半叶,土地利用规划只是传统的建设2性或蓝图规划,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没有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目标逐渐变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PlummerLN在1993年给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概念,其定义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自标,依据土地资源的自身特性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类型进行更加合理的数量安排和空间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其过程是在地区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及空间格局,而优化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所以促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有效管理成为当今土地利用研究较为凸显的地位。2国内土地利用研究进展2.1土地利用研究概况我国对土地利用的研究历史悠久。奴隶社会殷商时代实行的井田制,是我国最早的耕地规划雏形。封建社会我国古代地理文献《禹贡》,对我国的土壤进行了科学分类,各地区的土壤类别及其利用差异就有所阐述,并提出了土地评价的精辟思想。此后,我国对土地利用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和张心一等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5]。但这个时期的规划只是传统的建设性或者蓝图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没有得到重视。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进入70年代,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日益突显,土地利用规划逐渐从传统的建设性或蓝图规划,发展到以控制土地利用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且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以现代控制理论为理念的规划。吴传钧、郭焕成[6]等认为国家级现状是一种战略规划,主要考虑国家目标和土地资源的分配问题。省级层次主要是关于项目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适宜性,落实国家级规划的相关内容,并解决国家和省之间的各种冲突。地方级范围包括一个县城、一个乡镇、几个村落或一个小流域。在这一层次上,充分考虑当地公民的建议,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这种规划的层次来看与英国、美国基本是相同的。赵云龙[7]等在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南缘的河北怀来县为例,在对怀来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多目标规划的方3法对怀来县土地利用结构做了优化分析。王雪梅[8]等基于2008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并借助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对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谢华[9]等以晋城市为例,运用TOPSIS法分析了本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程度,运用相关系数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研究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程度的驱动力。2.2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及其优化研究物质结构间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组成成分的质量、数量及其组合建造,是结构研究的核心,不同的组合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取决于结构。显然,土地系统功能是否最优也取决于其利用结构的最优否。同时,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一般意义上讲,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是由自然生态因素、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水平共同决定的。土地利用结构是评价一定区域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因此,加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合理确定其调整思路,最终实现其优化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10]。2.3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1)定性法定性法主要有土宜法和综合平衡法,土宜法建立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土地质量评价成果资料,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对于宜农、宜林、易牧地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树种和草种地,以及适宜建筑用途土地加以合理的归并,在土地需求量和土宜阀值范围加以比配,最终借以确定较为满意的土地利用结构。李超等提出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类别划分,并以此来设计优化模型的思路与方法,认为优化的上地利用结构是随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应注重对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分析[11]。(2)定量法4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定量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的,即所谓的模型法。常见的模型有: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以及当前最常用的与相关算法集成的优化模型。①线性规划李璧成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优化,他指出土地科学只有在全面调查和深入分级评价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才能在实践中起指导作用。他认为,区域土地利用的最佳模式应是根据土地利用受到的条件约束,选定价值目标集,使其经济效益、社会需求和生态效益等各方面总体上达到最优[12]。李峰等进行了兴久生态村土地利用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的研究[13]。②多目标规划董杰[14]采用目标优化法对河南省禹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谭淑豪[15]等选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妥协约束法建立约束条件与决策变量的时序预测模型样,对江苏省江阴市土地利用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严金明[16]认为定量的模型要与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在模型的建模中要有定性的理论作依据,模型的测算也要有定性的分析为蓝本,结果的选择也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防计算的结果脱离实际。3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未来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是为协调人地矛盾而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未来的土地利用,在时空上合理分配组织的综合技术措施。系统控制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人地矛盾协调是系统控制的目标。控制、平衡、优化是实现协调的手段。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具体可表述为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既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与环境要求,又要不断改善资源本身的质量特征。所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由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工程。可持续土地5利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思想,让土地利用的目标和行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17]。我国的土地利用研究结合国情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路线,在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核心。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以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已成为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在开发土地的意识形态上,还是更注重土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导致过度的开发土地,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土地利用涉及诸多的因素,如经济发展、地区开发、自然环境等,而这些目标的利益是相互制约的,各目标的重要性不同,需要进行协调性的综合优化。传统型的单目标线性优化早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迫使管理者寻找更优的方法替代单目标线性优化方法,其优化目标具有多样性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结论:本文从土地利用的现状、结构、调整、优化方法四个方面对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者深入研究和解决,如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使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土地利用结构与当地经济发展达到最优结合等问题。因此,对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是一项长期并且艰辛的工作任务。6参考文献:[1]周炳中,陈浮,包浩生.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类研究[J].资源科学,2002,24(2):88-92.[2]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等.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4,59(6):1037-1047.[3]汤怀志,吴克宁,黄勤.基于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J].财贸研究,2008,(2):7-14.[4]PlummerL.N,周文斌译.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型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3,16(2):129-135.[5]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6]吴传钧,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7]赵云龙,秦向阳.河北怀来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2005.[8]王雪梅,唐梦迎,席瑞.新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4,(2):107-97.[9]谢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4,(2):61-64[10]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197-203.[11]李超,张风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52-59.[12]李璧成.运用线性规划建立十地合理利用优化模型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83,(6):47-54.[13]李峰,李青,曲增禄,等.兴久生态村土地利用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1993,(3):58-62.[14]董杰.土地利用结构目标规划优化模式初探——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2):23-27,35,64.[15]谭淑豪,曲福田,谭仲春.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
本文标题: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9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