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土地生态学考试结构:名词解释30填空题20简答题40论述题10第一章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简答)3.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地域的空间性②时间点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填空)4.土地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①与土地学和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通过直接吸收土地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而不断充实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核心问题②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是密切联系的,而且某些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土地生态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核心问题。两者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景观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土地③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简答)第二章5.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①整体论与系统论②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③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论④复合种群理论⑤渗透理论⑥等级理论⑦地域分异理论⑧生态动力源—汇理论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⑩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填空)6.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及其指导作用:⑴整体论与系统论:整体论: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系统论:从系统的角度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指导作用:①土地生态学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问题②要把“土地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③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等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④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⑵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规划设计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要把生态平衡调控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主要的目标与任务之一。指导作用: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复垦,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生态调控,防止生态失调,促进土地生态良性循环⑶生态-经济协调论:内容:生态经济两重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态经济全面需求理论、生态经济生产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循环理论、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指导作用:①决定了土地利用调控必须同时重视其经济过程条件和生态过程调控②要从土地经济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两个方面搞好土地的综合价值核算③要统筹考虑人们在土地方面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态精神需求④要将各类用地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⑤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各类用地之间的良性循环⑥要同时重视土地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生产⑦要将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土地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⑷复合种群理论:在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指导作用:①为土地生态资源的合理性分布提供依据。②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合理配置规划和设计等提供更充分,更科学的依据③为生态农业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提供合理的用地分区④使各种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空间布局符合复合种群理论的要求,促进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⑸渗透理论:通过研究景观连接度来研究广义临界阈现象的理论。指导作用:①某一生物或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渗透、融合。②某一社会经济活动与土地生态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③不同生物或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融合④不同土地社会经济系统之家的相互渗透与融合⑹等级理论:任何系统皆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指导作用:①土地生态系统的等级越低,即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越小,越要注重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防止土地利用与管理中的人为割裂②土地生态过程的调控上,要通过低等级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来促进高等级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③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生态系统,必须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各类约束条件,通过各类约束条件,促进土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④根据土地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级,合理确定土地生态系统受干扰的力度或阀值⑤土地生态的预测难度大,慎重对待各种方法预测得到的结构⑥针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级,因地制宜地进行研究和规划设计⑦在用模型方法、特别是数学模型方法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时,要特别注意土地生态系统的简化程度和各种假设条件的科学性。⑺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等在地球表层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指导作用:①在土地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性和分异规律研究中有指导作用。②对土地生态类型形成及分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③在研究大区域(省域,大流域,全国或全球)土地生态学规律中有重要指导作用。④对大区域的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是通过生物圈中复杂而又相互连接的循环来完成的,这一循环被称作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它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迁移、转化,构成一定地域范围内或全球范围的循环指导作用:根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土地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全球土地生态系统的地址大循环,同时还要研究局部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小循环;要把“土壤圈”作为土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核心;不仅要研究营养元素的循环,同时还要研究有害物质的循环;要从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度来分析土地生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研究土地生态问题解决的技术措施。⑼生态动力源-汇动力:生态动力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直接或间接地以不同运动形式(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生物起到动力作用的任何物质。指导作用:正确辨识土地生态系统中使“汇”受益的源和对“汇”有害的“源”;通过人类的土地活动促使生态动力“源”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起有益的作用。⑽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时间原理、物种原理、位置原理、干扰原理、景观原理(简答)7.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调论,突变论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填空)结构论:系统尤其生物系统的自组织化结构、功能与发生演变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与建构的理论基础协调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突变论:突变论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突变论一般并不给出产生突变机制的假设,而是提供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产生的突变现象,对它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系统论: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信息论: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信息系统就是广义的通信系统,泛指某种信息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所需的全部设备所构成的系统。(简答)第三章8.土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法②评价法③数量模型法④实验分析法⑤规划法⑥生态重建发(填空)9.土地生态学的技术思路:①系统研究思路②“黑箱”与“白箱”技术思路③“灰箱”技术思路④精确与模糊技术思路⑤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技术思路⑥土地生态学的技术系统框架(填空)10.土地生态学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包括各种调查、评价、模型、规划、重建的技术流程及其实践应用。(填空)第四章:1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名词解释)12.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名词解释)13.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土地生态胞体(填空)14.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①净化功能②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能的功能③承载功能④养育功能⑤交换功能(填空)第五章:15.土地生态分类: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演变特征以及人类的入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为标准,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为依据,按系统内各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特点,划分为不同土地类型(名词解释)16.土地生态分类的原则: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③遵循土地分类的基本原则④综合性原则⑤主导型原则(填空)17.土地分类:是将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质地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并获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名词解释)18.土地生态分类与土地分类的相互关系:土地分类和土地生态分类都是以一定的标志为依据,对土地进行类型划分,两种分类相互联系,土地分类是土地生态分类的基础,土地生态类型必然要受土地类型本身性质的制约。主要区别有:①分类的目的不同②人及生物的因素对分类的重要性程度不同③分类所选的因子不同④土地生态分类更注重与环境及生物的联系。(简答)19.土地生态分类与景观生态分类的关系:土地生态分类和景观生态分类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重要差别,与土地生态分类相比,景观生态分类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景观生态分类更强调系统的空间分异与空间特征②景观生态分类更注重遥感图像的分类手段③景观生态类型边界更趋模糊性④景观生态分类更强调地理空间的相邻性⑤分类途径不完全相同(填空)第六章:20.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名词解释)21.土地评价的研究内容:土地评价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而有所差别,有从某项生产出发对土地质量的评价,有关于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也有着重于对某项生产适合或限制程度的评价等。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土地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审和鉴定。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简答)22.土地评价的分类:①土地适宜性评价②土地生产力评价③土地经济评价④土地综合评价(填空)23.土地生态评价: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和健康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名词解释)24.土地生态评价的内容:①以土地生态类型为基础,着重进行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果功能及土地生态价值的评价②在一般的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研究对象最有意义的若干生态特性进行专项评价③将不涉及社会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与涉及人类社会或社会经济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生态评价相互结合起来,尤其关注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④对土地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程度或潜在危险进行评价(简答)25.选择土地生态评价指标原则:①代表性②灵敏性③通用性④经济性⑤稳定性(填空)26.土地生态评价的考虑指标:①农用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立地条件、水资源、生物资源②建设用地:土地的通达性、建筑的经济性、生态的稳定性、环境的清洁度、空间的拥挤度、景色的优美度(填空)27土地生态评价的目的: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名词解释)2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①评价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以决定行止;②评价生态影响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③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取舍(简答)30.生态环境影响评
本文标题:土地生态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9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