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土地经济学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一节土地的供给第二节土地的需求第三节土地的供求平衡第一节土地的供给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两种。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土地的供给土地自然供给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叫做土地的自然供给。所以,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被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的自然供给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来说,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基本上是无弹性的。土地的自然供给受下列因素的制约:(1)具有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具有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其他资源;(5)具有最基本的交通条件。(一)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在陆地上,还有近50%的面积是永久冰盖地、干旱沙漠地、岩石、沼泽、高寒地区等目前难以利用和无法利用的土地。除此之外,尚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存在各种障碍因素,如高山、石山、峭壁、陡绝的山地、干旱缺水的土地等。这样,适宜人类利用的土地只有7000万平方公里左右。气象学家卓卫特研究,世界陆地面积分为8个气候带,可作为发展农业的地区是占陆地总面积51%的润湿区、亚湿区和半干旱区。美国地理学家贝克研究,世界约有占陆地面积17.5%的土地可作为耕地,现有耕地面积已占陆地面积10.1%。世界上最好的耕地只占陆地面积的7%,现在看来这一部分土地早已被人类利用。人类增加的新耕地,会因自然因素的限制而难以跨入最好耕地的行列。世界各国的土地自然供给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印度、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48.6%~18.1%是耕地,而加拿大、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埃及,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6.3%~2.9%。(二)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从热量条件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热量条件优越,除占土地面积1.2%的寒温带,以及占26.7%的青藏高寒气候带外,其余70%以上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的热量条件都较好,农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从雨水条件看,中国东南部受季风影响强烈,气候温暖湿润。中国西北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别占30.8%和19.2%,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收成不稳定,且容易引起风沙和土壤侵蚀。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3.8%,但年生物产量仅占全国的9.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72万公顷,荒地面积10800万公顷,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8493万公顷,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全国现有人均耕地1.3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的自然供给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每寸土地,特别是耕地。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所谓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开发新土地、用地结构的调整等活动都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可见,土地的经济供给是个变量。土地的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需要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现在人类特别重视耕地或粮食用地的供给;(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更是不同的。例如,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土地,其供给弹性较少,而建筑用地的经济供给弹性则较大;(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二)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某种用途的土地自然供给从根本上限定了该用途土地经济供给的变化。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随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提高,人类可以更多地利用原来未被利用的土地,或使利用效益不高的土地变为利用效益较高的土地,从而间接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的变化能促进土地利用方向的改变,从而影响各种土地经济供给的数量。如食物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从而间接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4.产品价格某类产品市场价格上升,会导致该类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土地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这类土地的经济供给增加。5.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现有各国都比较重视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计划,通过这类计划的实施,可以促进土地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调整。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一个明智的土地供给者可以根据上述的影响因素,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理性的供给土地。中国目前的城市政府就是最直接的各类建设用地的供给者,其行为将直接决定建设用地的经济供给。怎样使他们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供给建设用地,仍是中国今后土地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因素。(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这是增加土地经济供给最直接的办法。目前,在地球上还有少量土地尚未开发利用。通过有计划合理开发这部分土地,可以适当扩大土地的经济供给。2.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是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后备资源少,在已开发利用的土地上增加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投入,提高土地生产率,可以达到间接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目的。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合理的土地制度,尤其是合理的土地使用制度,可以调动人们珍惜土地、合理用地和科学开发土地的积极性。4.调整消费结构每幅土地因自然、经济条件的不同,都有适宜生产一种或数种产品的能力。如果适当调整人们的消费结构,使之与土地的适宜性相符合,土地的适宜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间接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5.利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发展新型工业,生产多种农产品的代用品,可以将土地转用于更迫切需要的产品。例如,发展新型食品工业,提高粮食的利用率,也等于增加了粮食用地。6.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土壤的良好理化性状和生态环境,使现有耕地能够永续利用。把建设用地的表层熟土、肥土运到贫瘠的岗地上,以提高农地的肥力水平,也等于间接增加了耕地的经济供给。第二节土地的需求所谓土地需求,就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时至今日,人类已不满足于一般的生存条件,怎样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已成为人类所追求的目标。为此,土地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更广泛、更重要的作用。但不管怎样变化,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可归纳为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土地的需求农业用地需求非农业用地需求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一、农业用地需求人类需要农业用地,就是需要农业土地上的光、热、水、动物、植物及土壤为人类提供食物、衣料及其他原料,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和衣料。随着现代化纤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从土地上直接获取衣料的需要减少了。这样,人类对农地的需求就集中在食物上。现在人类从土地上获取的食物主要分为两类产品:农作物产品和畜禽产品。对中国来说,现在对土地的需求第一位的就是耕地,在满足了人们对耕地的需求之外,才可言及其他。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土地生产率、国民经济状况等。人类对林地的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木材的需求。二是森林的生态功能。草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不可忽视。人类对草地的需求也必须保证。二、非农业用地需求非农业用地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们用于生活必需品的劳动所占比重减少了,而相应增加了对科学、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劳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物、构筑物和硬化路面对土地的需求原来越大,这些需求在得以满足的同时,也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生态平衡,随之而起的是对生态建设用地的需求。生态建设用地需求主要表现在城市及城市周围的绿地、湿地、水源地的需求。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在土地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各类用地之间又存在着矛盾,此消彼长,即非农用地增加,农用地就要相应地减少。而且,土地用途一经改变,再想恢复原来的用途,要花费大量的劳动。为此,在实践中,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土地用途,都必须经过慎重思考,周密规划,绝不能随心所欲,草率从事。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前者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扩大,后者导致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投入为基础,从资源经济角度可以把投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资源;另一部分是非土地资源,如资金、物资、劳动与技术等。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上述两部分投入通过一定的组合就形成相应的产出。当一类投入减少时,必须增加另一类投入,才能保持产出不变。第三节土地的供求平衡随着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逐步将有更多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按商品经济规律进行流转。因此,有必要探讨土地作为商品时的供求关系及其平衡。土地的供求平衡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土地市场供求平衡利用低价杠杆调控土地供求关系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一)需求及需求曲线按照西方经济学观点,需求有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有意愿购买;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仅有第一个条件,只能被看成是有欲望或需要,而不是需求;而仅有第二个条件,对商品价格不能产生实际影响,因为购买行为没有发生。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只存在第一种条件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只存在第二种条件的情况则比较少见。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如图所示:一般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下降,随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上升。(二)供给及供给曲线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它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能接受的价格;二是在此价格条件下可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包括新提供的商品和已有的存货。一般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就越多;相反,价格越低,提供的商品就越少。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三)需求与供给规律的例外需求规律的例外,是指人们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并不因其价格低,需求就多,价格高,需求就少,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价格越高,需求越多,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价格小幅度的升降,需求按正常情况变动,若大幅度升降,人们则持观望态度。供给规律的例外是指,当商品价格降低时,其持有者积极出售;当价格上升时,反而认为该商品未来很值钱,就待价而沽,不出售商品。一般来说,所有的市场都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运行。但某些特殊商品(如房地产市场),或在某些特殊的市场环境(如投机盛行)下,商品市场就会按照特殊(例外)的规律运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研究商品供求的一般规律,又要认识其特殊性,这样才会在经济工作中少走弯路,稳步前进。(四)均衡价格所谓均衡价格,就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如下图所示:图中SS'是供给曲线,DD'是需求曲线,E点是供需均衡点。横坐标是商品数量,纵坐标是商品价格。EQE=OPE表示价格均衡,EPE=OQE表示数量均衡。数量小于OQE时,则表示供不应求,这时,商品价格上升,供给增加,数量向OQE靠拢;数量大于OQE时,则表示供过于求,这时商品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也会向OQE移动。商品的供求就是这样围绕着均衡点左右摇摆的。二、土地市场供求平衡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又有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关系。从实践来看,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普遍的,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
本文标题:土地经济学第十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