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土壤地理学山地土壤ppt
土壤地理学山地土壤山地土壤的特点1中国主要山地土壤类型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3目录CONTENTS2TRANSITIONPAGE山地土壤的特点一、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二、山地土壤侵蚀与土壤的薄层性三、山地土壤的母岩继承性第一节过渡页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随着山体海拔的上升,其气温则随之下降,而湿度则随之上升,生物气候类型也发生相应改变,必然造成土壤性质的相应变化,因而产生了所谓垂直地理带。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对土壤垂直带谱的影响山地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取决于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基带)的生物气候特点,或者说取决于土壤类型一般而言,气温与湿度(包括降水)随海拔的变异,在不同的地理纬度与经度地区的变幅是不一样的,在中纬度的半湿润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5~0.6℃,降水增加20~30mm,而且一般到2500m以上时,这种地形对流雨就可能下降。所以,基本上还是其地理纬度与经度的气温与降水差异来影响其山体的垂直带的基带及垂直带谱的结构。一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山体的高度、大小及形状对土壤垂直带谱的影响首先是山体高度的大小与其垂直带谱的关系比较明显,一般这种复杂性是与山体的高度、大小与形状成正比,如右表即可看出。其次是山体的大小也影响垂直带谱的结构,如一个孤山,或山体分布的面积较小,对区域气候影响不大者,则垂直结构比较简单,往往形成“圆锥式”垂直地带谱。第三是山体的形状,如单面山(如高原的边缘山脉)多出现一面垂直地带谱。二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山体的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的影响阴坡与阳坡在气温与土壤湿度上的差异,山体的迎风面与背风面的气候也有差异,特别是我国许多东西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体往往和一些土区气候界线相结合(如秦岭、燕山等)时,由于山体两侧基带土壤类型不同,这种坡向性的垂直带结构就差异更大。三图秦岭南北坡垂直带谱比较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高原下切河谷的“下垂直带谱”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垂直带结构。即在高原地区,河谷深切而在谷坡面上产生土壤的垂直带分异,这种垂直带的基带位于最上端,犹如垂帘,故一般称为下垂带谱,以有别于基带位于下部的向上的垂直带谱。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西藏高原和云南高原的金沙江河谷内有分布。如图所示,图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处底杭峡一带河谷谷坡上的土壤下垂带谱。土壤下垂带谱结构因河谷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异,在焚风河谷,则愈向下而愈干燥,如雅鲁藏布江河谷在朗县一带的下垂带谱上出现灌丛草原土,在云南的金沙江河谷谷底出现燥红土,在湿润的迎风坡,其带谱的最下部则出现最湿润的土壤类型。四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带倒置现象主要发生于一些河谷下切较深而地形又比较闭塞的高原河谷,高原下沉的冷空气往往一段时间停滞于河谷,因而在这种下切的河谷的两侧山坡上,其最暖带不在最低的基层,而是在基层带稍上的地区,这种逆温现象在金沙江河谷常见,特别表现在植被分布上。如在滇南一些南亚热带和边缘热带河谷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居于谷底而热带雨林反居于其上。与此相类似的山地河谷的冻害由于受逆温的影响,一般也常发生于谷底,因此,为了防止果树冻害,山地河谷中的果树不宜种于河谷底部,特别是那种比较封闭的河谷更是如此。五山地土壤侵蚀与土壤的薄层性由于山体的地形皆有一定的坡度,山高坡陡,因此,其土壤侵蚀是绝对的,只是侵蚀量的大小与强度问题。侵蚀强度与植被盖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植物根系的网络作用对土壤保护更为重要。植被一但遭到破环,土壤失去保护层,土壤侵蚀必然加剧。侵蚀:流水侵蚀(普遍)、重力侵蚀、融冻的块体移动允许侵蚀量:如果侵蚀量与土壤母岩的风化速度相近。也称之为天然侵蚀量或地质侵蚀量。即对土壤肥大影响不大。加速侵蚀:如果由于人为的垦殖等对天然植被的破坏而加大土壤的天然侵蚀量。当前来说,山地土壤很少不是属于加速侵蚀的范畴。由于天然侵蚀和人为的加速侵蚀,所以山地土壤往往具有薄层性、粗骨性,一般多为A—C层型,或为A—(B)—C型。所以粗骨性土、石质土往往占大部分。山地土壤的母岩继承性由于山地土壤母质多为残积物和坡积物,母岩来源近两单向往,没有一个沉积混合的过程,加之上层薄、A—C型或A—(B)—C型土壤多,因此,其土壤的母岩的继承性,即亲缘关系就非常明显。利者:如南方温湿区的紫色沙页岩、玄武岩等钙质和矿质营养丰富的母岩,和温带半湿润区的花岗岩、流纹岩及微酸性母岩等所风化而形成的山地土壤,往往都是有名的水果与名优产品的产区。不利者:是某些山区由于母岩对某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会形成一些地方病症。新疆拜城县的两个乡地区外环境明显碘缺乏,饮水、土盐、土壤和粮食碘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当地为甲状腺肿的高发重度病区。TRANSITIONPAGE中国主要山地土壤类型一、高山寒漠土二、山地草甸性土壤三、山地草原性土壤四、山地森林土壤第二节过渡页一般将山地垂直带中森林带以上的山区称为高山区,其最上部为现代冰川,冰川带与森林带之间的地带又常根据其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和亚高山两个亚带。由于不同的山地自然地理位置和森林带的海拔高度不同,高山带的起始高度也有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旱区,山地森林往往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带,仅仅分布在山地阴坡,所以在森林带上缘一些高山土壤与森林土壤常常犬牙交错。一般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逐渐增多,到中山带,即森林分布带达到最大值,再向上又逐渐减少。高山区的另一特点是热量低,日较差大。中国主要山地土壤类型高山寒漠土:定义高山寒漠土专指山岳冰川或高原冰盖雪线以下刚刚脱离冰川掩盖地区所形成的新成土。它不同于高寒干旱条件下形成的高山漠土,也不同于潮湿多冰条件下形成的冰沼土。高山寒漠土:分布与形成条件分布:高山寒漠土的分布随雪线的高低变化而异,有时也因山南山北雪线高低不同,差异较大。如雪线在非洲赤道为4500~5200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北极区只100~300m,我国喜马拉雅山雪线为6000m左右,天山雪线为4000m左右,阿尔泰山雪线3000m左右。形成条件:气候:高山寒漠土区气候寒冷,多大风,年平均气温约-4—-12℃,年降水量400~700mm,寒冻风化严重,山体陡峭。植被:一些冷生壳状地衣生长在地表稳定的岩表和砾石的背风,在背风向阳低洼的间歇性流水沟边或石缝中,生长着高等植物如垫状点滴梅、垫状金腊梅、高山毛莨、风毛菊等,但覆盖度不足1%~2%。地形:土壤主要在地形部位较平缓低洼的分水岭、冰斗、U谷及冰蚀平台地区的冰碛、残积坡积物上发育,因而不能形成连片的土被。母质:岩屑、冰漂砾、岩石堆、石流体广布。细粒物质甚少,仅存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因腐蚀作用形成的粘粒。高山寒漠土:剖面形态土壤发育微弱,剖面分化不明显,看不出A(h)与C层的差异。因冻融作用土表有微度向上突起的冻融结壳,剖面中夹有泥团和融冻剥裂,通体为粗骨质,受冰冻影响,微量片状结构,颜色上部为暗灰棕色(10YR5/2),其下层为灰棕色(10YR6/3),剖面总厚度约20~30cm。高山寒漠土:基本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土壤质地较粗,砾石含量很高有机质与养分:由于生物化学过程微弱,高山寒漠土中有机质含量少,化学分解度低,腐殖质组分中的HA/FA比值为0.1,活性酸的含量极低。pH值与盐基饱和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0cmol/kg左右,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7.0~8.5。粘土矿物:土壤矿物的化学分解程度很低,最易分解的黑云母、角闪石等以原生矿物出现且含量高粘土矿物以水化程度低的水化云母为主,伴有高岭土、蒙脱石和绿泥石等。山地草甸性土壤: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性土壤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与山地草甸土,它们主要分布于高山寒漠土以下直到山地森林土壤地带。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阿尔泰山南部,天山、祁连山和太白山高山上,海拔2500~5500m高原面平缓坡谷、古冰碛平台,侧碛堤和底碛丘陵上。形成条件:气候:年均温-2℃—-6℃,年降水量300—600mm,集中于6—9月份,多为固态水。植被:植被以蒿草、线叶蒿草为主的垫状植物和高山矮草草甸群落而少灌丛。地形:高原面平缓坡谷、古冰碛平台,侧碛堤和底碛丘陵上。母质:母质为风化残积物、冰碛物、冰水堆积物及残坡积物,天山北坡有部分黄土母质。高山草甸土:是高原亚寒带湿润蒿草草甸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山地草甸性土壤:亚高山草甸土分布: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那曲、日喀则、林芝、山南地区,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形成条件:气候:寒冷、冻融、多雨、多风、草被盖度大,蒸发较弱生物:在高山草甸土的土壤带以下,所生植被均为喜湿耐寒低矮密实的草类,除以蒿草为主外,还有苔草,特别是有阔叶性草类如珠芽寥、兰花棘豆、扁芒草等,高原边缘材限附近常见大片杜鹃灌丛(阴坡),松科、枯水、小叶拘子等,盖度多在90%以上;气温较高山草甸土高,能保证多种动物活动,除见到较多的旱獭和啼兔外,还可见到蚯蚓活动痕迹。地形:地势和缓的高山自然环境中形成山地草甸性土壤:亚高山草甸土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亚高山草甸土是在寒冷、冻融、多雨、多风、草被盖度大,蒸发较弱,地势和缓的高山自然环境中形成,土体上部进行着草毡泥炭状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下部进行着滞水冻融氧化还原交替的潴育化过程,底部则是流水下渗,冻融交替母岩风化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成土作用明显比高山草甸土增强。亚高山草甸土是亚高山湿润中温带气候蒿草草甸植被下,发育成具有冻土草丘的暗色草毡层,腐殖质潴育层,即具有O-Ah-AhBg-Cg-R剖面构型的土壤。山地草甸性土壤:亚高山草甸土pH与盐基饱和度:全剖面无石灰反应,但盐基饱和,pH5.0~6.6。机械组成:结构为粒状或团块状,常见蚯蚓粪,质地较细,只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呈粗骨性。有机质与养分:亚高山草甸土的表层为明显的草毡层,但盘根错结程度较高山草甸土差而不紧实,但腐殖化较好而腐殖层较厚,约30~40cm,黑棕色(10YR2/2),因比高山草甸土色暗而称黑毡土。山地草甸性土壤:山地草甸土分布: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区的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外,东部各自然地带的许多山顶部,也有一定面积的山地草甸土形成条件:气候:山地草甸土是在高中山地土壤垂直带中寒温带温原湿润气候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植被:以草甸草本或灌木为主,其组成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比亚高山草甸土植物种类增多,且阔叶性草类增多,草体增高,动物定居和活动也增强。地形:多为地势平缓的山顶,长形的山梁或圆形丘母质:在山顶为残积物,山地草甸分布下线附近为残积坡积物。山地草甸性土壤:山地草甸土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山地草甸土在温凉湿润条件下,使土体上部进行腐殖化,中部潴育化,下部冻融交替的物理化学风化,底部多为渗水较好的含砾母质层或半风化层。与亚高山草甸土相比,只是草甸化和冻融作用较弱而腐殖化、潴育化作用增强。H层:表层为小于10cm的草皮层Ah层:腐殖质层因气温增高发育良好,厚度40cm左右BC层:屑粒状结构,常见岩石风化碎屑基本理化性质通体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和阳离子交换量可以有很大不同,一般南方地,北方高。pH呈酸性到中性。山地草原性土壤:高山草原土分布:主要分布在藏北中部和定日以西喜马拉雅山麓山前及宽谷湖盐区、长江河源准平原化高原面上。海拔一般4400~5200m。形成条件:气候:年平均气温0.5~5℃,但又处在降雨随海拔递增带之上,年降雨300mm左右,90%集中在6~9月,此时气温正高,蒸发量大,一般年蒸发量达2300mm以上,所以显得干旱多风。植被:在干寒的气候条件生长着芨芨草、固沙草、羊茅、异针茅、魏氏蒿、唐古拉紫云英、高山早熟术等矮生稀疏草丛,以紫花针茅、狐茅为主的高山草原植被,盖度30%~50%。母质:母质多为冰碛物,坡积—残积物或湖相沉积物,质粗多砾石山地草原性土壤: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高山草原土是高山亚寒带半干旱稀疏草原植被条件发育成无草毡、草皮层但有浅薄的灰棕色(10YR5/2)腐殖层,而下有不很明显钙积B层,即具有Ah-AB(k)-BC(k)-C-R剖面构型的土壤。土中CaCO3<100g/kg,PH8~9,呈碱性反应,它与高山草甸土的区别也在于具有CaCO
本文标题:土壤地理学山地土壤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