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季延中学2007-2008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1季延中学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吴晓东审核人:蔡其仁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然而,澳大利亚气象学家戈登经过14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平时在自然界天气没有特殊变化的情况下,每周7天周期中,也有类似“四季”的变化:星期一气温开始上升,星期三上升到最暖和,星期四气温开始下降,星期日则是最冷的寒冬。戈登记录了人造卫星从1979年至1992年测得的平均温度变化,绘制出南北半球每周气温变化图表,并认为一周中的“四季”变化周期是人类自身活动量直接影响气温的结果。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出的热量,可以和从太阳得到的热量相比。比如,在欧洲和美国城市地区,人类活动发出的平均热量已经相当于从太阳得到的净辐射热量的10%一30%。住在市区的人会感觉气温比郊区高,纽约、柏林、南京、东京都比郊外气温高出1℃以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城郊温差,可以形成局部大气环流。由于城市中心的热空气上升,郊外较冷的空气便向市区补偿,形成“城市风”。城市风虽然较弱,但对城市空气的扩散和净化不利。城市内各种建筑物对气流的运动影响也很大,使得市区风速比空旷的郊区要小,另外,城市工业区因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凝结核,使得市区出现雾的频率比郊区和农村高,也使云和降水增多。雷暴、暴雨等也相应有所增加。尽管城区降水量高于郊区,但市区的相对湿度却比郊区低,这主要由于城市的地面多被厂房、住宅、公共设施和人造路面覆盖,又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使得蒸发量大大减少。1.对戈登一周中“四季”变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戈登说一周中“四季”变化只是比喻,说明气温是由低向高再降低的过程。B.戈登认为一周中的“四季”变化是规律,不因天气的变化而紊乱。C.戈登的结论并非出自臆想,而是研究人造卫星有关数据的结果。D.如果人类的自身活动受到节制,那么,一周中的“四季”变化也将受到影响。2.“城市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郊区的自然风流向市区,与市区内的人造风汇合,形成“城市风”。B.城市的大量高层建筑物阻碍了大气环流运动,形成“城市风”。C.城市中的大量热空气上升向郊外的冷空气流去,形成“城市风”。D.人类活动造成城郊温差,形成局部大气环流而产生“城市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人生的金字塔比萨塔斜了,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景观,但如果人生的金字塔斜了,即便是其中的一角斜了,从旁观看,它所引起的担忧和同情一定远远大于美感,从当事人看,他所体验的倾斜的痛苦也必定大于审美的快感。人生的金字塔有三个支点:一是自我的生理平衡,二是自我的心理平衡,三是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三个平衡中的任何一个平衡失去,都可能导致其它二个平衡的失去,使人生瘫痪。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只要金字塔的这一角不塌,即使其它二个角都发生沉降,人生的斜塔也能得到扶正。所以,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有的人不能经受环境的微微倾斜,上2司的一次不轻不重的批评,足以让心理脆弱者去跳楼;而邓小平三起三落,从巅峰到谷底,巍然不倒是他挺拔的心理。一发财一升官就露小人之志,也是一种心理失衡。有的人本来份量不重,在低处尚能站在地上,一被抬到高处,就会失重,就会象风筝一样飘荡,一缕微风就能让他把持不住自己。我看过某些上不了台面的人,一上了主席台就激动得十分稳重,十分严肃,那种本身就不具有的大人物感,那些生怕自己飘起来而使劲站稳脚跟的样子,让我忍俊不禁。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感到自己在沉没;走运而没有份量的人,觉得自己在飘然,都是人生金字塔的倾斜,不同的是,沉没的金字塔毁灭的只是自己,飘起来的金字塔,如果塌下来,遭殃的就是与他有联系的整个事业和相关的人员。维护住人生的三大平衡,才会让人生的金字塔高高矗立。体育锻炼可以保持生理平衡,心性修炼可以维护心理平衡,求道与谋划可以恢复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人生不能总处在平衡状态,健康的人生状态是:三大平衡不断地被打破,又不断地恢复。我们身体内调节随时都可能发生问题,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昨天是座上宾,今天可能是阶下囚,昨天是穷光蛋,今天可能是大富翁。心理调节能力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生的金字塔就会不断地摇晃。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法家和早期儒家重视自我环境的平衡,主张用道和谋的手法保持和恢复这种平衡。道家和儒家重视心理平衡,为了心理平衡,他们甚至取消了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所有的关系都变成自己的心理关系。太极思想即重视环境平衡,它的人生哲学是金字塔的哲学,三大平衡缺一不可,一角坍塌,塔身不稳。3.下列对“人生的金字塔”的三个支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生的金字塔的三个支点是自我的生理平衡,自我的心理平衡和自我与环境的平衡。B.人生的金字塔的三个支点中无论哪一个被破坏,都会导致其他两个支点失去平衡。C.人生的金字塔的三个支点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平衡,它发生崩塌,人生的金字塔就会偏斜。D.人生的金字塔的三个支点得到维护,塔身才有处于稳固状态的可能。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毁灭的是其本身。B.走运而没有分量的人,毁灭的是与自己相联系的整个事业和相关人员。C.健康的人生状态是一种静态过程,自始至终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D.体育锻炼,心性修炼,求道与谋划是求得三大平衡的途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①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②。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③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3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惩:警戒。②祚:君主的位置。③方镇:地方藩镇势力。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岂其虑之未周.欤周:周全。B.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宜:合适。C.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释:释放。D.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工:使……工作。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B.光武之.惩哀、平良医之.子,多死于病C.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处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D.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事理明晰。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9分)三、文化经典阅读(8分)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篇》)[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③匡:纠正。④衽:衽,衣襟。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分)译文: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2分)译文:(2)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四、诗歌鉴赏(6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析。(3分)答:(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3分)答: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10、请从下列四题中任选两题作答,每题100字左右。(答题前先将题号填在括号中,每题5分)(1)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位丫环之死(2)请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理解(须结合小说中发生在王熙凤身上的事情)(3)简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与西蒙松结合的过程(4)简要分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精神内涵六、默写(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5)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心人天不负,卧心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七、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做文后12—15题。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准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5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准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
本文标题:季延中学2007-2008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