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季延中学2009年秋高二理科期中复习试卷(必修3与选修3专
1季延中学2009年秋高二理科期中复习试卷(必修3与选修3专题1)生物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练习用时90分钟。第I卷(单选题共50分)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中)1.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液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3.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6D.105.某人患急性肠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6.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少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少7.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分是A.轴突B.细胞体C.突触间隙D.树突9.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的是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B.躯体与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反应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10.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的2B.兴奋通过突触时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1.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什么现象: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2.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听觉中枢;⑤语言中枢A.③⑤B.①③C.①③⑤D.①④1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14.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A.体温调节B.水平衡的调节C.内分泌的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1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系统排出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16.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17.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318.下列不能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斥问题的是A.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组成一样,器官移植容易成活B.抑制T细胞的活性,能使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明显提高C.受体患有免疫缺乏症,植入外来的骨髓,对患者极为有利D.克隆器官可很好的解决移植器官的排斥问题19.病毒侵染后正确的免疫反应顺序是①自然杀伤细胞激活作用②抗体产生③病毒对T细胞的刺激④病毒侵入A.④②③①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②①20.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要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2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握手或交谈传播B.艾滋病患者患病的根本原因是病菌感染C.HIV病毒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人体感染HIV病毒后,潜伏期可达2~10年22.匈牙利学者帕尔(A.paa1)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毒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这个实验主要证实A.顶端在光下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C.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23.将燕麦胚芽鞠尖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A.左右相等B.左多右少C.左少右多D.左右均无24.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25.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A.种群和生物群落B.种群和生态因素C.生物群落和种落D.生物群落和生态因素426.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A.种群密度B.出生率和死亡率C.年龄组成D.空间配置为水平结构2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C.每平方千米农田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28.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主要是破坏害虫种群的A.性别比例B.密度C.年龄组成D.能杀死全部害虫29.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30.下列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31.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与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无关的是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m2C.样本数量足够大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32.为了调查某一地区鼠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100只,并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志鼠2只。则可以推断该地区鼠群约为A.200只B.400只C.1000只D.2000只33.右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34.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3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536.2006年夏天,我国部分居民因生食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从生态学角度看,广州管圆线虫与上述患者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37.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38.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绵羊.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39.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40.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B.DDT是挥发性物质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41.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A.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C.保持生态平衡D.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42.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A.50千克B.125千克C.625千克D.1000千克43.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将能量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A.A→B→C→EB.A→B→EC.A→DD.A→B→C4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ABCED645.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流径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C.该生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46.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4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B.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惟一手段48.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4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机物总量(g)550100300018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50.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蛇蛙昆虫植物鼠7高二()班座号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除标注外,共50分)51.(8分)右图
本文标题:季延中学2009年秋高二理科期中复习试卷(必修3与选修3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507 .html